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西洋鳗鱼的第三十一篇原创。
在正式回答《“你怎么那么多假旅行啊,好羡慕!”》中的第二个问题之前,我想插入一篇短文。
▲先发美女、帅哥镇图,猜猜哪个国家的?文中会揭晓,离中国最遥远的国度之一。
对出国者的恶意
就在上周,我的朋友圈又被一篇文章刷屏了,一篇讲所谓“暗网”的文章,这半年频频在朋友圈爆炸。之所以说“又”,是因为第一次刷屏发生在赴美留学生章莹颖失踪之时。
暗网的实质,我的能力范围无法做出最科学和明确的解读,但这篇病毒传播的文章从细节上推敲,是千疮百孔的。随便搜一搜,网络上就有不少的资料,从基础的概念上去辩驳这种怂人听闻。
以下内容来自知乎(道林):
“严格来讲,这图也没有说错,deep web可能的确占据了网络中96%的内容。但是,配图文字的作者,显然是故意没有说明一点:网络用户的银行私人账户界面、Facebook私人账户界面、Twitter私人账户界面、Youtube私人账户界面等等等等,只有用户本人才能进入、无法通过Google等搜索引擎直接进入的网页,全部都是Deep Web(所谓占据96%网络的暗网)。
劳烦以后有人再用这张图的时候,老老实实把图中英文翻译过来,不要用一些混淆人视线的手法吸引眼球、危言耸听。”
以上,是从基本概念上批评这类文章混淆“暗网”的基本概念,我还有朋友把文章里面的事件一个一个找出来分别打脸,证实多数的事件是没有准确来源,甚至是确定造假的。
但这篇文章至今仍然是风头不减。
在国外出事——当然有出事的阿,在国内也还可能被车撞,被人抢呢。我自己也在土耳其有过不小的金钱损失。
但这种文章把国外描绘成地狱,并多次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让人觉得别有用心,甚至令人怀疑背后的黑幕与动机。
旅行、探索这个世界,并不是一件特别的事情阿,这本身就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我在国外遇到无数7,80岁的老夫妻,单身女子十几年如一日的自由行,怎么这些文章就把国外说成魔鬼了呢。
其实回溯历史,开阔视野,风气之先这些词,放在中国近代,大部分时候都是正确,褒义,被鼓励的阿。清末第一批留美预备学生,改革开放的第一批留学生,曾几何时,都是带领民族前进国家进步的重要甚至中坚力量,可为什么现在就感觉舆论风气就变化,就变得非常的不友好了呢。
首先就是,在国外因各种意外遇难去世的新闻,评论多是“活该”。
国内很多平台的舆论,对国外的中国人,仿佛都有一种很大的敌意。打开新浪微博,腾讯新闻的任何一个留学生遇害,海外中国人身亡的新闻,评论点赞最多的,总是这些刺眼的文字:
看下面的评论让人有“读不懂中国”的困惑。为什么有相当一部分数量的人,对不幸的同胞是这样的恶毒呢?
出国就怎么你了?
从印度回来后,看到印度人与人之间惊人的地位与财富的差距,我曾感叹印度人和印度人的差距比人和狗还要大。可看到这些评论,会觉得中国人和中国人的差距与距离不比印度人小阿。这种同胞对同胞的恶意,可能比同胞对日本人的民族感情都要仇恨与令人心寒呢。
那么出国到底安全吗?
