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这个题目之前,你是否根本没想过这个问题,那就是人类为什么不吃食肉动物的肉?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回答,我们简单看一下食物链就知道了。
食物链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在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混乱度(即“熵”)不会减小。这个定律也被称为熵增原理。
我们举个例子,我们知道人类是由原子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在一个孤立系统内,人类的原子排列顺序会逐渐由有序,走向无序,最终迎来死亡,这个过程就是熵增。如果还不理解熵增,其实你想一想房间就可以,一段时间不收拾之后,就会变得很乱。
而自然界对抗熵增的途径,则是通过吃熵比自己小的食物,排出无序的熵,来抵抗熵增过程。简单来说就是人类通过吃食物来获得能量,抵抗死亡。
其实不止人类,所有的动物都是如此,通过吃熵比自己小的食物来维持生命,在这样的安排下,自然界形成了一条食物链,食草动物——杂食动物——食肉动物(简单的食物链模型)。
可以说,动物的能量来源最底层就是植物,而植物的能量来源,则是源于阳光。
消费者、生产者
在大自然中,生物的种类繁多,各自在自然界中扮演着不同的功能,根据他们的功能,我们可以把这些生物分为三类: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产者是指能够以无机物制造营养物质的生物,比如: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为自己提供能量。
而消费者是指以其他生物或者以有机物为生的生物,同时又根据他们所吃食物的不同,分为初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和三级消费者,人类和老虎、狮子一样,属于最高等级消费者。
不知道你看完这个图片之后,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没有以人或者老虎、豹子为食的消费者出现呢?
其实这是因为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再到更高级的消费者,食物链中的能量在不同生物之间传递着,但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效率并不是没有损耗的,一般来说能量在不同消费者之间传递一次,仅能传递10%-20%的能量,因此食物链存在着顶端,这也就是为什么没有出现以人或者老虎、豹子为食的更高级消费者。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常说自己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生物,那么我们人类为什么不以老虎、豹子为食呢?
其实答案刚刚已经讲过了,就是因为能量在传递时会有损耗,每一级的生物只能传递自身10%-20%的能量。如果人类以食肉动物为食,那么供养食肉动物的能量,比供养素食动物的能量要大得多。
我们举个例子,100亩地的饲料可以供养10只牛,但10只牛只可以供养1只豹子,从能量的传递来看,人类直接吃牛所获取的能量,比吃豹子要获得多得多。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吃食草动物是有原因的。(鱼类除外,人类不管什么鱼都吃)
除此之外的其他原因
1:食物富集效应:我们知道,有些有毒物质是无法被动植物排出体外的,只能随着食物链一级级富集到人体体内,比如一株小草含有有毒物质浓度很低,但并不影响小草的生长,而兔子由于吃的草比较多,因此有毒物质会在兔子体内进一步富集,等到老虎把兔子吃掉之后,毒素又进一步富集。因此人类如果直接以食肉动物为食,那么由于富集效应,人类更容易生病。
2:危险性:远古时期人类狩猎工具简单,捕食食草动物的危险性远远低于食肉动物,因此人类会从事危险程度更低的狩猎行动。
我们也吃食肉动物
其实,现在人类也吃食肉动物,除了鱼类之外,很多鸟类也是食肉动物,比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黄雀就是以昆虫为食的食肉动物。在两广地区,人们吃野味时,很多鸟类就成为了人们的盘中餐,早些年非典据说也是因为吃野味所传染的。
除了鸟类之外,人类还吃蛇、有些地区还吃果子狸、狗肉,但这些只是小部分人,大多数日常生活的肉食来源,还是源于鸡鸭鹅牛羊猪等。而野味,尤其是国家保护动物,大家一定不要吃,轻则面临牢狱之灾,重则野味身上往往含有不明寄生虫和病菌,容易引发个体生病。
以上就是人类为什么以食草动物为食,很少以食肉动物为食的原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