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0月的结束,传统的“金九银十”旺季也过去了。然而,从9月国内车市的表现来看,情况似乎仍不大理想:2019年9月国内汽车销售量为227.1万辆,虽然相较上月环比上升了16%,但与上年同比仍下降了5.2%。1-9月,国内汽车累计销量为1837.1万辆,同比下降10.3%。
细分乘用车各大板块的表现,今年9月,国内轿车销量为85.9万辆,同比下降11.2%;SUV销量只达80.9万辆,同比微增0.6%;MPV销量为11.4万辆,同比下降14.5%。轿车领域跌幅在10%以上,SUV方面也早已不复火热态势,MPV市场的销售体量更是一如既往地萎靡……
“金九”不再金,自去年中国车市遭遇历史性寒流以来,整个市场大环境至今仍处于下行状态……而在这样跌跌不休的态势下,许多车企的经营压力也陡增不少,不论是自主抑或合资品牌,大多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销量下滑与利润亏损。
比如,通用及其合资车企在华的销量已经连续五个季度出现下滑;长安汽车今年上半年累计亏损额达22.4亿元,前三季度的亏损区间预计在24-28亿元之间;一些品牌力不强的车企已在竞争中濒临退市边缘,如猎豹汽车、众泰汽车、华泰汽车、力帆汽车此前就“被破产”了一番,或许还未严重到进入破产程序,但四家车企均身陷困局也是不争的事实……
再纵观1-9月份汽车厂商的销量排行,可以发现上汽大众、通用、五菱等合资品牌销量同比都有所下滑,而吉利、长安等老牌自主车企亦是如此。
当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不乏一些“逆势上扬”的选手,如长城汽车、北京奔驰、本田等。总的来说,日系车的表现最为坚挺,豪华车领域所受波动也较小,自主品牌受挫最大,最终个别优等生也无法力挽狂澜,车市整体仍呈低迷状态。
曾经高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为何在近两年猛地陷入了停滞乃至后退状态?面对这样严峻的考验,抗打击能力尚不足的自主品牌又该何去何从?
一、车市发展周期规律影响,“突飞猛进”后的市场落差
从2014年年末开始,在“购置税减半”等政策的刺激下,中国汽车市场迈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然而也就是在这几年,厂商盲目扩张的产能为日后市场趋于饱和埋下了隐患。
根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2018年初,我国汽车产业规划的产能已超过6000万辆,然而实际上整个2018年我国汽车产业的产销量不过2780.9万辆,产能过剩的问题尤为突出,而透支的消费能力已支撑不起这么庞大的“泡沫”,车市低迷期或许会迟到,却不会缺席地到来了。
二、限行限购、补贴退坡等因素影响,消费信心不足
除却宏观环境影响,消费者日常购车用车过程中也还存在着许多“障碍”,如油价涨、税费高、停车难、年检繁琐等,这些都难免打击到消费者的购车积极性,还需迎合国五国六等不同排放标准之间的切换。
此外,早前各地限行限购政策的施行也明显抑制了一部分用户的购车需求,为了刺激车市回暖,目前部分地区正在探索逐步放宽或取消限购,尤其是为新能源汽车大开方便之门,希望能有效释放汽车消费潜力。
总之,车市陷入萎靡,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将之从泥沼中提振出来,也需要国家、厂商、经销商等多方共同努力。寒冬之下,路在何方?对于这个问题,或许在逆势中表现较为坚挺的日系品牌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其实,疆哥认为,答案归根结底还是在产品上。近两年,以丰田、本田及日产为代表的日系车普遍进入了产品更新换代的浪潮,一方面,升级后的新车更为年轻、运动,符合时下市场口味;另一方面,其市场车型阵容不断丰富,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随着车市竞争的白热化,消费者购车时也日趋理性,只有质量和服务可靠、设计出众的高性价比车型才能持续受市场欢迎。
因此,曾经的“山寨”之风已不再吃香,自主车企想要在这轮大洗牌中存活,需要更强的自主创新意识及核心技术实力,在保障车型质量的前提下扩充产品线,并使品牌不断朝高端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其实,车市泡沫剔除、回归理性从长远来看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大浪淘沙之后,或许国内车市会有更光明的一番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