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璧君小传:倒追汪精卫的第一女汉奸,至死维护男神的小迷妹
1891年11月5日,陈璧君出生于马来西亚的一个华裔富商家庭,祖籍广东江门市。她从小接受良好教育,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陈璧君不爱梳妆打扮,也不好舞文弄墨,只对政治感兴趣。
陈璧君15岁那年,孙中山来到马来西亚槟城,建立同盟会分会。陈璧君的父亲是重要金主,陈璧君也积极加入了同盟会,成为最年轻的同盟会员,而且是女会员。
(1907年,同盟会成员合影,左一汪精卫,右二陈璧君)
陈璧君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上,经常看到署名为“精卫”的文章,如《民族的国民》、《驳革命可以瓜分说》等。文章写得非常精彩,她佩服不已,成了“精卫”的小迷妹。后来,“精卫”来到槟城进行反清的宣传,陈璧君对号称“民国四大美男子”的汪精卫,一见倾心。
随后,陈璧君跟着汪精卫一起到了日本,并向同盟会资助了大量钱财。陈璧君对大她8岁的“男神”汪精卫展开了疯狂追求,但汪精卫并不动心,只是把她当成小妹妹。
1909年3月(18岁),清廷宣布君主立宪,同盟会意志消沉, 汪精卫为激励士气,准备刺杀摄政王载沣。陈璧君一同前往北京,汪精卫深受感动。不料事态泄露,汪精卫被捕,他写下名诗“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被判终身监禁。
“男神”被捕,陈璧君忧心如焚,四处奔波,筹集资金,设法营救。她买通狱卒,时常送去吃穿物件,并送去书信,诉说自己的关心与思恋。狱中颓废的汪精卫,看到信后精神大振,写了一首《金缕曲》:别后平安否,便相逢凄凉万事,不堪回首……,表达对陈璧君的感激。小迷妹陈璧君终于俘获了“男神”的心。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汪精卫获释出狱。孙中山回国任临时大总统,汪精卫负责起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非常受孙中山器重。
1912年4月(21岁),汪精卫和陈璧君在上海举行了婚礼,小迷妹终于修成正果。此后七八年间,汪精卫和陈璧君大多数时间留在法国,享受着退隐江湖的二人世界。
1921年,汪精卫被孙中山召回,负责广东政府的宣传教育工作,开始初露头角。
1924年,汪精卫帮助孙中山改组中国国民党,国民党“一大”召开,大会中几乎所有会议文件都出于汪精卫之手,他成为孙中山的文胆。1925年,孙中山去世,汪精卫代笔写下三份遗嘱,俨然是孙中山的接班人。
不料,蒋介石突然异军突起,与汪精卫平分秋色。此后,国民党大权落入汪精卫与蒋介石两人手中。在长期剧烈的斗争中,汪精卫浮浮沉沉,多次下野,又多次上台,陈璧君一直在背后给予他支持。
汪精卫办事瞻前顾后,柔弱有余,刚猛不足。他遇到什么难题,常回家与陈璧君探讨。陈璧君也积极为汪精卫出主意,久而久之,事无大小,陈璧君都要过问。汪精卫的同党陈公博曾公开说:汪先生离开陈璧君干不了大事,但没有陈璧君,也坏不了大事。
1935年11月1日(44岁),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开幕式后,全体中央委员一起合影留念,突然一名刺客冲出摄影记者人群,对汪精卫连开三枪。汪精卫中枪倒地,陈璧君不顾一切,拨开人群,把汪精卫抱进怀中,保住了汪精卫的一条命。
事后,陈璧君怒气冲冲指责蒋介石,逼戴笠限期破案。最终查明,原来是王亚樵派的杀手,本打算刺杀蒋介石,汪精卫成了“替罪羊”。
(1935年,汪精卫(后排左二),陈璧君(左一)游览衡山)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任国民党副总裁的汪精卫主张“和平运动”,对日亲善,遭到国民党内部强烈反对。汪精卫感到心灰意冷,甚至一度想退出国民党。陈璧君则主张汪精卫另立政府。
1938年12月18日,汪精卫离开重庆飞往越南河内。12月29日,汪精卫响应日本首相近卫文麿的声明,发布“艳”电,主张中日罢战,携手防共,引发国内怒骂声讨。
1939年1月1日(48岁),汪精卫被开除国民党党籍和一切公职。3月,汪精卫再一次遭遇刺杀,秘书被杀死。汪精卫心惊胆战,从而下定决心和日本合作到底。
(抗战期间温州人民广场的汪精卫夫妇跪像)
1940年元旦,汪精卫抵达上海筹建伪政权,陈璧君亲自出马,把陈公博拉来入伙,开始从幕后走向前台。
3月,经过和日本反复讨价还价,汪精卫在南京组建了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当上了主席,成为臭名昭著的“大汉奸”。陈璧君也成为“第一夫人”,任中央监察委员,后来又兼任“广东政治指导员”。
陈璧君把汪、陈两家的亲戚和亲信,都安插到广东省各个重要部门;她两次到江苏“视察清乡”,还不甘寂寞跑去杭州检阅军警并训话,大出风头。
1944年11月10日(53岁),汪精卫病死日本。看到丈夫遗体的那一刻,陈璧君忍不住放声大哭。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陈璧君被捕。1946年4月16日,江苏高等法院公审陈璧君,市民倾城而出,“争看头号女汉奸”。拒不认罪的陈璧君,被以“汉奸罪”判处无期徒刑,关押在苏州狮子口监狱。
新中国成立后,陈璧君被移交到共产党手里。她仍然拒不认罪,为她心爱的“汪先生”拼死辩护。她表示宁愿死在人民的判决下,也不愿意偷生在蒋介石所判的无期徒刑。
1959年6月17日,陈璧君死于上海提篮桥监狱医院,时年68岁,骨灰被子女撒入大海。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537篇作品,营员“一声雷”的第44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