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冢治虫:被中国人刺激出来的日本漫画大师,创作至死的阿童木之父
1928年11月3日,手冢治虫出生于日本大阪。因为自幼喜欢收集昆虫,他在1939年在本名手冢治后面加了个“虫”字。后来,就一直用手冢治虫作为笔名。
他小时候的另一个爱好是看电影。1942年,中国动画片《铁扇公主》在日本上映。这部影片给手冢治虫以很大震撼。据他后来自己说,就是因为看了这部影片,日后才走上漫画创作道路。
1945年,17岁的他考入大阪大学附属医学专门部学习。他在那里一直读到33岁,并获得博士学位。但他早就对漫画有浓厚的兴趣。1946年,处女作《小马的日记》开始连载。从此,他走上了漫画创作道路。
(17岁的手冢治虫)
1947,手冢治虫发表作品《新宝岛》。这部作品根据小说原著改编。它借用电影的拍摄手法,如变焦、广角、俯视等来表现画面,让静止的漫画“活”了起来。手冢治虫一举成名。
1950年,他开始连载第一部长篇作品《森林大帝》。这部作品一举奠定了他在漫画界的地位。手冢治虫尝试在其中反映一些更加现实和深刻的问题。比如,通过人与动物为了生存的争斗,把环保和尊重生命作为主题,体现出社会意识和人文精神。这也提升了《森林大帝》的层次。
(手冢治虫与《森林大帝》中的动画角色)
1952至1968年,《无敌小飞侠》,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铁臂阿童木》进行连载。这成了他最有名的作品。二战后,日美两国政府想在日本推动原子能发电,但是因为二战时遭遇原子弹的打击等原因,日本社会对原子能十分反感。而作品主人公阿童木是一个用高科技原子力引擎制造的机器人,而且善良有爱心,所以受到政府的欢迎。
到了1963年,根据《铁臂阿童木》改编的同名动画片开始播出,收视率达47%。当时日本每2台电视机中就有1台在收看这个动画片,获得空前成功。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动画连续片。
1953年,手冢治虫又开始连载《蓝宝石王子》。这是第一部少女漫画,面向小女孩。从此,日本漫画开始了分类创作,因此吸引了不同的受众,并高度产业化。同时,手冢治虫还率先在日本引入助手制度与企业化经营模式,进一步推动了日本漫画产业化。
1960年,手冢治虫又成立了动画制作公司,以配合推广自己的作品。他认为动画片最重要的是故事。只要故事好,就算是两张纸片也可以吸引人。他还开发了一套快速制作流程,节省成本。比如为典型人物制作典型动作,以便在不同背景下重复使用。
(手冢治虫1960年代在自己的工作室内)
1964年,手冢治虫参加纽约世博会,见到了迪斯尼公司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手冢治虫长期把沃尔特·迪士尼当作偶像。这次见面中,沃尔特·迪士尼也盛赞手冢治虫的作品。他甚至还希望请手冢治虫为自己创作一部像《铁壁阿童木》那样的作品。
与此同时,手冢治虫迎来了事业的辉煌期,屡屡收获大奖。1965年,《铁臂阿童木》获得厚生大臣奖励。1966年,《森林大帝》荣获电视记者会特别奖。同年,电影版《森林大帝》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狮奖。
1967年,39岁的手冢治虫开始创作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火鸟》,直到1988年2月。火鸟是传说中的不死鸟,穿越时空,不死不灭(也就是中国人所称的凤凰)。
手冢治虫以火鸟为线索,探讨生命的秘密。通过发生在不同时空里的12个故事,读者随着火鸟驰骋在人类的历史和未来中,对人类文明、生命的意义、宇宙本源等展开思考。手冢治虫生前希望在最后一章中进行总结。但很遗憾的是,这章最终没有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手冢治虫也很喜爱中国的动漫形象,尤其是孙悟空。早在1952年,他就参加动画片《我的孙悟空》的制作,还加进了很多现代元素。比如,抽香烟的如来佛、肩扛火箭筒的猪八戒等。
1985年,他还来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见到了《铁扇公主》的导演,自己的事业引路人万氏兄弟。万氏兄弟画了一个孙悟空送给他,他回赠了一个阿童木,传为一时佳话。
(手冢治虫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题词)
手冢治虫一生从未停止创作,直到1989年2月9日因胃癌病逝。临终前,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给我铅笔”。后来,人们在他的纪念馆前立起火鸟的雕像,用火鸟的不断重生来象征手冢治虫那不息创作的一生。
(手冢治虫纪念馆)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534篇作品,营员“陶生”的第68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