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门美剧《致命女人(Why Women Kill)》终于迎来了完结篇,官方也宣布续订第二季,这部关于女性犯罪题材的“爽剧”引发了诸多热议。
60年代的白人家庭主妇、80年代的亚裔社交名媛和2019年的黑人女律师,如何面对自己婚姻关系的不忠行为?
这部剧以时空交错的平行叙事展开,然而剧情一开始就告诉观众结局:女性杀了人。同时也设下悬念:女性为何杀人?杀了谁?带着对她们杀人动机和结果的好奇,伴随着惊心动魄的剧情,作为观众的我们看得酣畅淋漓。 这部剧不仅讨论了婚姻里的背叛,它还涉及时代背景、女性主义、亲情和爱情等发人深省的话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剧中的三位主要女性人物。
随着剧情开展,我们可以看到她们的共同点:面对婚姻关系的破裂,她们的女性意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她们一边渴望真正的亲密,一边追求着女性自由。如何掌握这种微妙的平衡感,成为了她们不得不面临的难题。剧 透 预 警 贝丝是一个端庄得体、贤惠体贴的家庭主妇。60年代的美国大多数家庭模式,还是由父权文化主导,贝丝的婚姻也不例外。
她甘愿为丈夫放弃弹钢琴的兴趣,并认为在家里替丈夫端茶送水、洗衣做饭是一个好妻子的职责。即使邻居告诉她亲眼看见她的丈夫有外遇,贝丝也会否认现实说是别人看错了。 剧中贝丝的女邻居提到了一本书《女性的奥秘》,作者贝蒂?弗里丹在书中写道:“只有病态的或不成熟的社会才会选择使妇女成为家庭主妇,而不是成为人。”这个小细节为贝丝后来的选择和命运埋下了伏笔。
如果在一个时代,全社会都告诉你,一个女性的价值就是在婚姻中做一个贤妻良母,身为女性,你是很容易就接受自己的意义就是依附于丈夫的。
贝丝作为妻子和母亲的社会角色塑造出来的快乐、满足、幸福的家庭主妇的形象限制了她自身人格的发展,使贝丝自幼就产生了把自己的一生寄托于家庭和婚姻关系的意识。
面对女儿意外死亡、丈夫出轨,她依然能对生活佯装满意。将社会标准完全内化成自我实现的价值,是一种不合理信念,只会让你离自由越来越远。
贝丝想要挽回丈夫,她隐瞒身份去接近老公的情人,结果两人成为了闺蜜。贝丝宁愿不停地编造谎言,也始终不愿意离开丈夫,因为她必须维护自己从小“当妈妈”的梦想的圆满。
因此观众对她的处境深感同情,但又对她执迷不悔地维护破碎婚姻的表面关系感到愤懑。
有很多女性在对婚姻关系保持乐观的背后也有残忍的一面:伴侣出轨明明伤害了自己,但她们并不愿意结束这段关系,即使离开对她们有利。
因为她们希望得到自己理想中的幸福,所以她们对未来的想象一直保持乐观,过分执着于社会对美好生活的标准。对她们来说,失去婚姻,就失去了对幸福生活感到乐观的基础。
但事实上,如果婚姻已经是你痛苦的来源,幻想希望只会让你与真实的幸福失之交臂。这种残忍的乐观性,往往会让生活陷入僵局。 结局让贝丝看破这份虚假的乐观是更残酷的:当她了解女儿的死亡是由于丈夫外遇造成的,她才决心复仇。
当丈夫死在她精心设计的另一个家暴男的手枪下,她不再是丈夫的附属品,她再也不必痛苦地活在自己想象的幸福里。并且,贝丝“当妈妈”的梦想也不必再依靠婚姻实现,她抚养了丈夫和情人的孩子,不后悔自己的选择。贝丝终于自由了。
80年代的美国,女性地位有了一定的提升,她们拥有了自己的职业和更多的话语权。
