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明朝军事系统?发生战事时,五军都督府和兵部谁说了算?

明朝的军事制度在承袭了历代王朝制度基础上又作出了许多改进和创新。明朝军事组织由两个系统组成,分别为行政系统和作战系统。这两个组织相互协调又相互牵制,从而使皇帝稳稳掌握着乾纲独断的大权。

一、明朝军队的行政系统

明朝军队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五军都督府(五个都督府的合称,分别为: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每个都督府的最高长官为左、右都督,官阶都是正一品。排在左、右都督之后都督府领导层依次为:从一品的都督同知、正二品的都督佥事。能担任都督者一般都是拥有公、侯、伯等爵位的重要武将。

五军都督府在全国拥有各自的辖区,每个都督府管理自己辖区中部队的日常活动,都督府长官还可以参与明朝中央军事决策。在发生战事时,都督府负责具体战术。

除了五军都督府外,明朝还有另一个军队行政管理机构,那便是六部中的兵部,最高长官为兵部尚书,官阶正二品。兵部掌管全国军队的人事、后勤、军械、兵籍等事务。在发生战事时,兵部负责制定战略方针。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正统十四年(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发生后,大批五军都督府的都督在战场阵亡。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为了便宜行事,将原先由五军都督府对军队的管理权和指挥权都划归兵部。自此,五军都督府的权力被极大削弱。到了明朝后期,五军都督府已彻底沦为一个虚有其名的机构了。

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皆为中央行政系统,省一级的军队行政事务则归都指挥使司管理。都指挥使司的领导层依次为:一名正二品的都指挥使、二名从二品的都指挥同知、四名正三品的都指挥佥事。

都指挥使司的下级军事组织由卫、千户所、百户所组成,以其所在地理位置命名。从理论上说,每个卫应该有5600名士兵(五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有1120名士兵(十个百户所),每个百户所有112名士兵。卫的长官是正三品的指挥使,千户所的长官是正五品的千户,百户所的长官是正六品的百户。此外,明朝还设有直接归都指挥使司节制的守御千户所,人员编制和普通千户所一样。

在明朝中前期,全国共有493个卫、359个守御千户所。另外,在北京周围还有74个京卫,其中有33个卫被划出组成了侍卫上直军(上直卫),负责保护皇宫安全,这里面就包括了大名鼎鼎的锦衣卫。留都南京周围也有49个卫。


二、明朝军队的作战系统

与明朝军队的行政系统比起来,作战系统就算是比较简单明了。当发生战事时,五军都督府的都督或高级别的武将会被任命为临时的大将军或将军,军队从全国各地卫所中调集至前线。战事结束后,大将军或将军交出战时指挥权,部队回归各自卫所服役。因此,明朝的大将军或将军其实都是临时工。不过在一些固定的防御地点,比如明朝长城沿线的“九边重镇”,都会常设总兵官作为最高军事指挥官。

此外,明朝后期文官节制武将成为常例,因此在战场上真正拥有指挥决策权的都是朝廷任命的总督,总兵官只负责听令和带兵打仗。


三、结语

明朝的军事系统比以往朝代的军事系统更为复杂,其中关键原因在于明朝皇帝为了防范军事机构和将领出现拥兵自重的情况,所以设置了层层节制,统兵权、调兵权相分离的权力架构。因此当发生战事时,五军都督府、兵部、大将军或将军、总兵官、总督这些机构与个人说了都不算,真正能说了算的只有皇帝本人。

参考文献:《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