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名为啥这么土土土土土?

相信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北方的地名不是XX村,就是XX屯、XX营、XX庄,自带浓浓的乡土气息,和雁荡、桐琴、莫愁湖等南方地名形成了鲜明对比。哪怕是北京这样的一线大城市,也免不了被diss的结局。上流君仍记得准备带上海朋友去三里屯的时候,她一听这名字就面露狐疑,“你确定这是北京最繁华的地方???”那么问题来了,为啥北方的地名都这么土呢?

part.1

北方地名的诞生:一部土味宝典

地名一旦固定下来,往往很难改变。如果刚好摊上一个略显“实在”的地名,也只能陷入被土味地名支配的无奈。北方地名本着“老实本分,实在易用”的起名方针,成为当之无愧的土味地名江湖大佬。

土味后缀,实用百搭

北方地名大约套用的都是这个公式:地名=XX+屯、村、沟、庄、岭、集……这里的XX多种多样,不管什么样的组合,配上这些后缀,注定与时尚无缘了。

以北京举例的话,中关村、海淀黄庄、后厂村、三里屯……您瞧,甭管建设的多么高档、多么国际化,单听地名,总还是透出“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的画面感。

▲图片来源:微博

被誉为“宇宙教辅中心”的海淀黄庄,因临近人大附中、北京四中等学校,培训辅导机构林立而得名。其实“黄庄”本称“皇庄”,源于明洪武年间,是皇室成员所经营的庄园,辛亥革命后,所有与“皇”相关的地名都改成了“黄”,“皇庄”也就改成了“黄庄”。这么一改,瞬间就把原来的皇家大院拉低到了“高老庄”的水准。网易数读显示,中国以“屯”为结尾的村庄多集中在北方地区,以华北地区最为常见,大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北方的地名有一种莫名的粗粝感吧。

▲叫屯的村庄,不在华北就是东北| 图片来源:网易数读

但当我们再看一下地图,你就会发现这种村啊、屯啊其实还好,如果办个土味地名票选,沟子后缀很可能获得第一名。

▲“大家好,我来自铁岭莲花乡池水沟子,我叫丫蛋。”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北方地名在起名的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一个原则就是:怎么省事怎么来,常以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命名。

从日常饮食到生活用具,胡同的名字可谓是五花八门:瓢儿胡同、盆儿胡同、笤帚胡同、羊肉胡同、大脚胡同、小脚胡同……

比如尾(yǐ)巴胡同开会系列:猪尾巴胡同、狗尾巴胡同、猴尾巴、羊尾巴胡同……对比之下,屎壳郎胡同、鸡屎胡同、王八胡同略胜一筹,成为土味胡同名的巅峰。当然,这些名字毕竟听起来还是太不文雅了,如今都已经改名。

▲五花八门的北京胡同名,杨梅竹斜街算是一股清流了

这些地名多是民间自发形成,好记又琅琅上口,所以经常以具有代表性的人、事、物命名。北京的珠市口原名为“猪市口”,看字面意思就知道这里是猪肉买卖一条街,“煤市街”自然是卖煤的地方,而“马甸”这个名字作为贩马的集散地再适合不过。除了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命名外,北方地名还经常以“东南西北”、“一二三四”等方位词或序数词命名。如果你以为这种命名方式非常简单,像什么山西、山东、河南、河北,那你就错了。方向感强的北方人会把方位词用到极致,“惠新西街北口”、“惠新西街南口”、“XX东里”、“XX西里”成双成对。最极致的要属网传地名“北京西站南广场东”,不过南方人大可不必焦虑,其实这个站名并不存在,只有“北京西站南广场”这个站而已。

▲图片来源:微博

没有章法,方成大法

上述地名总还是有章可循,但在下面这些地名面前,还是显得“小巫见大巫”了。不禁让人感慨,起名也太任性了吧!想象一下,假如你正在高速上开车,导航突然里传来了林志玲小姐姐甜美的声音:“下个路口左转,您即将进入小猪崽子沟……”▲图片来源:百度地图