西蒙妮是一个经营着一家画廊的贵妇,她的现任丈夫卡尔是个幽默儒雅的绅士。她热衷于出席各种社交派对,连家里都挂着自己的巨幅画像。走到哪里都要成为人群瞩目的焦点和朋友们艳羡的对象,是她维护自己女性社会地位的方式。 西蒙妮拥有金钱物质上的经济自由,但她的爱情一直似乎不够圆满。卡尔已经是她的第三任丈夫,竟然被西蒙妮在自家举办的派对上发现他是同性恋。
骄傲的西蒙妮当然无法忍受这样的背叛,当机立断要和卡尔离婚。愤怒是一方面的,西蒙妮也觉得心酸失落,她好像一直无法拥有长久真挚的爱情。
她可以做到随时抛弃一个觉得不满意的丈夫,表面上,她拥有属于自己的选择权。但在她的心里总是认为,有人想爱她才称得上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将女性的自我价值依附在男性身上评价,本质还是受制于父权社会的压抑。 一直以来,西蒙妮所展现的自由和强大都是通过她珠光宝气的外表呈现的,所以当她要去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强大的时候,她会认为,守住面子、粉饰那些代表强大的华丽的标签就能快速地让她强大起来。
事实上,面子只是她展现女性力量的盔甲,她的自信坚强其实很脆弱。 现如今,也有很多“女强人”能够像西蒙妮一样独当一面了,但她们的女性力量其实也只是表面的,很多女性在面临困境、感到焦虑的时候,如果得不到男性和社会主流的理解和支持,她们仍然会感到自己在问题中挣扎。
典型的“女强人难嫁”的刻板印象就是男权社会给女性的一种压迫,而这一社会中的传说也真的让很多事业女性感到自卑。
然而,真正的女性力量是由内而外的,当她们的内部资源足够充实,当女性的人生价值是属于自己的完整和独立,才不会受困于抽象无形的父权文化的压抑。
西蒙妮一直为自己和年轻的恋人汤米之间的关系感到不安和羞愧。帮助她打破困境的契机在于,她看到了并理解了丈夫卡尔和他同性恋人的真挚情感,卡尔对她追求真爱的鼓舞也深深打动了她。
当她发展真挚的爱情是如此动人的时候,她才意识到和真爱相比,社会的议论并不重要。她的勇气也就不再被面子所束缚。后来她和同性恋的丈夫之间,也发展出了动人的情义,这种情义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一种更复杂、更具包容性、也更顽强的感情。她可以为卡尔因艾滋病受到区别对待时挺身而出,也会用自己的善良去包容恶意中伤她的人。
最后,西蒙妮陪伴选择安乐死的丈夫,她的爱就像跳的那支探戈一样热烈坦荡,不再冠冕堂皇。晚年的西蒙妮也学会了尽情享受及时行乐的自由。她让我们看到了女性的自由绽放的迷人过程。 来到2019年,泰勒是个独立自主、理性果断的黑人女律师,她也是个双性恋的女权主义者。
首先,从她的多重身份可以看出,她争取到的平等和自由是尤为珍贵的。泰勒在婚姻中践行开放式关系,看起来她勇于挑战了传统的一夫一妻配偶制,女性尝试婚姻和家庭的模式似乎变得更自由了,但生活中的矛盾却升级了。 泰勒把自己的女床伴洁德带回了家,首先违背了和老公伊莱一开始关于开放式关系达成的共识。虽然后来丈夫也被洁德完全吸引,但他发现了泰勒看洁德的眼神温柔宠溺,显然,泰勒早已爱上了洁德。
这完全打破了泰勒和伊莱最初讲好的开放式关系中的信任、诚实原则,而伊莱后来也在洁德的怂恿下隐瞒泰勒,以剧本创作为借口复吸毒品。泰勒的婚姻摇摇欲坠。
观众乐此不疲地讨论女骗子洁德如何有心计、如何“绿茶婊”,我们却可以仔细想想,即使不是洁德这个人物,换作任何一个第三者进入泰勒和伊莱的亲密关系,他们的婚姻是否就能和谐美满呢? 开放关系是一种复杂的关系——或者我们应该更准确地这样说:开放关系是许多种复杂的关系。
没有一段开放关系是完全一样的。它和任何一种关系一样,都需要双方的信任和坦诚,甚至需要比不开放的关系需要更多的信任和坦诚。
