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诞生的最初几分钟里,宇宙拥有极高的温度和密度,氢和氦元素在此期间大量被合成出来。然而,空间快速膨胀,宇宙的温度和密度迅速下降,原初核合成只有条件合成出大量的氢、氦,以及极少量的锂和铍,但来不及合成其他更重的元素。
我们身上包含了许多重元素,例如,碳、氧、铁,以及还有比铁更重的铜、碘等元素。那么,这些元素都是怎么来的呢?
可以说,多亏了恒星,尤其是大质量恒星,才有了后来的地球生命。宇宙大爆炸制造出了大量的氢和氦气体云,在宇宙足够冷却之后,它们会在引力的作用下坍缩形成恒星。在重力不断挤压下,核心区域的温度变得很高,氢原子核获得了足够高的动能,它们之间能够克服电磁力的排斥作用,发生碰撞,结合成氦原子核。氢核聚变是所有恒星的第一阶段,我们的太阳目前正处于这样的阶段。
当恒星核心中的氢元素耗尽之后,积累在核心的氦元素会通过3氦过程,互相碰撞形成碳元素。接下来,碳又会与氦结合成氧,氧还会进一步与氦结合成氖。对于宇宙中的大部分恒星,也包括太阳在内,核聚变只会进行到这一程度,之后将会膨胀为红巨星,最终核心坍缩为致密的白矮星。
但对于那些质量在太阳8倍以上的大质量恒星,随着不断的引力坍缩,核心温度可以上升到30亿度,它们可以启动硅核聚变。在这个过程中,硫、氩、钙、钛和铬等重元素相继合成。
不过,硅燃烧过程是有限的,不会无限产生更重的元素。事实上,这个过程的持续时间非常短暂,通常只有一天。因为一旦合成出恒星“杀手元素”——铁,整个核聚变过程将会很快宣告结束。
在铁之前的元素,比结合能随着质子数的增加逐渐增大,原子核变得越来越稳定。这些元素发生核聚变生成更重的元素,将会释放出能量,所以核聚变能够不断进行下去。然而,拥有最大比结合能的铁原子核发生核聚变之后,产生的能量还没有吸收的多,所以铁核聚变会吸收能量。
一旦恒星核心区域的能量被铁核聚变所吸收,辐射压会迅速下降,引力坍缩效应占据主导作用。恒星原有的平衡会被打破,核心遭受引力的强烈挤压之后,将会引爆恒星,导致超新星爆发。
在超新星爆发过程中,将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和自由中子,铁原子核可以俘获中子,合成出铜、碘等重元素,甚至是铀这样的超重元素(近些年的观测表明,中子星碰撞也会产生重元素)。虽然铁元素杀死了恒星,但也引发了更重元素的合成,这为地球生命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46亿年前,太阳附近的超新星爆发不但送来了重元素,而且还引发太阳系的形成。我们身上的重元素曾经都是那颗大质量恒星的一部分,“我们都是星尘”这句话的含义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