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太平洋舰队凭什么2个月恢复战斗力?

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偷袭珍珠港是一次成功战例,那一定在战术上的胜利;如果从战略角度来看,日本人的“铤而走险”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不仅太平洋舰队的4艘航母安然无恙,更是促成了美国的参战。

在日本人看来,经过珍珠港事件,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至少在一年后才能形成战斗力,而日军可以彻底将东南亚囊括在自己的手里。到那个时候,美国与日本争夺太平洋控制权已是“黄花菜都凉了”,为时已晚。

殊不知,新上任的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可没让日本人高兴得太久。

尽管尼米兹从海军部航海局局长,跳过50多名比他资深的将官,一跃成为司令,但没有人对此有异议,因为战争年代需要将才,而不是钻营的人。尼米兹熟知每条舰和每名军官,更是研究日本的专家,由他担任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首先,盘整家底,恢复实力。珍珠港太平洋舰队的40多艘战舰沉的沉、伤的伤,全然没有昔日强大海军的风范。尼米兹上任后,立刻着手打捞、修理等工作,除了“亚利桑那”号,其余都被打捞上来并很快恢复了战斗力。

庆幸的是,4艘航空母舰在日本偷袭时不在基地,这让尼米兹有信心与日本一决雌雄。与此同时,加速造舰和扩充兵员的工作也在抓紧,被激发出来的战争潜力发挥了作用,在短短的2个月内,太平洋舰队恢复了往日的实力。

其次,轰炸东京,激怒日本人。“一个人在得意忘形的时候,突然的一盆冷水会彻底的激怒他”。尼米兹作为舰队统帅首先要考虑如何通过一场胜利提高部队的士气,同时,坚定全国军民打赢日本的信心。

他安排他的“师兄”,绰号“蛮牛”的哈尔西,率第16特混舰队配合陆军行动,杜立特中校率领16架B-25轰炸机从航母起飞,轰炸了日本东京等城市。虽然战果不大,却极大地鼓舞了美国军民的士气,也彻底激怒了日本人,急于与美军决战。

当然,尼米兹更注重情报工作。他到任不久由号称“魔术师”、“日本通”的罗彻福特少校组建新的情报部门,广进人才。目的就一个,破译日本的JN25密码,掌握日军动向。并要求在其上班前将情报放在他的办公桌上,他要在第一时间看。

珊瑚海海战,打破日本妄图封锁澳大利亚的幻想。

1942年初,日本“南下”战略的第一步取得了“完满”成功。不仅偷袭珍珠港,将美国太平洋舰队打废,一年内不会对日本产生危险;而且席卷东南亚,香港、新加坡、菲律宾等相继沦陷,就连赫赫有名的麦克阿瑟也被赶到了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是日本下阶段的攻击目标,但苦于其陆军大都陷于中国战场不得脱身,日本联合舰队就将切断其与美国的联系作为首要任务。此时的麦克阿瑟正计划将莫尔斯比港建成一个重要的前进基地,即可以阻止日军,又可以反攻菲律宾。

随着美国轰炸了东京,山本五十六在惊呼美国工业制造能力的同时,决定与美国海军进行决战,争夺太平洋霸主地位。他的目光也投向了莫尔斯比港,这既符合日本的“南下”战略,又可以在那里建立与美国太平洋舰队较量的前进基地。

所有这些日军的情报,尼米兹在他上班的第一时间就已掌握。根据他的判断,山本的下一个目标是莫尔斯比港,并以此诱使尼米兹海军主力进入南太平洋后,进攻美军重要的前进基地——中途岛,将太平洋舰队遏制在一定范围内。

尼米兹决定将计就计,先帮助麦克阿瑟守住莫尔斯比港,再粉碎山本攻占中途岛的意图。但此时他手里的“家伙什”却没有那么多,哈尔西带着包括2艘航空母舰在内第16特混舰队轰炸完东京后,还在回家的路上。

而麦克阿瑟手里的200架战机,根本没有海战经验和识别军舰的训练。也就是说,想要阻止日军行动,就只能靠弗莱彻第17特混舰队了。为此,尼米兹调兵遣将,将“列克星敦”号航母编队和一支澳大利亚小型编队统一编入第17特混舰队。

1942年5月,人类战争史上首次超视距海战开始了。就是说,交战双方没有依靠坚船利炮的对轰,而是使用舰载飞机相互攻击。这是一种新的作战方式,从此,航空母舰确立了在未来海军发展的重要位置。

这是一场几乎“旗鼓相当”的战役,谁也没有占到多大“便宜”。美日双方投入的航母是2:3,经过一番较量,美、日双方的航母都是一艘沉没、一艘重伤。而日本沉没的只是轻型航母,从吨位上看,美军略微吃亏,日军取得胜利。

当然,由于美国太平洋舰队积极介入珊瑚海海域,显示了美国海军的实力和坚守澳大利亚的决心,日本联合舰队攻占莫尔斯比港的目的没有达成,打破了其不可战胜的神话。麦克阿瑟也为此长舒了一口气,尼米兹确实帮了一个大忙。

题外话:尼米兹反感麦克阿瑟,但更显大度。

在部队中,军种间的矛盾由来已久,但主要是由于军人的“不服气”,相互竞争造成的。二战中美国陆军与海军,也是“球大哥不理球二哥”谁也不服谁。在太平洋战区,两者之间的矛盾主要是体现在麦克阿瑟和尼米兹身上。

坊间传说,在尼米兹的办公桌上放了一张麦克阿瑟的照片,有人问为什么?尼米兹的回答是:“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像他那样的人”。麦克阿瑟是典型的“官二代”,从小过着富足的生活,事业一帆风顺。因此,狂妄自大招人烦。

但要说,放照片是尼米兹提醒自己注意个人言行,显然有夸张的成分。一是,尼米兹性格开朗,作风坚毅,这是人们公认的性格,也是他在军界脱颖而出的基础。作为一个近60岁的人,性格已经定型,即不会去改变,也不会因人而改变。

二是,尼米兹从小就是“学霸”,善于研究。不管是对手或不熟悉的人,当他需要了解的时候,都会找来许多相关资料。在太平洋战区,如果要想赢得胜利,离不开麦克阿瑟,为了了解他,照片作为资料放在桌上,便于随时研究和琢磨他,是说得过去的。

当然,两人经常争执,甚至需要罗斯福来亲自调解。而尼米兹都是从战略战术,或者为海军争取荣誉方面,去和这个“飞扬跋扈”的“官二代”争论,没有私心。尽管最后大多是尼米兹做出让步,但也说明他比麦克阿瑟更大度。

如果非要说是提醒的话,那就是麦克阿瑟兵败菲律宾,丢下陆军几万将士,只身一人逃往澳大利亚,这种“不仁不义”之举,对尼米兹来说是个不小的提醒。大家认为呢?欢迎讨论和留言。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海上骑士:尼米兹》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