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从电视剧或者书籍中,或多或少都听说过清朝的八旗制度。八旗是清代旗人的基本社会组织形式,凡是旗人,必定有属于他们的旗籍,就和我们今天每个人都有户口是一回事。
八旗共分为: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清朝的最高统治者是满人,但八旗旗人和满人并不能划等号。清朝的旗人共有三种,分别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其中,八旗满洲的旗人都是满人,八旗蒙古的旗人都是蒙古人,八旗汉军的旗人都是汉人。因此,八旗实际上共有二十四旗,比如正红旗分为满洲正红旗、蒙古正红旗、汉军正红旗。
八旗中的最高领导人是旗主。早年每旗都有各自的旗主,后来随着皇权的扩大,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都划归皇帝亲自统领,因此,八旗形成了上三旗和下五旗的格局。上三旗是皇帝的亲兵,下五旗则由各自的旗主掌管。
清朝初期,旗主的权力很大,国家的小事皇帝可以直接做主,但遇到大事就必须要和几位旗主一同商议。后来经过几代皇帝的努力,旗主的权力基本都被削光,所以到了清朝中后期,就没有什么旗主的说法了。
八旗旗主的下一级是参领(正三品)。八旗满洲和八旗汉军每旗之下均有五个参领,八旗蒙古每旗之下只有两个参领。
参领的下一级是佐领(正四品)。佐领在满语中称为牛录章京,也就是牛录领导人的意思。牛录是八旗的最基本建制,最初一个牛录为300人,到了嘉庆年间改为了150人。佐领在战时为领兵官,平时为行政官,掌管所属牛录的户口、田宅、兵籍、诉讼诸事。
大体上,每一旗的结构就如上面所述,由上至下依次为:旗主、参领、佐领和旗下兵丁。
许多人下意识的会认为,在八旗之中,肯定是上三旗中的正黄旗地位最高。不过,实际上八旗中排名第一的却是镶黄旗。因为早在清朝入关之前,清太祖努尔哈赤就是镶黄旗的旗主,所以镶黄旗也被称为头旗,并在此后一直保持了八旗之首的地位。
八旗虽然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但对于普通旗人来说,待遇相差不大。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皇帝挑选宫廷侍卫以上三旗子弟为主,兼收下五旗子弟。
不过,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包衣,差别却非常大。包衣也称包衣奴才,是专门为皇室和宗室王公提供服务的人,相当于家庭佣人的角色,地位比普通旗人要低很多。
上三旗包衣为皇室提供服务,因此就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在整个清朝,有不少上三旗包衣出身后来成为封疆大吏的例子。而下五旗包衣隶属于王公,他们的职业生涯有一层不可逾越的“天花板”,所以地位很难有大的变化。由此可见,虽然同样都是打工的角色,但是除了努力之外,跟对了老板才是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