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在古语中为“女宿”星,用来形容妇女的“美貌”。将字拆开, 是能武能文的女人。据说尧帝时, 婺源水淹,一个美丽的姑娘骑着大鱼到此拯救灾民,之后女子飞天化为“婺女星”。?
婺源在公元740年设县。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此处发生过一次时称”洪真谋叛”的农民起义。叛乱被镇压后,为加强对这山区的控制,朝廷特在此地划出一个婺源县,归安徽管辖,成为徽州六县之一。1934年,蒋介石为灭共,将婺源归入江西。1946年重归安徽,解放后再次划入江西。?
有如此美好的传说和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对婺源早心向往焉。?
到婺源是两年前的事,现在才想到写点东西,没折扣地印证自己确是有年纪的人了——当初少有激情和兴致,如今又念念不忘。?
去婺源只有匆匆两天,在星罗棋布的婺源古村落间穿梭,确有走马观花之态。?
去之前,听人说“婺源有什么好看的,没见过乡下的青石板路啊”,心情一下被搅得很复杂。此前去过流坑,据说,婺源与流坑的景色有异曲同工之妙——青山绿水古建筑——青山绿水长在,不说;古建筑从表面看来都透着颓败气息。能从这残垣断壁间审出美的看客,不单要是个学士,还必须是个雅客——似乎我们都成了狎俗弄雅的伪看客。好在同车一行人都很活泼,一路欢歌笑语,很快就忘了自己的虚伪。?
第一站到江湾,并没感受到什么乡情野趣,倒像是来到了度假村。萧江宗祠的气势是逼人的,恢弘的门楼前行人并不很多,隐隐地透着几分落寞。江湾风光旖旎、文风鼎盛,历代学士名流辈出,是婺源“书乡”的代表——这当然都是导游程式化的述说。而后在一栋栋古老的徽派建筑间穿梭。当地的居民对游客的穿堂过户习以为常,没有过多的关注和表情。有些住户的门旁蹲了个蓄满水的大水缸,里面匍匐着一个小碗,吸引游客往里面扔硬币。据说硬币坠入小碗将有好运气,分明透着一种精明甚至可以说是狡黠,往来间有游客微词不断,主人并不介意,不置褒贬。出景点,回望夕晖中默默耸立的江湾牌楼,其雍容和典雅似乎和当地居民的气质成了一种呼应。
下午,游的是李坑和晓起。?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群山环抱,民宅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错落参差;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犬吠鸡鸣,小桥凌波,流水潺潺,田园人家,古风盎然。走在李坑的青石板路上,犹如散步在典雅的诗行,可惜时间紧迫,平平仄仄地赶路,陶醉一下都来不及了。?
有一首诗——“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说的是晓起——国家级古文化生态示范村。风清野碧,古树蔽日,天人合一。这个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几十幢风格鲜明、气势非凡的官第商第折射出这方钟灵毓秀的土地曾经有过的辉煌。它的博大是我们几个匆匆过客所无法领略的。还没从村子里出来,夜幕已悄然降临。脚步凌乱地回到住处,犹如做梦一般。?
第二天早餐毕,一行人又赶往鸳鸯湖。开始以为会有满湖的鸳鸯,结果上游艇,马达悠悠,压着嗓音在湖里浮了半天到对岸才偶尔看见零星几只丑如小鸭的鸳鸯,倒是回来路上看见圈养的几只鸳鸯分外漂亮。这一天的乐趣好像都留在回头路上——步行路过一片桔林,因为过了采摘期,偶尔看见一颗黄黄的桔子悬在头顶,就分外兴奋,争相抢摘。结果在一颗颗黄桔子的诱惑下,我们不知觉地跑进了桔林深处。要命的是越往里面跑里面的桔子越多,摘得满怀的桔子没处放,居然有人脱了长裤扎住裤管背了满满一裤裆。大家洋相百出,互相取乐,倒胜过了游景点的乐趣。?
打道回府后,上网查资料,发现婺源的特产还有“四色”之说,“无荤不可蒸,无蔬不可糊”的吃更有特色,这一切就形成了这个中国最美乡村的灵魂——文化。而对这文化的领悟全在于个人的心态。
图片来自网络
微信公众号:那些心情(nxxq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