在这个世界上,我觉得除了有系统性风险的若干国家,其它国家都是可以去旅行的。
有系统性风险的国家,主要指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叙利亚,利比利亚,也门等几个国家。
系统性风险是什么意思?是指由于政治的因素,对危险的评估你自己控制不了,超出了人的常识。
因为大街上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有立场绑你和杀你,而且游客有更大的可能性是目标。比如在政府亲中国的巴基斯坦,反政府的塔利班组织反而更喜欢绑架中国游客,因为这正好是威胁政府的利器。
而除了这些国家,在大部分时候,其它国家都是可以正常前往的。
在旅途中,低调与谨慎,永远是应该注意的事情。在上述系统性风险的国家之外,是一个正常的地球,是一个有好也有坏,可能有治安问题更有人性之爱的世界。
曾经在穷游上看到一篇文章,文章上列举了很多人对于南美旅行的被偷被抢的爆料,这些素材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篇基调上同样怂人听闻的文章。
▲贴子截图,看原文请自己搜
这篇贴子可能让好多背包客断了去拉丁美洲的念头,“此生绝不去这么危险的地方”成了回复最多的内容。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我绝不怀疑那篇贴子里所讲述的案件的真实性,作为背包客的同理心,对在路上遇到财物损失的任何遭遇,我都非常的感同身受与惋惜。
我一个人去过南美,《lonely planet》上说,南美最危险的城市是玻利维亚的首都拉巴斯,以及著名的罪恶之都,也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南美城市——里约热内卢。
我去的正是这两个城市,而我的微信朋友圈里,也有不少独行过南美的中国年轻人(包括女生)。
回想起南美,至今都是我的记忆中最绚丽的宝石,宝贵到我至今还没有动笔写那一段经历。
▲揭晓了吧,以上是玻利维亚人,图二的舞蹈非常好看,是一种安第斯山的民族舞蹈,大家正在为玻利维亚一年一度的狂欢节作准备。
我记得,在拉巴斯的深夜11点,我和刚认识的一个在当地华为工作的中国人,打车翻了两座山,去旅行书上推荐的一个特色桑拿体验。拉巴斯的海拔落差极大,还记得一路上,车行驶的坡度超过60度,就是那种感觉车如果没油,我们立马就会直线下坠的坡度感。
我也记得,离开拉巴斯的航班是凌晨5点,因为有书上的提醒,我平生第一次有了不敢在市区里随便找个出租车去机场的恐惧。当时我竟然是在脸书上找了一个附近的好友,给他说明我的情况后,找他出来一起喝了杯酒,然后他开车载我去了机场。
▲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首都,全世界市区内海拔落差最大的都市,没有之一,这就是极具特点的拉巴斯。缆车可是白领们上下班的通勤交通工具哦。
我记得在我去巴西前,有一个小伙伴要和我同去,但因为当时正值里约奥运,网络上流传着一个很火的巴西视频,就是白天路上光天化日抢劫的恐怖镜头集锦,他放弃了近万的机票没有去。
而我收获了直到现在为止,我最喜欢的TOP3城市,里约热内卢。
我觉得先抛出一个问题,然后把被抢被盗的内容整合归集起来的方式,是属于“钓鱼式”的信息收集——为了证明一个可能并不确切的观点,而针对性的去寻找信息。
就像如果要证明“中国是一个每天都遍地有强奸妇女的国度”的观点,在网络上也能轻易的找到相关的新闻案件来佐证。
毕竟,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
▲这是去年今日的脸书截图,要离开巴西了,非常,非常的舍不得。
贴子里有一个人说,因为担心安全,在他的拉美之旅中,他没有和任何陌生人、路人、不相关的人说话和交流。可我觉得,这样在拉美行走的最大意义也就失去了。
拉美(巴西)人发自内心的乐天热情与直接,这才是拉美对于我最深的魔力与惦念啊。
拉美绝没有这么可怕,至少,我去过的巴西和玻利维亚并没有。选对地方,提高警惕,你是可以安心在夜间散步,去呼吸这地球上最自由和浓烈的空气的。
▲拉巴斯人的舞蹈排练
这篇文章讲到这里,之所以开头提到的文章激发起了我如此多的感概,也是因为一直有很多的读者留言:
“从来没有出过国,想出去,但两大最主要的顾虑就是安全和钱。”
那么这一篇我就把“安全”讲一讲,关于“钱”的顾虑,我会将来另起文章专门分析。
出国旅行或者是留学,从来都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同样,也不应该是一件被人处处批评与质疑的事情。留学生并不都是富二代,旅行者们也并没有拿他的生命去开玩笑。
在路上,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有人爱狗,有人潜水,有人麻将,有人旅行。
我们只是,喜欢体验这个地球而已。不要再妖魔化这个地球,不要再人工去制造墙壁。
我从不模棱两可。旅行,是件有意思的事情。just do it!
这个地球是如此的多元、奇妙和有趣,人与人的想法与生活千差万别。
我尽我所能的行走在路上,我会做你的眼睛,试着向你讲述世界的每一件事情。
You Only Live Once
你只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