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8岁给父母买房的00后天才画家“小莫奈”,是怎么开挂的?

引言

在英国,有一位00后天才画家。

他5岁开始独立作画,6岁首次举办个人画展。在第二个画展上,他的16幅作品在14分钟内一抢而空。8岁的时候,他凭借卖画赚来的钱给父母买了套房子,同年成为英国最有名的当代画家之一。

这个2002年出生的绘画小神童叫做基隆·威廉姆森(Kieron Williamson)。由于他的风景画特别地出彩,他还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小莫奈”。

● 被誉为“小莫奈”的天才画家

天才画家“小莫奈”

5岁那年,基隆跟随着父母在英国的康沃尔郡度假。在一个平静而惬意的海湾上,火红的夕阳、波澜的水波、伫立的木桩和停泊的船只……各色美景,尽收眼底。

然而,望着眼前的美景,这个充满活力的小男孩却不像平时一样只顾着嬉戏玩耍。相反,他跑回家去,做的第一件事居然是向父母索要画笔、颜料和素描本。

● 基隆作品《岩石上的朝阳》(2019)

第二天早上,基隆带着这些材料回到那个景色宜人的海湾。

他在板子上挤出了些几种不同颜色的颜料,将它们混合在一起,接着就用画笔在纸上涂涂画画出了小船的轮廓——这不是小孩子的胡乱涂鸦!

实际上,一个天才画家已经诞生了。

● 天才小画家基隆

从第一天起,基隆就表现出了混合颜色的本能。像水彩、丙烯酸、油和粉彩这些不同的介质,都是他所喜欢尝试的。在画出了小船之后,他就已经有意识地用混合的色彩,画上海湾以及远处的山丘和房屋做背景。

基隆的父母发现了自己的儿子拥有异于常人的绘画天赋,便把儿子的作品带到了小镇上的画廊征求意见。得知这样的画作竟然是由一个连小学都没上的小孩画的,画廊负责人大吃一惊,并且表示愿意展出这些作品。


● 基隆作品《莫尔斯顿的日出》(2010)

与此同时,为了让儿子的画作更加的出彩,父母给基隆报了个儿童绘画培训班。让父母哭笑不得的是,基隆上了几堂课后就因为太无聊而不愿意再去了——无法在培训班里获得新知识的基隆待在那里,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显然,普通的儿童绘画培训班已经满足不了基隆的需求了。在画廊的推荐下,一位当地的艺术家愿意接纳基隆,并安排他去参加一个面向成人教学的夜间水彩画课程——基隆成为了这个课堂上唯一的一个孩子。在艺术家的提点下,基隆的绘画有了飞跃的提升。

● 基隆作品《春潮过后的温特顿》(2011)

基隆还只有6岁的时候,就成功地举办了自己的第一个画展。在第二次画展上,他的16幅画在短短的14分钟内全部售罄,总收益高达18200英镑,折合约16万人民币。基隆的画受到热捧,而抢到画作的粉丝形容自己的心情“就像中了彩票一样”。

从这时起,所有的媒体都将聚光灯集中在基隆身上。一开始,媒体用同样是从小就才华横溢的天才艺术家毕加索作话题。当提及毕加索时,基隆却说:“我不喜欢他,我更想成为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

● 莫奈作品《日出·印象》(1873)

基隆的画以人文风景画为主,画风确实与莫奈的作品有些相似。但相比之下,莫奈的作品强调意境之美,颜色更为艳丽,而基隆作品比较写实,笔触和色泽都更为柔和。

不管怎样,大家都很乐意把基隆称为“小莫奈”。而随着知名度的上升,基隆的作品已远销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了艺术品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收藏品。

● 基隆作品《梅瓦吉西的晨曦》(2018)

8岁的时候,基隆靠卖画的收入给父母买了一间独立的套房,同年还跻身进入了英国最有名的当代画家之列。10岁,基隆已经赚得150万英镑,折合人民币1300多万,身价千万。

如今,基隆快成年了。他最近还办了一个从六岁到十六岁的十周年作品展。

● 基隆作品《讲一千个故事的胡须》(2019),十周年画展的主视觉作品

能靠绘画的本领赚钱,自不用说,难得的是他一直将画画当作自己的兴趣,坚持创作而没有在紫醉金迷的资本世界中迷失了自己。他说:

