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哪个器官很神奇?肚脐通到哪?

你有没有想过,肚子上这个皱巴巴的小纽,肚脐,究竟通往何处——这个问题追究起来可不简单。

当然,我们知道肚脐是脐带脱落后留下的痕迹,因为我们是哺乳动物,脐带连着着胎盘,胎儿借此与母体交换物质——但问题是,鸟类也有肚脐,只是孵化后愈合得很平滑罢了。甚至,就连刚出生的乌龟也有肚脐,之后才愈合成铁盘一块。如今所有的陆生脊椎动物中,只有两栖类真的没有肚脐。

所以肚脐并不完全是胎盘的副产物,不是哺乳动物的特质,我们应该从羊膜动物的共同特征上寻找答案——简单来说:羊膜给我们胚胎发育提供了独立的水环境,将我们同外界隔绝开来,但胎儿的尿总得有个去处,这就麻烦了。

尿液是我们排出代谢废物的主要形式,尤其是蛋白质代谢产生氨、尿素、尿酸等氮废物,它们留在体内会产生明显的毒害,必须及时排除。

对于我们的鱼类祖先,这太容易了,氨极易溶于水,呼吸的时候顺便就能从鳃排走——或者说鱼类用呼吸器官撒尿。发育中的胚胎也没有这样的问题,因为鱼卵很小,胚胎发育时产生的氮废物自由扩散就能排除。脊椎动物刚登陆时,两栖动物的卵在水中发育,与鱼类毫无二致,同样是浸在水里的小颗粒,仍然没有问题。

但从第一批羊膜动物开始,我们的繁殖就脱离了自然水体,为了应对出生后的陆地生活,胚胎必须发育得相当成熟才能降生,格外漫长的卵内发育意味着我们得有巨大的卵黄,而且胎儿在此期间的尿也必须有个去处。

于是,羊膜动物在卵内发育时就会先后出现3个囊:一个是开始就有的卵黄囊,用来储存胚胎发育的巨额营养;一个是羊膜囊,用来包裹胚胎,提供安全的水环境;还有一个尿囊,专门用来存尿——而卵黄囊和尿囊就是我们长着肚脐的真正原因。

对于卵生的羊膜动物来说,受精卵贴在巨大的卵黄上,最初的几轮细胞分裂会产生一个小盘子,称为胚盘,接着就逐渐卷起来,将一部分卵黄裹进去,形成未来的消化道,同时发出大量的血管伸入卵黄吸收养分。而随着卵黄中的营养物质被发育中的胚胎吸收,卵黄未被卷入的另一端会腾出一个小空腔,积攒代谢废物,就是尿囊。

随着胚胎发育,卵黄囊越来越小,尿囊越来越大,但无论如何,这两个囊是从胚胎体内延伸到了体外,连同那些丰富的血管,这必然在胚胎肚子上留下一个洞——这个洞愈合之后就是将来的肚脐了。

而在我们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中,卵黄虽然非常退化了,但胚胎发育的模式大同小异,我们的胚盘仍然会卷入一部分卵黄发展成肠道,而在末端留下一个空腔发展成尿囊——不同的是,我们那些吸收营养的血管会蔓延到子宫中去,直接从母体那里吸收养分排除废物,并且将这两个囊的体外残余都卷进脐带。

更重要的是,尿囊在我们体内的部分将会永久地保留下来,其中大部分会萎缩成一根称为“脐尿管”的结缔组织,但还有一部分发育成了膀胱,继续存尿。

所以我们最后的答案是,肚脐通往膀胱。


想了解更多你不知道的知识,请在微信公众号,搜索「混乱博物馆」,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