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西方哲人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你想难倒哲学家吗?这很容易,不需要多么高深的问题,只要问他“哲学究竟是什么?”18、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用七个精彩的比喻回答了这个问题,至今耐人寻味。
庙里的神
一个没有神的庙不足以称为庙,一个没有哲学的民族同样不足以称为民族。哲学如同普照大地的阳光,它照亮了人类的生活世界,使得人类生活显现出意义的灵光。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其他各方面都装饰的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
厮杀的战场
古往今来,哲学派别林立,思想纷呈,各派哲学相互批判辩难,甚至相互否定,因此哲学就犹如千军万马厮杀的战场,各派哲学在此驰骋冲杀。在各派哲学思想的相互否定批判下,哲学一步步向纵深处发展。所以在这场角逐中,没有哪派哲学获胜,最终获益的是哲学自身。
花蕾、花朵和果实
花蕾孕育了花朵,花朵又孕育了果实;但花朵的怒放正是否定了花蕾,果实的结出也正是否定了花朵。自哲学诞生起,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哲学思想派别。后起的哲学总是在批判和继承前期哲学的基础上另有发展,这就如同由花蕾到果实,是逐一替代的过程,体现了在否定中的自我发展。
“密涅瓦”的猫头鹰
“密涅瓦”即希腊罗马神话化中的智慧女神,栖落在她身边的猫头鹰则是思想和理性的象征。哲学是一种反思,它是对认识的认识,对思想的思考,就像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它比一般的认识更透彻,比一般的思想更深刻。
消化与生理学
谁都知道,人用不着学习生理学、消化学,就会咀嚼、吞咽、吸收、排泄。显然,生理学并不是教人消化的,同样,人的思维也不是逻辑学教出来的。人是凭借思维的本性去思维,但人并不能自发地掌握思维运动的逻辑——这正如人是凭借消化的本性去消化,但人并不能自发地掌握消化运动的规律一样。哲学智慧并不是教人思维,而是使人自觉到思维的本性,掌握思想运动的逻辑,从而获得真理性的认识。
同一句格言
同一句格言,由一个饱经风霜、备受煎熬的老人嘴里说出来,和由一个天真可爱、未谙世事的孩子嘴里说出来,含义是根本不同的。一个老人口中的格言可能浸透了他所有的人生阅历,他已给这句格言赋予了深厚的切身体验,他口中的格言已非年轻人眼中的一个普通的知性的道理,而是与生命息息相连的理念,其中包含了无数的升沉荣辱、人世沧桑。当哲学饱含人生体验,达到一种审美的境界,才真正体现出理性的伟力。
动物听音乐
对大多数哲学门外汉而言,要颖悟哲学的魅力,无异于动物听音乐。哲学不是现成的知识,如果把哲学当作现成的知识去接受和套用,虽然可以使用某些哲学概念,但却始终不知道哲学为何物,因而也不可能真正地进入哲学思考。这就像“某些动物,它们听见了音乐中的一切音调,但这些音调的一致性与协调性,却没有透进它们的头脑。
这就是哲学,一切学科里最没有实用价值,却又不可或缺一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