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卫国战争爆发的前几个月中,尽管苏军装备了性能远超德军三号、四号坦克的T-34KV-1坦克,却仍然在德军的执行力与战术素养面前一次次败下阵来。同时随着德国空军的不断骚扰,苏军地面部队的防空任务也十分严峻。然而,最为“受罪”的还是海量的苏联步兵们。为了提高步兵师面对敌军坦克与飞机的抵抗力,苏军军工人民委员会于1941年7月1日下令研制正儿八经的自行反坦克炮、自行高炮。
▲ZIS-30典型的“小车扛大炮”
实际上,早在卫国战争爆发之前,苏军便开展了一系列的类似项目研制工作,积累了一定的设计经验。尽管这些项目都没能装备部队,但是对于接下57mm自行反坦克炮设计任务的地92厂而言,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因此在人民委员会要求的两个星期时限之内,他们便拿出了设计方案。在设计师穆拉夫耶夫(P.F.Muravyuva)的带领下,工程师们设计出两种不同的方案:ZIS-30与ZIS-31。
▲经过良好伪装的ZIS-30车组准备伏击德军部队
ZIS-30采用苏军已经装备部队的“克莫索默莱茨”拖拉机底盘,搭载一门ZIS-2型57mm反坦克炮。ZIS-31则选择了已有的轮式装甲车底盘搭载同样的火炮。然而,尽管ZIS-31跑得更快、更适于生产,ZIS-30优秀的越野能力却更受苏军青睐,因此苏军最终决定将ZIS-30投入生产。
▲除了ZIS-31,还有一辆以半履带车为底盘的类似武器,命名为ZIS-41
然而,由于作为底盘的拖拉机本就已经很脆弱,因此除了一门57mm火炮外,苏军再也无力为其装备额外的装甲,甚至是用钢板为成员围一个战斗室都无法做到。乘员唯一能仰仗的便是火炮自带的防盾。此外为了抵消ZIS-2的后坐力,苏军还特别为此加装了驻锄。尽管如此,其仍然难以平衡火炮的后坐力。前线部队反映,在战斗过程中,ZIS-2的后坐力大到足以让车体“跳起来”!
▲ZIS-2反坦克炮足以对付绝大多数德军坦克
由于卫国战争爆发后不久,地92工厂便停止了该拖拉机的生产,因此为了批量“改造”ZIS-30自行反坦克炮,苏军不得不从前线部队的手中回收“克莫索默莱茨”拖拉机。而厂方却发现这些经历了战火洗礼的拖拉机状况堪忧。因此尽管厂方绞尽脑汁,仍然一共只改装出102辆ZIS-30反坦克炮。
▲在一处村庄外被敲掉的ZIS-30
这批自行火炮火速装备了战况最为激烈的西方面军与西南方面军的反坦克炮连和坦克旅的自行反坦克分队。ZIS-3优秀的穿甲能力获得了前线官兵们的一致好评,甚至到了战争的中期的1943年,ZIS-3仍然是苏军手中少有的可以在常规交战距离击穿德军“虎”式坦克正面的武器。然而,苏军官兵很快发现这批改装货仍然存在让人挠头的缺点:没有装甲,可靠性差劲,甚至没有最基本的无线电装置。因此到了1942年,当所有的ZIS-30都损失掉后,苏军便再也没有生产类似的装备送往前线。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ZIS-30在战争最为紧张的时刻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当战争后期苏军的SU-85与SU-100自行反坦克炮向德军坦克发射出一枚枚致命的炮弹时,作为前辈的ZIS-30想必一定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本文为筑垒地域原创作品,主编原廓,原著OneRepuber。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