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与火之歌》中自制一种语言是怎样的体验?

在系列小说《冰与火之歌》中,瓦雷利亚(Valyria)是东方厄斯索斯大陆(Essos Continent)南部的半岛,突入热带的夏日海(Summer Sea),这明显地修改自地中海上的亚平宁半岛(Apennines)。

瓦雷利亚人(Valyrian)也以罗马人为原型,他们最初经营着简单的牧业,接着在5000年前驯化了龙,随后以5次战争击败了强盛的邻国吉斯(Ghis),并用盐、硫磺和头骨毁掉了该国的耕地,从此开始了征服和扩张的道路,吞并了远在大陆西端的洛伊拿城邦(Rhoynar Cities),建立了一个庞大而强盛的帝国,称为“瓦雷利亚自由堡垒”(Valyrian Freehold)正如罗马人建立了,装备了优质的诺里库姆钢剑(Noricum),击败了古老的迦太基和希腊,征服了西北的高卢人和不列颠人,建立了不可一世的罗马帝国。

所以就像罗马人的拉丁语成为了全欧洲的通用语,瓦雷利亚语也流行于广袤的瓦雷利亚自由堡垒,在核心地区的上层社会向着精致和优雅发展,形成了书面文学化的“高等瓦雷利亚语”(High Valyrian),一些诗歌仍然流传至今;而在偏离核心的地区产生了许多口音混杂的方言,统称“低等瓦雷利亚语”(Low Valyrian)。

瓦雷利亚自由堡垒的荣光大约延续到400年前,十四火峰突然同时爆发,这也明显是庞贝末日的翻版,但威力巨大得多:炽热的空气焚化了巨龙在内所有的生物,倒灌的海水将半岛肢解成一片群岛。这场“瓦雷利亚的末日浩劫”(Doom of Valyria)让帝国就此覆灭,它统治过的土地陷入了100年的动荡和入侵,高等瓦雷利亚语因此失去了所有的本土母语者。

坦格利安家族是极少数瓦雷利亚幸存中最强盛的,他们带着三头龙流亡维斯特洛的龙石岛,在那里休整100年后登陆统一了维斯特洛上的六国,建立了坦格利安王朝。这依稀显露出丹麦人统治英格兰的影子,但高等瓦雷利亚语的命运更接近征服者威廉之后的法语,它以宫廷语言的地位长久的延续下来,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自由堡垒时代高等瓦雷利亚语的风貌。然而经历了劳勃·拜拉席恩(Robert Baratheon)叛乱,丹妮莉斯已经是最后一个知名的高等瓦雷利亚语母语者。

但除此之外,全世界的红祭司(Red Priest)也通用高等瓦雷利亚语,因为拉赫洛信仰(Faith of R’hllor)源自厄斯索斯大陆,高等瓦雷利亚语是最容易培养的宗教语言这又与现代以前拉丁语在整个欧洲的学术地位相一致。

另一方面,各种低等瓦雷利亚语也与下层语言完全融合,发展成一个包含数种语言的瓦雷利亚语族,比如奴隶湾城邦使用的瓦雷利亚语就融合了大量古吉斯语,合称吉斯卡利瓦雷利亚语支(Ghiscari Valyrian)这也与通俗拉丁语在中世纪逐渐演变为罗曼语族的历史相仿。

总得来说,瓦雷利亚语的原型就是拉丁语,所以虽然乔治·马丁不像托尔金那样是个语言学家,虽然他在《冰与火之歌》的原著里只杜撰了四句瓦雷利亚语,但在改编美剧《权力的游戏》中,语言学家大卫·彼得森(David Joshua Peterson,1981年出生)仍然将完善后的瓦雷利亚语设计成了像拉丁语那样高度屈折的综合语,仅名词有8个格、4种性、4种数,繁多的变化又与发音纠缠起来,显得异常复杂。

但是瓦雷利亚不该这样类似拉丁语,它们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在拉丁语的2700年历史中,被母语使用者用作文学语言的历史只有500年左右,在罗马覆灭之后就迅速沦为停滞的死语言,而且罗马人没有发明过文字,他们只是改造了希腊字母,用来记录拉丁语的音素。

而瓦雷利亚语在至少4700年的岁月里都有庞大母语群体,坚持使用自己发明的语素文字,上层语言书面化,通用于广袤的土地上,还接触了大量的外来词汇纵观古今世界,能达成这样成就的语言就只有汉语一种,而汉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是一种高度的分析语:词汇就是语素,缺乏词形变化,必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分析意义。

是的,成熟的社会和发达的文学让语言适应了大篇幅应用,语境本身就解决了大部分的时态和语态问题;原生的语素文字直接表达了词汇的意义,却不能直接表达发音,不利于记录词汇的屈折变化;大量的外来语还直接冲击了过分复杂的词法和语法,进一步加强了语言的分析性。在现代欧洲语言中,越是拥有复杂历史,拥有大量书面应用,与其它语言频繁接触的语言,分析程度也越高:英语已经逼近分析语,法语德语次之,俄语、西班牙语等屈折程度就很高,更孤独的立陶宛语则保留了最多的屈折特征。

所以,要不是为了照顾西方人的文化传统,瓦雷利亚语更好的摹本将是汉语文言,而不是拉丁语。


想了解更多你不知道的知识,请在微信公众号搜索「混乱博物馆」,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