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会配合美国,遏制中国吗?

印度外交风向变了?

10月11日至12日,在印度金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举行了中印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继武汉会晤之后,此次中印领导人会晤为两国关系不断稳步深化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1月,美日印澳四国(以下简称“四国集团”)安全对话拟于东亚峰会期间再次举行高级别会晤。不仅如此,美国将派出海陆空三军主力,首度与印度举行代号“老虎凯旋”的三军联合军演。

这两者看起来关联不大,其实不然。

1

四国机制升级,印度是关键变量

前不久,在第74届联合国大会期间,美日印澳四国高调举行的首次部长级会议,成了各国媒体关注的焦点。一些别有用心的外国媒体甚至拿它来炒作,企图给中印关系制造负面舆论,如10月10日,《日本经济新闻亚洲评论》发表文章称:中印关系恶化导致印度加大“四国集团”合作力度。

那么,“四国集团”到底是个什么机制?对于一向善于在大国间搞平衡术的印度来说,它意味着什么?与中国有什么关系?

自2007年面世以来,“四国集团”的概念便一直停留在一种四国低级别、非正式的会晤层面上,长期存在于各国相关学者的研究里。直到2017年11月的“东亚峰会”期间,在美国大力鼓吹并推进其“印太战略”的背景下,“四国集团”举行了首次联秘级别会晤。

自此,美日澳印四国在这个议题上的协调对接似乎进入了“快车道”。

近期的首次部长级会议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四国集团”走向了正式化与机制化,而且,更直接地反映出四国对机制在更高级别层面予以的重视。

并且,印度对“四国集团”的态度出现了巨大变化。作为美国谋求在所谓“印太地区”推动“志同道合”的国家(与中国存在如领土或领海争议的国家)组成地区“遏制”中国的安全架构的核心手段,“四国集团”自诞生之日就带有明确的剑指中国的目的。

与美日澳不同,印度在该问题上的发声一直极为谨慎。此前,印度不仅拒绝了澳大利亚加入美日印“马拉巴尔”军演的请求,在2018年的“香格里拉对话”上,印度总理莫迪明确表态,“印度并不将印太地区视作一个战略或是有限成员的俱乐部。我们也不能将之视为针对任何一个国家”。

如今,“四国集团”举行首次部长级会议,在外界看来,印度这个长期的谨慎因素自然成为了机制级别显著提升的唯一变量,引发了广泛关注。

一直在与中美两国关系中保持平衡的印度天平要倾向美国一边了吗?实际上,可能推动印度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四国集团”部长会的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之一:对中国的担忧

印度“国家海事基金会”曾发表文章称,印度官方认为,中国为不断扩大的海上利益、商业活动以及能源商品进口而推进的印度洋相关国家港口与基建项目,是在印度洋打造一张中国海军活动基建网络,是一份旨在从海上包围印度的“珍珠链计划”。

这份报告所反映的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背景下,印度对中国海军力量进入其“后花园”的担忧——一面是自身落后凋敝的海军军事装备,一面是中国海军军力在军改助推下不断高速发展。这种强烈的对比迫使印度借助外力发展海军实力的需求大幅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及其带领下的日、澳乃至于法国都是比较现成的“伙伴”。通过各类相互交叉的双边或三边海军军演,“四国集团”能够提升印度海军实力、增强相互协同作战能力,还可以为印度提供各类先进的如P-8I反潜侦察机等先进装备。

最关键的是,“四国集团”有潜能成为未来在“印太地区”的主要治理架构,进而制衡印度人想象的中国海军的“扩张”。

这便是印度近年来对该机制青睐有佳的首要原因。

之二:印巴关系紧张

印巴关系紧张为印度提升“四国集团”合作埋下了直接的伏笔。

印巴关系在年内可以说遭遇了严重的挫折:先是年初普尔瓦马恐袭事件及其衍生出的印巴“空战”,在莫迪在连任后,迅速推动撤销给予查谟与克什米尔地区特殊地位的宪法370条,并建立中央直辖区,引起中国和巴基斯坦的不满与抗议,成为印巴关系进一步紧张的导火索。

另一边,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反对声音也引发了印度的强烈不满。在许多学者看来,“四国集团”是印度制衡中国的重要筹码,在拥有提升机制合作机制的现实需求的基础上,印度联合美日澳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了这次部长级会议,这被各国媒体纷纷解读为“印度向中国发出的不满信号”。

之三:印美合作升级

印美战略安全合作不断推进也为提升“四国集团”会晤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印美安全合作不断走向深化,于2018年9月召开了两国首次“2+2对话”,继此前签署的《后勤交流谅解备忘录》之后签署了《通讯兼容与安全协议》。该协议的签署使印度可以使用美国的高端防务系统和平台。

时任美国防长马蒂斯表示,双方将继续合作,协力扩展印度“主要防务伙伴”的地位,将印美关系提升至美国最密切盟友与合作伙伴的地位。

除此之外,印美双方还决定建立安全热线联系并宣布开展三军联合军事演习,并在两国海军之间进行人员交流,以加强在西印度洋的海上合作。今年11月,美国将派出海陆空三军军力,首度与印度举行代号“老虎凯旋”的三军联合军演。

种种现象表明,美印的军事与安全合作正在不断加速推进,这无疑为“四国集团”会晤提级创造了有利条件。

之四:印度外交画风变了

莫迪连任后以更加自信大胆姿态推进对外政策,也是印度提升“四国集团”级别的重要原因。

在新任期,莫迪处理安全问题的姿态出现了新变化。有印度学者认为,随着莫迪以绝对优势连任印度总理,印度教民族主义在印度有了强势的反弹,很大程度上预示着在处理安全问题上,印度从过去60年来由崇尚独立自主、战略自主驱动的模式逐步转向了由民族主义情绪驱动的处理模式。

