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不住地想吃零食?科学家或已经找到原因

近日,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大脑中控制冲动行为的回路可能与暴饮暴食、赌博和滥用药物等多种精神疾病有关。帕金森氏症也与该回路有一定关联。相关论文发表在10月29日的《自然·通讯》杂志上,该成果可能会促进我们对肥胖、药物滥用等行为的科学理解。

南加州大学多恩西夫文理学院副教授、神经学家Scott Kanoski说:“我们发现了控制冲动的大脑连接。整个系统的关键是我们在食欲和进食研究中一直关注的一种神经肽——黑色素浓集激素(melanin-concentrating hormone, MCH)。”MCH是由下丘脑部分的脑细胞发出的信号,与食欲或药物成瘾有关,但直到现在科学家们还没有完全了解它是如何影响冲动控制的。

“我们现在还没有相应的技术来利用这些数据纠正冲动。然而,通过研究在不影响食物美味程度的情况下改变食物冲动的大脑回路,就可能实现纠正冲动这一目的。”前南加州大学研究员、现乔治亚大学副教授Emily Noble说,“通过控制这一回路,将来我们可能会开发出治疗暴饮暴食的方案,帮助人们在不降低正常食欲或减少食物美味程度的情况下坚持节食。我们还无法对特定大脑区域进行治疗,但我认为那一天终究会到来。”

在这项研究的第一项任务中,大鼠可以按下控制杆,得到一种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很高的“小甜甜圈”。然而,大鼠得到第一个小甜甜圈后必须等上20秒才能再次按下控制杆,得到另一个甜甜圈。这个时候大鼠就会变得很急切,有时会在20秒还没到之前就按下控制杆——这会使时钟复位,它只能再等上20秒。

在第二项任务中,大鼠可以在两个控制杆中进行选择。第一根控制杆在按下之后立刻就会释放食物,而另一根控制杆在按下后会一次性释放5份食物,但是存在30-45秒的等待期。研究人员发现,即便按下第二根杠杆可以得到更多食物,大鼠还是会频繁地按下可以立刻得到食物的第一根杠杆。“它们不会坐在那里等着,它们会努力地按下控制杆,以拿到相同的食物。”Kanoski说。

研究人员通过各种方法测试了降低或提高大鼠大脑中MCH水平造成的影响。Kanoski说:“向前推动这个系统,大鼠会变得更加冲动。如果降低这个系统的功能,我们认为大鼠会减少冲动,但事实恰好相反,它们还会更冲动。不管怎样,大鼠的冲动程度都有所上升。”

最后,根据大脑的解剖扫描,科学家们识别出了控制冲动的神经通路。下丘脑外侧的神经元会向海马体前部的其他神经元发出MCH信号,而海马体是大脑中与情绪、记忆和抑制控制相关的区域。

Kanoski说,接下来科学家们将尝试找到冲动控制回路和大脑奖励系统之间的联系。冲动是精神疾病中的核心问题,因此类似的工作可能会有助于开发精神疾病的靶向治疗方法。

科界原创

编译:花花   责编:雷鑫宇   

 期刊来源:《自然·通讯》    期刊编号: 2041-1723

原文链接: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9-10/uosc-csp102919.php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