“我从来没想过要为了金钱去出卖我的灵魂。我只是单纯喜欢画画这件事,它就好像我的好朋友一样,有热情我就画,没有灵感我就不画。我不会为了赚钱而作画。”

成功的家庭教育

有这么一个天才艺术家,相信基隆的父母一定会为自己的儿子感到骄傲与自豪。

基隆能年少成名,发家致富,除了和自身的绘画天赋有关,同时也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事业经营,密不可分。

● 基隆和家人的近照,墙上有不少收藏画作

基隆的父母并不会画画,但是他们喜欢艺术并收藏了诺福克艺术家的作品。在家里到处挂满的艺术家绘画作品,使得基隆在充满艺术的氛围中成长,在耳濡目染中受到艺术启发。

当基隆渴望接触绘画时,父母不仅满足了儿子的要求,还将画作送到画廊上寻求专业的意见。培训班不合适,父母找来艺术家给儿子提供专业的指点——因材施教,相当重要。

● 基隆作品《圣贝内斯修道院》(2010)

基隆从6岁开始就能靠绘画赚钱是一件令人惊喜的事,作为监护人的父母很负责任地跟进和管理着基隆的“事业”。

基隆每年可以画一百多幅画。在展出前,基隆都会在父母的陪同下从中精心挑选十几二十幅画作为展品。充分地尊重儿子的意愿,是必须的。

● 基隆作品《向银夜投降的黄金之夜》(2018)

为了备展,基隆的父母有时候凌晨三四点就要起床了。裱画、包装、搬运以及画廊的布置都是基隆父母需要做的。除此以外,基隆家还会接到不少线上订单,这些同样需要寄送出去。

为此,基隆一家还成立了“家族企业”。父亲掌权,母亲管钱,基隆想画画就画画。至于钱嘛,要等到基隆18岁的时候才自己管理。至少,基隆现在可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绘画中去,无需为钱财的事情烦恼。

● 基隆作品《干草走了!》(2019)

基隆人气高涨,有媒体想采访这位神童画家,有制片人上门邀请基隆拍电影,有公司希望基隆接下广告去宣传产品,甚至有科学家想将设备放在他头上,以便评估基隆画画时的大脑活动,分析他和其他艺术家的区别……

一时间,基隆成了被聚光灯下的主角。但是,很多媒体采访、广告宣传和电影拍摄等请求都被基隆父母拒绝了——只为了让基隆回归平静的生活。

● 基隆作品《秋日傍晚中的安宁》(2019)

那基隆的学习呢?基隆的教育环境,确实和普通正常上学的孩子不一样。初中以后,基隆都在家里接受教育,由一位退休了的教师负责教学。

对于基隆来说,在家接受教育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绘画当中去。无论是想看清早的晨雾,还是黄昏的夕阳,基隆都可以灵活地调整上课时间,外出写生。基隆尤其喜欢海边和乡村的景色。

另外,基隆和几个指点过他绘画的老艺术家,还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他们经常相约去户外写生,画了一个下午也不知疲倦。

● 常常在户外写生的基隆

所有的选择都是基隆和他父母的共同决定,而这些选择让基隆走上了一段开挂了的人生。就像基隆母亲说的那样:“你不能让基隆做任何他不想做的事。”

尊重孩子的选择,才能使孩子有更好的发展。

后记

与基隆的经历相似而结局截然相反的,是王安石笔下《伤仲永》的故事。

仲永也是五岁的时候就向父母索要书写工具,然后“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而不幸的是,仲永的父亲便以此为有利可图,利用仲永“指物作诗”的本事谋取钱财而不让他学习,害得仲永落得“泯然众人”的下场。

● 基隆作品《我的近道》(2018)

相比之下,基隆则幸运得多。他不仅拥有令人惊羡的绘画天赋,还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栽培,并且由始至终都能遵循自己的意愿,投入到绘画的兴趣爱好中去。对于基隆能拥有如此无可限量的前景,他父母优秀的教育方式和经营理念,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中国,普通家庭不吃不喝也难以买上房子,而这个天才小画家8岁就首次置业,真是叫人羡慕不来了。能成为天才,是万中无一的事,但把自己或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更优秀的人,则大有可能。请相信,所有过去的努力,都值得拥有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艺术家官网https://kieronwilliamson.com/

BBC纪录片-The Making of a Master

内容为『手望Sowarm』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