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大家都很羡慕城镇户口,那个时候农民拼命想要成为城镇户口,因为城镇户口能享受到更高的社会福利。特别是在90年代末,户口迁出的风气更盛,很多人都会想着各种办法成为城里人。但现在,农村户口似乎更吃香了,很多人以前因上学等原因把户口迁出去了,但现在要迁回就很难了,很多人即使迁回了,也成了农村集体户口。
取消农业户口后,对农民有什么影响?
我国自1958年开始划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由此带来权益、保障和待遇的不同。农业户口的权益主要是集体土地承包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而非农业户口的权益主要是依附在户籍上的一些社会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就业、保险、住房等方面。
2014年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改革制度的意见》指出,将会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和非农户口之间的性质划分,将户口的登记类型统一明确为“居民户口”。因此,很多朋友都在担心,不是农业户口了,那家里的土地是不是也要失去了,在此背景下,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明确规定,变为居民户口并不会影响农民朋友的土地权益,大家依然享有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资产收益权益,这一点也是让农民吃了个定心丸。
从中央精神和现行法律来看,取消农业户口后,农民的权益不仅包括农民本身具有的权利,还将享有教育、医疗、就业、保险、住房等方面的市民权利。也就是说,取消农业户口后,不仅不会影响农民的既有权益,还会赋予农民更多权益。
当然,取消农业户口并不意味着农民权益会自然提高。早在几年前,就有一些地方宣布取消农业户口,但配套改革却没跟上,不少进城农民并没有享受到市民应有的各项保障,一些地方甚至简单地提出要农民以“宅基地换房、承包地换社保”,让农民很受伤。
近年来,我国农村已经建立了免费义务教育、新农合、新农保、农村低保等制度,但是保障水平与城镇居民仍有很大的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统一城乡户口登记之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家也在加快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就业、社保、住房制度。
取消农业户口后,农民还是“农民”吗?
在我国,“农民”实际包含三重含义,一是农业户籍的身份,二是农村集体经济成员,三是以农业为职业。一直以来,农民更多地被当做一种身份标识,被认为是读书少、文化低的群体的代表。过去农民是身份,如果父母是农民,户口是农民,生下来你就是农民。取消农业户口后,农民将从一种身份向一种职业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