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定律”是真的吗?
以上是甲壳虫乐队解散后的一则采访中,约翰·列侬回忆的他们当年在汉堡脱衣舞酒吧的演奏经历。从1960到1962年,甲壳虫先后5次到访汉堡,一共演出270晚,回来之后已经脱胎换骨。而到1964年甲壳虫最终成名之前,他们的实际现场演出已经高达1200场。
甲壳虫的疯狂练习和演出,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所谓的10000小时法则——只要足够努力,就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10000小时法则”来源于心理学家K·安德斯·埃里克森(K Anders Ericsson)和同事在1993年开展的一项研究。他们在柏林音乐学院收集数据后发现,在所有小提琴专业的学生中,水平最高的在20岁以前平均累积练习时长都达到了10000小时。埃里克森因此得出结论:很多我们曾经认为归功于先天天赋的特征,其实是长时间(至少十年)持续努力的结果。
然而,有些研究者最近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尽管这是在明目张胆地无视励志名言给公众带来的益处,他们还是认为“熟”其实不能“生巧”。凯斯西储大学的心理学家布鲁克·麦克纳马拉(Brooke Macnamara)认为,“这个理念在我们的文化中已经根深蒂固,但它其实过于简单化了。人类技能是环境与基因因素的复杂结合,并且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才能解释人们表现之间的个体差异。”
—Sukanto Debnath
麦克纳马拉与她的同事梅格·梅特拉(Megha Maitra)重复了1993年埃里克森研究的一部分,并比较了两者的结论。她们找到了三组分别为13位顶级、优秀级、和稍逊一筹的良好级的小提琴家们,问了一些关于练习习惯的问题,随后要求他们填写为期一周的每日活动日记。
根据她们发表在《皇家学会开放科学》杂志中的研究,良好级的小提琴家们20岁以前累积的练习时长平均有6000小时,的确少于10000小时;但想要区分顶级和优秀的音乐家们就没那么容易了,因为他们的平均练习时长都达到了大致11000小时。事实上,在三组小提琴家们之间,一共只有26%的水平差异取决于练习时长。
麦克纳马拉认为到了一定程度以后,练习的作用会减小。她说:“当你达到优秀级的水平时,练习就不再能将你和其他人拉开差距。所有人都练习了很多,所以此时其他的因素才决定你是否能进一步成为顶级精英。”
“这些因素究竟是什么取决于你学习的是什么技能:要想增进棋艺,智商和工作记忆可能会更加重要;对于是否能成为顶级运动员而言,你的身体使用氧气的效率或许会有很大影响。让情况变得更复杂的是,因素之间会相互影响。比如说,一个享受拉小提琴的孩子可能会更加乐于并专注于练习琴技,因为他/她没有把练习看作是一个累人的苦差事。”
但是,1993年原研究的作者们对她们得出的结论却不以为然。
成功的原因很多,练习只是其一
联合作者之一:埃里克森
联合作者之一:鲁汶大学心理学家拉尔夫·克拉姆普(Ralf Krampe)
麦克纳马拉:
—Francesco La Ferla
在《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一书(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中,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也充分说明,练习并不是决定成功的唯一因素。
为什么加拿大顶尖的冰球运动员大部分都出生在年初?心理学家罗杰·巴恩斯利(Roger Barnsley)在20世纪80年代才发现,这个显而易见却之前一直没被注意到的现象出现的原因很简单——加拿大冰球队年龄分组的分界线是1月1日。
作为世界上对冰球运动最狂热的国家,加拿大教练们在孩子们9岁到10岁时就开始挑选选手组成全明星阵容;年长孩子们生理发育会更加成熟,而那些出生在1月的孩子比出生在12月的孩子整整多了11个月的生长时间——在孩子们年龄还小时,多出11个月的生长时间产生的差距是很明显的,从而让年长的孩子有更大的生理优势。这样的优势让出生在年初的孩子从小就更有可能被选入“巡回赛小组”,也就是说,他们会更频繁地比赛、训练,并且可能会有更加严格的教练。这样一层层、一年年的选拔下去,得益于更加优秀教练的辅导和大量高强度的训练,一开始小小的年龄优势会累积成更大的、真正的优势,直到最后,我们就会发现,加拿大顶尖的冰球运动员大部分都出生在年初。
—Skeeze
练习没你想的那么重要
除了出生日期这种完全随机的因素,家庭环境与教育也对成功与否有重要作用。
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Robert Sternberg)提出的实践智力(practical intelligence),又或者是“知道该向什么人说什么话,该在什么时候说,怎样说才达到最好效果”从而达成自己的目的的能力,就很大程度上由家庭环境与教育决定。
同为天才的克里斯托弗·兰根(Christopher Langan)和罗伯特·奥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一生都在对自己热爱的学科倾注鲜血与努力。但前者因为上大学时遭受的挫折决定放弃上大学自学,从而失去取得大学文凭的机会并穷困大半生;后者曾企图毒死自己的导师,最后却只被判了缓刑,并在事情发生20年后被委任为“曼哈顿计划”,人类第一颗原子弹项目的领头人。
造成两人间成就的巨大差别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实践智力。兰根与奥本海默的智商都很高,但兰根的实践智力明显更弱——他处理问题的方式总不能让事情往他期望的方向发展。实践智力与逻辑能力相比更多地是一种习得的技能,而我们获得这种能力的场所就是家庭。
兰根的父亲在他出生前就失踪了,之后的两位继父都英年早逝,第四任继父则常常酗酒,殴打他和弟弟们;他有个弟弟去过寄养家庭,有个弟弟进过少年教养所。贫穷的家境和悲惨的遭遇使兰根小时候没有被督促着提升技能,使他的天赋被父母忽视,也使他没有养成为自己争取权益的习惯。
相反,奥本海默从小在曼哈顿富人区长大,父亲是商人,母亲是画家,家境富裕,从小就被鼓励去实践成人社会中的游戏规则,并有很强的自主自尊的意识。这使他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并懂得说服或改变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例如——用才能的魅力和成熟的处事方式减小自己的“黑历史”对事业的影响。
总结来看,练习固然重要,却并不如很多人以为的那么重要;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提到的其他影响成功的因素,或许可以弥补埃里克森的研究结论中的不足,例如出生时间、家庭环境和教育。
所以,“熟”或许能“生巧”,但想要“巧上加巧”的话,练习必须是高质量且刻意的。并且你可能还需要有天赋,碰到好的时机和家庭,以及一点运气。
参考文献:
[1] https://www.theguardian.com/science/2019/aug/21/practice-does-not-always-make-perfect-violinists-10000-hour-rule
[2]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863621/
[3] https://psycnet.apa.org/record/1993-40718-001
[4]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os.190327
编译:Lemona 编辑:EON、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