什么是对撞机,杨振宁为什么反对建造?

对撞机是高能物理领域的重要设备,目的就是让微观粒子相撞,产生新粒子研究新性质。相撞的粒子主要包括电子、强子以及质子等。而王贻芳院士主张建造的对撞机是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第一阶段投入经费大约是360亿人民币。如果第一阶段取得巨大成就,那么可以把电子对撞机改成质子对撞机,继续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整个过程下来差不多半个多世纪就过去了。

王贻芳院士主张建造CEPC也是有着充足原因的,首先在该领域未来的发展主要就集中在希格斯粒子性质的研究上,没有对撞机就撞不出希格斯粒子,那么中国的高能物理依旧是跟着别人后边在跑的,不可能取得什么成就。中国如果建造成功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那么就可以产生“大量”的希格斯粒子。这里为什么要用引号哪?实际上希格斯粒子寿命非常的短,并且产生条件极其苛刻,要先研究它的性质是非常难的事情。没有大型粒子对撞机是完全做不到的。

201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LHC发现了希格斯粒子,把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最后一块拼图找到了,后续对于希格斯粒子的研究很可能会诞生多个诺奖。

但是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造是要花大价钱的,第一期投入就是360亿人民币,之后的第二期以及维护将会更交消耗资金。并且中国目前缺少这方面的人才储备,当对撞机建造完成后,可能会有大量其他国家的科学家参与进来,这是在给别人做嫁衣。

杨振宁并不反对大型的粒子对撞机本身,而是在根据我国国情以及高能物理可能发展的前景在给出自己的建议,那就是暂时不要建造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王贻芳院士希望中国可以尽快的开始建造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将,尽量的在2030年完成一期工程,这将早于欧洲的FCC十年的时间,这十年就是一个空档期,中国高能物理发展的几乎。

杨振宁和王贻芳对于是否建造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出发点不同,最终的结论也不相同,但个人认为终归是有错误的一方,至于哪种结果正确只能用时间来证明。中国的一个明星偷漏税都能达到数亿元,我想建造这么一个对撞机多去抓点这样的明星,一切资金就都有来源了。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