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近日传出的一份“世界 AI 巨头人才流向图”显示,目前一众 AI 领域知名公司的人才流动情况又有了新的变化趋势,其中,百度、微软成为人才流失重地,而阿里巴巴似乎是其中的最大赢家。
具体而言,不少流向阿里巴巴的人才,主要加入了阿里于 2017 年专为前沿技术研究打造的达摩院。
其中,近年来流入阿里的顶尖人才又可以粗略分成两个派系,即学术界和业界,两个派系的人数比例不相上下。
(来源: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无独有偶,10 月 17 日,语音界传奇 Daniel Povey 发布推特,宣布自己 2019 年末将要入职小米,目前正在签订合同阶段,入职后,他将带领一支团队研发下一代 PyTorch-y Kaldi。
而在加入小米之前,这位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曾在 8 月时示好中国企业,此后包括美团在内的几家中国科技公司也曾努力接洽 Daniel Povey ,以期能够博其芳心。Daniel Povey 最终选择全职加入小米,带领研发下一代 PyTorch- Kaldi。
当然,人才的流动往往是双向的,在 AI 领域,近年来也不乏大牛从工业界重返学术界的案例,一众科技公司是否已经从中尝到了广招学术人才的甜头,各家自有不同的命运走向,但科技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对人才的竞争,是对创新技术的追逐,除了非常有针对性地吸引个别学术大牛以外,中国顶尖的科技企业们正在努力强化其对学术界的整体吸引力。
今年来看,这股风潮来得尤其凶猛。
就在刚刚过去的由中国计算机学会操刀的 CNCC2019 上,又有新的企业面孔亮相,并宣布他们面向学术界的新动作:滴滴宣布进一步扩大其盖亚数据开放计划,面向学界新对外开放两个脱敏城市交通指数(TTI)数据集,不仅对外开放 2018 年深圳、成都、西安、济南、苏州、海口等六个城市的基于滴滴轨迹数据计算的城市交通指数数据和平均行驶速度,还对外开放了 2018 年 10 月和 12 月成都、西安二环区域内滴滴专快平台的轨迹数据、道路级别的交通指数数据和平均行驶速度。
“目前滴滴盖亚数据开放计划已经累计对外开放五类脱敏数据集,合作伙伴已覆盖全球 660 多所学校和科研机构。”
“未来滴滴将继续携手学界广泛合作,进一步推进科研边界,开放更多脱敏数据,共同推进交通领域的基础性与前瞻性研究和成果转化,提速智慧交通领域的科研发展”,在大会上,滴滴出行 CTO 张博如此表示。
(来源:CNCC)
而今年正式成立产学研事务部的 OPPO,则是首次亮相 CNCC2019,不但是活动的钻石赞助商,还在现场举办了“基于手机终端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发展挑战与机遇”主题论坛,以促进学术界与 OPPO 的双向了解。
据介绍,OPPO 在 AI 领域上关注的主要方向将是 AI 摄影、人脸识别、AR/VR 互动、3D 重建、图像增强等多项智能手机视觉应用场景。而 OPPO 最新成立的产学研事务部,将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对外交流三大模块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与学术界共同探索上述场景涉及到的技术和应用。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企业内部开始设立这样的产学研推进部门,预料首个显著的变化将是更大量级的资金注入到学术界。
在国际上,如 IBM、Intel 和 Samsung 之类的老牌科技公司数十年来一直在大量地资助学术界。自 2005 年以来,谷歌已向学术界投入了超过 2.5 亿美元,Samsung 正通过 2013 年启动的一项资助向韩国的研究机构注资 15 亿美元,而在国内,华为则是在今年早些时候宣布,未来 5 到 10 年,华为每年会给世界各地的大学和实验室投入 3 亿美元,华为新成立的战略研究院将负责统筹其与全球高校的合作。
当然,在人工智能领域,企业对于高校师生开展研究的吸引力,除了最直接的资金注入外,也在于其手中掌握的大量数据、算力、可观的真实用户量、丰富的应用场景以及具有现实意义的痛点,这些资源都可以通过达成某些合作输送到学术界。
接下来,中国科技企业如何在这些合作中与学术界实现“双赢”局面,将是一道新的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