不仅有小猪崽子沟,还有大猪崽子沟,注意别走错了昂。多念几遍,emmmm怎么觉得有种在骂人的赶脚。帝都北京还有这种地名,男人看了会沉默,女人看了会流泪,听到都会红着脸躲避。“上哪去啊?”“那啥,去……去趟奶子房/骚子营……”不过,这些地名并不是胡乱起的,而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奶子房”,据说是清朝皇宫用来挑奶妈的地方。而“骚子营”,曾经是蒙古兵军营,而当时的汉人喜欢戏称蒙古兵为“骚鞑子”。如果你试着在地图上搜索“坨子”,你会发现在东北广袤的黑土地上,有着数不清的“坨子”。其中大连市的“坨子”最多,整整109个“坨子”,其次是丹东市,有69个“坨子”。东北人喜欢“坨子”到“坨子”都能自己组个家庭的地步,大坨子、二坨子、三坨子、四坨子一家四个儿子整整齐齐,还有表弟“半拉坨子”和远房亲戚“王八坨子”。咦,为啥这些名字自带东北音效?

▲害,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对吧?|图片来源:百度地图

东北地名的霸道和土味可见一斑,单是盯着多看会儿,都感觉地图在瞪着眼跟你说话:“你瞅啥瞅,没见过村名啊?咋呼啥?”

part.2

北方地名:我们太委屈了嘤嘤嘤

说了这么多北方土土的地名,北方人可能要抬杠了,明明我们也有好听的名字呀。比如大名鼎鼎的平遥古城,是不是自带江南小镇的气度?同样是山西,还有左云、右玉,在古代这里是屯兵重镇,不知当时守卫的士兵,会不会觉得在这样美丽的地方镇守也有一点安慰。陕西宝鸡的扶风县,听上去就像是有仙风道骨的道长的样子。即便是出了“卧铺”这种奇奇怪怪地名的山东,也有琅琊、即墨、蓬莱这样仙侠感极强的地方,令人不免遐想,去了那里会不会偶遇李逍遥、梅长苏。

不过,在很多人印象里,大多数南方的地名似乎还是更有味道一些。

▲图片来源:微博

实际上,造成南北方地名差异的根源首先是南北方自然地理特征的不同。南方总体给人印象就是依山傍水,有些地名直接表示山清水秀:桂林、云水谣、兰溪、丽水、碧湖、青田、仙都、仙居……在这点上,北方似乎确实输了,毕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这些常年缺水的地儿,怎么看都和绿色氧吧没有什么关系。从数据上看也的确如此,全国级5A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图显示,江苏(23个)拥有最多的5A景区,其次是浙江(17个)、广东(13个)、河南(13个)。嗯,Top4里北方唯一入选的省份只有河南(北方:允许我哭一会成吗)。      ▲图片来源:知乎

其次是命名方式的不同。北方地名更偏向于用方位、功能等命名,这也造就了北方人天然识别东西南北的“特异功能”,给北方人一个地名,他们可以差不离判断出它的位置。

▲图片来源:微博

相比之下,南方地名就更偏向于以民俗特性、风俗文化、历史渊源等方式命名,更加偏向人文历史。例如,南方许多地名取平安祥和的美好祝愿:永嘉、临安、淳安、嘉善、长兴、安吉、新昌、海宁、嘉兴、瑞安、泰顺、永康、遂昌、景宁、庆元、云和等。有些地名取政风开明的意思:建德、上虞、德清、奉化、武义、乐清、文成、开化等。总的看来,南方地名更加水灵,后缀街、巷、湾就已经有小清新效果,前面再加上雨、月、云等听上去就很诗情画意的字词,给人的感觉宛若雨后一棵婷婷袅袅的栀子花。北方地名则更加粗犷,自带磨砂效果,有着或沧桑或沙雕的气息,如沙漠中坚强的仙人掌。

我们印象中的“北方地名土,南方地名文雅”,只是因为南方地名中体现了更多的文化意涵。但地名也就是一个代号而已,其实没什么高下之分。就像人名,叫狗剩儿还是皇上,跟这个人以后能不能暴富并无多大关系。不管地名是“土味”还是高雅,都凝聚着生长于那片土地的人们浓浓的回忆。地名无论南北,乡愁不分西东。

作者|韩梦佳

编辑|豌豆

你还听过哪些有趣的地名?

欢迎在评论里分享~

[1]邵则遂,唐磊. 地名:镌刻在地球上的历史[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55(05):104-110.

[2]任建兰,公平. 浅析地名的地域性[J]. 世界地理研究,2011,20(03):163-170.

[3]中国江南一带,原来还有这些好听而又优雅的地名,这两个让人脸红.企鹅号:德罗岛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