加之,新一届政府中极少有成员参加过印度自由运动,大多数是在印度教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熏陶下一步步走向政坛,这意味着相较往届印度政府,新一届莫迪政府在处理涉及国家主权,领土以及各类安全威胁问题上将更加“自信”与“大胆”(一直沸沸扬扬的查谟与克什米尔地区重组法案就是一个典例)。

在这个背景下,印度对“四国集团”原有的谨慎态度可能出现重大改变。

另外,莫迪手握新一届政府与议会下院“人民院”的最高程度掌控权。过往能够对莫迪新政策构成掣肘的议会内争斗或施加制衡影响的元老人物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印人党对议会的绝对掌控与大量如内政部阿米特·沙这样的亲密战友。

这意味着莫迪在推进各项内政外交政策上拥有更高的自由度,这也为印度加大“四国集团”合作级别创造不同于以往的国内政治条件。

2

严重分歧!美国很难说服印度

事实上,自特朗普政府抛出“印太战略”以来,美国正在全力推进“四国集团”在军事与安全领域加速合作,在此基础上“联合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与中国存在争议东盟国家”组建“四国集团+”,进而打造在“印太地区”遏制中国的区域安全架构。

于此同时,美国一面污蔑“一带一路”背后隐藏所谓“债务陷阱”,一面谋求通过打造“印太经济走廊”(Indo Pacific Economic Corridor)实现替代。

不得不说,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然而,现实情况是,美国想多了。

首先,“四国集团”内部与各域内主要国家对“印太战略”的认知不尽相同,这是阻碍其形成合力的重要因素。

为了拉拢印度,美国不仅最先将“印太地区”的定义从“孟加拉湾到美国西海岸中间海域”扩展为“从非洲东海岸到美国西海岸”,而且,加大了中央司令部与非洲司令部与印度的合作,还组建了印太司令部专职负责印太地区事务。

可惜,这些并不能真正说服印度。

事实上,美国推出的“四国集团+东盟”的概念面临严重的内部认知分歧。

一方面,以印度为代表的国家对“印太战略”的认知与美国存在着巨大分歧,并且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不再愿意像往届政府一样继续在域内提供公共安全产品,更多强调盟国责任。

另一方面,由于美国过分强调“四国”,忽略了东盟国家在战略中重要地位,也引发了东盟国家的不满。2018年11月,在新加坡东亚峰会期间,越南驻印度大使就明确表示反对“四国集团”军事化,“我们欢迎一切有利于地区安全的倡议,但如果是建立联盟或者使用武力,这与越南的立场不符”。

可见,想要弥合“四国集团”乃至域内主要国家之间对“印太战略”的认知分歧,美国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次,印度不愿充当美国走卒、主动塑造“印太战略”。

这是“四国集团”机制即便提升到部长级别也无法真正解决的重要阻碍。近年来,印度实现了“向东看”到“向东干”的政策转变,2019年4月,成立了外交部印太司,专门负责处理涉及“印太地区”的外交事务。这反映出印度对“印太地区”充满了斗志,但却并不能说明印度加大了配合美国的力度。

正如印度总理莫迪在2018年“香格里拉对话”上的主旨讲话中所提,印度的印太地区愿景是积极的,不认为印太战略针对任何国家,新德里将包容性地与该地区国家进行接触。印度洋-太平洋不是个战略概念,而是一个地区概念,“包括地理意义上的所有该地区国家”以及其他在该地区有利益的国家。

这反映出印度对待美国“印太战略”的真实态度:印度谋求的是强化与各域内国家强化经贸,海事安全等各领域的合作,“四国集团”只是其中一个有限的着力点。

从很大程度上讲,印度对美国提出的“印太战略”进行了积极主动的重新塑造,这也是制约“四国集团”走向军事化、封闭的重要因素。

3

中印关系也在“升级”

更加重要的是,中印领导人非正式会晤的机制化是中国对印度对外政策进行积极影响与主动塑造的重要成功尝试。

近年来,美国不断通过多种方式拉拢印度实现“结盟”,极力利用中印在边界等一系列问题上的争议鼓动印度走向中国的对立面,以达到美国妄图推动中印陷入冲突,为中国在西南方向制造麻烦的图谋。

2018年4月,中印两国领导人在武汉举行了首次历史性的会晤,两国在最高领导人层面都强调了合理管控分歧,正确判断彼此意图以及中印世代友好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中印领导人在印度南部城市金奈实现了第二次非正式会晤。

这意味着中印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实现了机制化的发展,让非正式会晤成为中印在不断在高层示范引领下拉动两国多级别多层面交流,弥合信任不足、不断强化互信的重要平台。

在印度不断受民族主义情绪与美国鼓吹的“中国威胁论”裹挟背景下,这是我国争取中印关系向好发展的重要努力,以交流促理解,以对话促合作,让印度决策层理解中印友好符合印度各阶段的发展利益,这成为美国谋求打造旨在遏制中国的“四国集团”走深、走实的最大对冲因素。

综上可知,在可预见的未来,印度不太可能真正意义上登上美国人的“战舰”并与之并肩作战,但是,莫迪政府的政策变得更大自信大胆,更加倾向于以“平衡术”不断探索并拓展对方政策底线外缘,推动相关国家在更加核心敏感问题上对其进行让利,其政策走势值得关注。

文 |章华龙上海《文汇报》驻新德里记者

编辑 |李雪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