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杀人,不能总让法律背锅

最近,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终于被提上议程,引来无数人的热议。

在相关的提案中,有人指出,未成年人犯罪要么是重罪,要么是无罪,缺少中间环节。

在大连发生的13岁少年杀死10岁女孩案中,嫌疑人因低于14岁被免于刑事责任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对于未成年人,人们总是希望通过教育感化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重新做人。

但是任何事情都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讨论。对于犯错的孩子,我们要以教导为主,惩罚为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是对于犯罪的孩子,现有的惩戒制度似乎太温柔。

而无脑护犊子的家长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起到的负面作用更不应该被忽视。

大部分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声讨来源于很多未成年罪犯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然而《未成年人保护法》表示这锅我不背。

未成年人犯罪没有被严惩,那是《刑法》老大哥干的事。《刑法》第17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负刑事责任。

这就像外卖小哥把你的紫菜蛋花汤整撒了,你却给了商家差评一样。只要涉及刑事犯罪,参考的是《刑法》,《刑法》将这些未成年人定性为不具备有责地实施行为的能力的人,所以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由于《刑法》规定免除刑事责任的最高年龄是14岁,所以无论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了多大的罪,最多只能收容教养。以年龄为界,这是世界上通用的方式。

不过,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将14岁定为刑事责任年龄好像定得高了点。法国的刑事责任年龄为13岁、印度定在12岁、墨西哥是9岁、美国则定在更低的7岁。

在古代,也不会有这么多的问题,因为从汉朝开始,除了诛九族这样的大罪,八岁以下才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在选定刑事责任年龄这件事上,我们好像还不如老祖宗。

所以很多人提出原来将刑事责任年龄定在14岁已经不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因为和过去的孩子比,现在的孩子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的发展状况已经大不相同了。

小时候,大人们惊讶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等你成为大人了,你又惊讶现在的小孩子怎么知道的这么多。小孩子懂的似乎总比大人们想象中的多。

并不是小孩子早熟,而是大人们对孩子的认识变化赶不上孩子的发展速度。身体的变化还可以靠感官了解到,心理的变化很难轻易知道。

按照现在6周岁入学的要求,过完14周岁生日的时候已经初三。想让一个人在初中阶段还保持一颗纯洁的童心,有点异想天开。

毕竟都是过来人,你们读初中的时候有多污就不用多说了吧。

未成年人可能并不懂法,不知道《未成年人保护法》究竟是什么,但是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他们知道好像有一个比他妈还厉害的东西叫《未成年人保护法》,可以保护他做坏事不被惩罚。

孩子当然知道什么是不能做的,不然也不会想到藏尸。虽然性质恶劣,但是和考试不及格不敢告诉家长是一个道理。

中国人讲究死者为大,然而这次被杀的小女孩却享受不到这样的“权利”。

而且在很多案件中,这句话往往被用于为凶手开脱或使受害者蒙冤。

5年前,在龙哥还没被反杀的时候,刺死霸凌者的贵州少年被判了8年,其他参与霸凌的人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在审理中,被霸凌者们连续殴打了12个小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死了。

来源:央视网

重判被欺负的孩子就是鼓励施暴,这是当年刺死霸凌者少年母亲在面对采访时说的话。

作为受害的一方,他深知校园霸凌对于被欺负的人会有多大的影响,所以在服刑期间,他拿到了法学的专科文凭,并打算出狱后专升本,在相关领域为社会服务。

作为施暴的一方,被无关痛痒地关上几年,或者只是被收容教养3年,出来的时候是否会有这样的觉悟呢?

法律只是一种约束手段,想要避免这样的恶性事件再次出现,预防更重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来自于家庭。然而在这件事上,很多家长是不合格的。

在众多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报道中,经常看到XXX在家多么多么乖的话。

在众多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讨论里,也很少有人谈到自己的孩子会不会成为施暴者。

在有些家长眼里,好像只要自己的孩子不受欺负,校园霸凌之类的事情就跟自己的孩子无关,更不用说杀人这种恶性事件。

然而,任何事情只要有受害的一方,总要有加害的一方。很多人只关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受害的一方,而忽视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加害的一方。

孩子天生就有一种“受害者”的光环,特别是自家孩子,光环大到让佛祖沉默、让耶稣落泪。如果再遇到个无脑护犊子的家长,那么还是自己滚远点好。

在电影《告白》中,直树的妈妈就是无脑护犊子的代表。当被问到为什么会杀人的时候,她说:

现实生活中的不少家长不仅无脑护犊子,还有“被害妄想症”,生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一点委屈。一旦自己孩子“吃亏”,就算天王老子来了也不好使。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怎么处理孩子和其他小孩打架的问题。

孩子间的打闹最终演变成大人们的互殴,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

不是所有孩子都和别人打过架,但有矛盾是难免的。当自家小孩与别人家孩子有冲突的时候,护犊子并不一定能帮孩子长多少志气,倒是会让孩子更加认定这么做是没错的。

教师行业更是深受其害。很多老师感慨现在的老师不好当。

“班级出现小霸王,怎么办?”“班级学生不听话,怎么办?”“学生屡次违纪怎么办?”“家长不配合怎么办?”

记得我上学的时候,这些并不是问题,因为上学前老师就被叮嘱过“不听话就打”。

然而现在,不听话就是你老师的问题。

当然,并不是要大义灭亲才是好家长,因为好家长是没机会大义灭亲的。

中国有一句话,叫胳膊肘别往外拐,放在孩子的问题上,就是我的孩子有我管,你们动一下就是不行。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去年8月自杀的安医生。(不记得的可以看一下图片)就是因为熊家长的无脑护犊子,安医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作为安医生的丈夫,能做的只有对男孩方的亲属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向检察机关要求提起公诉,没有办法让猥亵自己妻子的男孩道歉。

可笑的是,对安医生大打出手,上其单位闹事的男孩方亲属,现在却要为那个男孩讨回公道。

来源:网易新闻频道

除了安医生自杀和这次的大连男孩杀人这两个案子,还有很多跟猥亵有关的未成年人犯罪。


每当发生类似事情的时候,总会有人说“不就是被小孩子摸了一下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一个大人跟小孩计较什么?”或者因“他还只是个孩子”而不再追究。

父母的纵容让孩子知道这么做既开心又不会有什么不良后果,就算引起对方的不满,自己的爸爸妈妈也会替自己摆平。

孩子的内心是单纯的,但是单纯并不总是一个褒义词,恶也可以恶得很单纯。不能简单地用一句“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就放任他们做坏事,因为你不知道他要做的下一件坏事会有多坏。

盲目护犊子,最后害的还是孩子。

在所有受害人面前,做坏事的孩子的父母不会是无辜的。

马路有话说:

是否考虑一下增加对未成年人罪犯的监护人的处罚力度呢?

这里是马路青年,老不正经青年人聚集地,也是一本面向青年群体的电子杂志。用独特的角度去挖掘当下流行的文化和现象,并从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元化视角进行解读,擅长用犀利的角度、一针见血的言辞戳破表相。

如果你觉得有点意思,欢迎来公众号找我唠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