两个人都必须非常勇敢地相信对方,更相信自己。然后以坦诚的方式沟通自己内心真实的底线,然后形成两个人之间独特的一种契约。随后以契约精神,最真实地面对对方。
开放关系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少有人能够做到如此程度的坦诚和信任。
泰勒负担着房贷、家里的经济开销,她愿意这样做,但是已经觉得疲惫。因为伊莱的剧本创作很艰难,她一边要照顾老公的自尊心,一边又承受着现实压力,她不说出自己的感受选择隐忍,自以为是在保护自己的婚姻,却不曾想丈夫早已感觉到她的控制和压迫感。
即便不考虑是否开放,这都是一段不够坦诚和彼此信任的婚姻。
最后,泰勒杀死洁德救了丈夫,他们说好不再秉持开放式关系。 我们还可以从泰勒身上看到,女性在保持坚定的个体独立性的同时,也在自我认同中流露出了她的焦虑和迷茫。
如今,自立自强的女性已经不少,但她们对自己的认同仍然是不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在这个时代,女性所受到的压迫以及对自我的困惑不再来源于男性,而是来自于一种更复杂、更深层的矛盾。
一方面,女性已经可以凭自己的力量去生活,而另一方面,女性仍然受制于传统的家庭范式限定的生活图景。在坚定地保持个体独立性的同时,女性的内心深处依然有无法与外人道的挣扎:不再需要男性的家庭生活是值得选择的吗?如何去弥补那种与男性空间割裂后的孤独感?
《致命女人》讲述的这三个女人的结局,都如观众所愿,所有的爱恨情仇都以暴力死亡结束了,正义得到了伸张。剧情结束的呈现只是编剧选择的一种答案,没有人去拯救这三个女人,是她们自己想出了如何拯救自己。 在剧外,我们都可以为她们、也为自己思考更多的可能性。
爱情、家庭和婚姻,对女性来说的确不可忽视,但这并不是构成她们生活的全部。对于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女性应当拥有自己的选择权。
或许这部剧把女性的意识觉醒局限在与男性的关系当中讨论,本身就是一种狭隘。但同时,该剧也让我们看到,女性至少可以尝试在婚姻中首先打破困境,进而追求更广阔的自由。
每个女人的性格都不一样,但女性在婚姻中面临的难题,都把她们推向了爱与自由的选择题。
在这里,我们想用贝蒂?弗里丹曾将女性问题比作“无名的难题”来解答:“女人应该能够毫不羞愧地自问,‘我是谁,我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她如果想在丈夫孩子之外拥有属于自己的目标,不应该觉得自私或神经不正常。”
女性需要的,是正视自己的命运和自我。
最后,但愿每位女性都不用先变成一个“致命女人”,就能成为她自己。
今日互动:你最喜欢剧中哪个角色?又是哪个角色,让你看到了你理想中女性的样子?来留言和我们一起讨论吧。 现实没那么抓马,但女性被外界裹挟的困境,在戏外同样真实。
工作要独挡一面,否则谈不上独立。
家里要井井有条,不然就是不够贤惠。
外表得精致,长胖,那是身材管理不到位。
对了,最好还得有爱好、有学识、有文化内涵,不然就是无趣。
其实女性对自己的苛责,几乎都来自外界的期望,你是否也曾感到窒息?新时代的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做女生,如何找到内心的自由和欢畅?
KY作者 / Cyte
编辑 / KY主创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