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的柏林阅兵式上,高调亮相的JS-3重型坦克让西线大惊失色。身为领头羊,面对东欧苏军的“钢铁洪流”之势,美军开始想方设法地“创造”一些奇迹武器,试图以此来对抗这些势不可挡的“铁海”。在盟军技术人员无穷大的脑回路之中,“核能坦克”便是其中之一。
▲柏林阅兵中出现的JS-3重型坦克,使得西方首次感受到了“红色铁流”的威胁。
“核能坦克”一共有两种衍生。第一款,即50年代初所诞生的“TV-1”,1955年成功交付样车。第二款,“TV-8”,根本就是个图纸计划,连样车都没造出来。为何要叫“TV”呢,因为在英语里,T就是Tank(坦克)缩写,而V则是Very long development的缩写(长期发展)。美军技术部门关于要不要生产核能坦克的样车的议题,就讨论了5年之久!可见他们是有多“TV”。从设计上来说,TV-1有着十分强劲的防护:其正面、炮塔部的装甲厚达356毫米,总重达到70吨(与二战时期德军的“猎虎”坦克歼击车有的一拼),使用一门105毫米的T140型火炮(备弹110发),车组5人,采用440V的交流发电机作为传动装置。由于使用核能燃料为动力,该车能够在不添加燃料的情况下狂飙超过500公里!(能跑多远,笔者并未找到详细数据。)
▲TV-1坦克样车照,除了强大的105炮外,该车还备有3挺M2车载机枪,谁来扫谁!
根据美军相关文献描述,TV-1采用的是开放式空气循环的燃气轮机反应堆。很可能是通用公司于50年代为“航空器核推进计划”所开发的直接循环核涡轮喷气发动机车载版本(小型化),采用空气泵入核反应堆中以进行冷却,而热空气则驱动涡轮。美军还专门出示了该车的图例,向我们展示了这款坦克是有多么“奇葩”。
▲VT-1坦克内构,可见发动机直接布局于乘员舱下方。
为了能使VT-1“从图纸变为实车”,美军装甲兵技术专家们列出了一大串该车的好处:“可长时间作战而无需重复添加燃料;主武器、副武器的弹药量居多,足以让车组应对一切威胁;防护尚佳,难以被破;在不移动时,还是一个小型的‘核能发电厂’。”除此之外,美军报告还指出:“该车的不足在于车体过于高大(近3.6米),车体长度超过铁路运输标准(7.5米)。”负责制造样车的底特律兵工厂(Detroit Arsenal)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体积的怪物,就别谈上战场了。还是先想想怎样最大程度地把这辆车运到前线再说吧。
在问号会议上,技术部门指出用“一节带一节”,“一辆运有核能燃料的卡车带一辆坦克”的方式组成一条车队,来供应这些使用核能坦克的动力。然而在现实中,这种计划实施的可能性又有多少呢?
▲TV-1坦克想象照,可见炮塔位置已涂上了美军标志性的白五星。
除了TV-1之外,美军还有一款“大头宝宝核能坦克”。这便是TV-8。该车属于阿斯特朗的“X武器”方案。计划中,该车采用了非常规式的设计,成员、引擎、弹药架都布置在一个吊舱样式的环形可旋转炮塔上。TV-8坦克的总重为25吨,光是炮塔的重量就达到了15吨之高。动力方面,TV-8有两种样式:一款为V-8引擎,由燃气轮机驱动,采用碳氢蒸气循环发电供能;另一款则是核动力蒸气循环发电供能。武备上,TV-8采用两挺同轴7.62毫米车载机枪+90毫米T208火炮。比较先进的是,该车采用了闭路电视系统用于强化车组视野,同时避免车组在核战争中受到核爆影响而失明。
▲TV-8坦克彩绘,下图展示了其内部构造的同时,还有一挺防空用的.50重机枪防空。该车全长8.9米,宽3.4米,高度仍有2.9米。
▲TV-8进行水下巡航时的状态(上),完全为美军自己的“脑洞”。
实际上,核辐射所带来的恐怖威力,自核弹爆炸在广岛、长崎上空的那一刻起,便为人类所熟知。这些看似“黑科技”的武器,实际上也是美军坦克兵最“致命”的杀手。因为驾驶它们,就意味着必须长期暴露在高辐射的环境下,要想活命,就得每开一段时间换一批车组。这种得不偿失的战术设计,对高层来说完全是费钱费力。最终,核能坦克这一狂想被无情的实施所碾碎,化为了泡影。但这并不影响它成为人类史上最具特色的一款武器。
本文为筑垒地域原创作品,主编原廓,原著北部湾。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