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辞现状:太难了,为钱裸辞可能面临6个月失业期!

在穷途末路的时候,还会有人跟钱过不去吗?事实证明,有时候精神紧张比口袋紧张更让人痛苦,我们太容易就把“裸辞”定性为任性,而忽略了裸辞背后的诸多情绪和因素。跟着前程无忧最新发布的“2019年裸辞成本调查”结果,一起来深度挖掘下,哪些情况下裸辞是壮士断腕般的决断,哪些情况下裸辞只是任性逃避。

裸辞的最大原因:钱太少、痛苦、无聊、不合理

  都说裸辞是一时冲动的产物,尤其容易发生在职场新人身上。然而既然大家都已经是社会人了,焉能不知道生计之苦,为什么还要选择那么条断己后路的“绝路”?根据近日发布的“2019年职场人裸辞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裸辞的最大原因还是“薪资太低”。与其等死,不如刮骨疗伤,将自己逼上绝路能将潜能最大化--长痛不如短痛,也许这是因为钱而裸辞的真实想法。

  排在第二位逼人裸辞的原因是“对同事、上司不满”,人际关系带来的痛苦在本次调查中升级了,在2018年这是排名第三的原因。排在第三位的是“工作内容无趣”,比起2018年的调查结果也上升了一位。而去年排名第二的“工作压力”降到了第四位,紧随其后的是“对公司制度不满”。(见图1)

      可见让职场人义无反顾辞职的原因并不是吃不起苦、承担不了压力,而是“自我意识”更重要,人际关系带来的紧绷感、工作本身带来的无聊感、公司制度的不合理,都让职场人痛苦到无法忍受。

图1:2019年职场人裸辞原因top5

  数据来源:51job

裸辞空白期:创业留学减少、“家里蹲”人数上升

  不是每个人裸辞后就能马上接到工作offer的,对于大多数普普通通的职场人来说,裸辞后必然会产生一段或短或长的空白期,这也是在面试中无法回避的一大难题,甚至在简历筛选时,就会被火眼金睛的HR识别出。那么,怎么能利用好这段时期,大大方方地面对面试官的质疑呢?

       根据“2019年职场人裸辞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找工作”还是第一位的,毕竟裸辞是为了找到下一份更合乎自己理念、更适合自己的工作。不过和2018年的调查结果不同的是,缓和情绪、休整心情的“旅游休假”从第二位跌到了第三位,而2019年排在第二位的是“技能培训”,职场人更焦虑也更现实了。而受到大环境的影响,表示裸辞后创业、留学的人群比例也进一步在减少,“宅”在家里的人群比例显著上升。(见图2)

图2:2019年职场人裸辞期间的动向top5

  数据来源:51job

裸辞后找工作:一线城市最艰难!

  来看看在当下的环境中,裸辞后找到工作通常需要多长时间?2019年的求职周期明显较2018年变得更长了。根据“2019年职场人裸辞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裸辞后在1个月内能找到工作的人群比例从2018年的52%下降到2019年的38%,其中尤其是能在半个月内找到工作的人群比例下降了12个百分点。

        从各级城市情况来看,三线以下城市(非省会城市)裸辞后在1个月内找到下家的比例最高,超过4成;二三线城市(省会城市)裸辞后找到工作的求职周期在1—3月的比例最高,为51%;而一线城市(北上广深)裸辞后需要长达6个月以上才能找到工作的人群比例最高,为10%。(见图3)

图3:各级城市裸辞后求职周期对比


数据来源:51job

裸辞妥协期:6个月是普遍心理防线

  裸辞后长时间找不到工作,会不会逐步妥协?根据“2019年职场人裸辞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处境不妙,但现在的受访者比起2018年更不愿意轻易就妥协了,虽然6成受访者一般在6个月之内找不到工作就会妥协,但过了6个月这个心理防线,不愿意妥协的人群比例反而比2018年上升了。裸辞本来就是义无反顾地想跳出目前的环境,否则岂不是违背了裸辞的初衷,又陷入到下一个恶性循环中去了吗?

  来看看求职者在长时间找不到工作时会在哪些方面做出让步。和2018年相比,“作息制度”仍然是受访者最愿意退让的求职要素,但“薪资福利”从第二位退到了第三位--越是严苛,钱的重要性就越能体现出来,求职者也越不愿意在钱上妥协。眼下排在第二位的是“公司规模/性质”,不管民企外企,不管大公司小公司,能给钱多的就是可以考虑的公司。(见图4)

图4:长时间找不到工作,职场人最愿意的妥协因素

数据来源:51job

  即便是现实骨感到让人无法撑下去,想找一份过渡性工作,也请不要忘记促使你裸辞的缘由是什么,涉及到精神成本和金钱成本的大问题,还是得给自己制定出一些原则,建议:

      1、有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要什么和不要什么,无论是裸辞还是过渡都不是用来逃避的手段。想凭借过渡的“将就”和“试错”来寻找目标的想法更容易让人陷入困境,因为目标可能随着环境变化不断在改变,一时的过渡不小心就成为了永久的过渡。

      2、掌握时间节点。过渡只能是暂时的,时间越长,越有可能失去原有的目标。

      3、不断修正目标。目标要明确,但不是不可以改变。随着工作经验的充实和变化,需要把目标修整得更具体,更具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