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作为烟草的安全替代品被投放市场,以提供刺激性的尼古丁,其使用正日益普及,尤其是在年轻人口中。但近日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接触电子烟烟雾会导致小鼠患上肺癌。
这项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 上的研究发现,40 只小鼠中有 9 只 (22.5%) 在吸入含有尼古丁的电子烟 54 周后患上了肺腺癌,而作为对照的 20 只老鼠在没有尼古丁的情况下都没有患上癌症。
由纽约大学医学院的 Moon-shong Tang 博士领导的这项研究还发现,在 40 只暴露于电子烟的小鼠中,有 23 只 (57.5%) 出现了膀胱增生、使细胞更容易复制的基因变化,以及肿瘤组织异常生长;在 17 只暴露于零尼古丁电子烟烟雾的老鼠中,只有一只出现了组织增生。
(来源:PixaBay)
Tang 承认这项研究的局限性,包括它是在相对较少的老鼠中进行的,这些老鼠在一生中都容易患上癌症(一年的研究期也旨在抵消与年龄有关的癌症发生),研究小鼠也不像人类那样吸入烟雾,而是被烟雾包围 (全身暴露)。
“烟草烟雾是人类日常接触的最危险的环境因素之一,但电子烟烟雾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尚未得到充分认识。”Tang 表示,“我们在老鼠身上的研究结果并不是为了与人类疾病进行比较,而是认为,电子烟在被认为是安全的或以这种方式销售之前必须进行更彻底的研究。”
从烟草烟雾中分离出来的尼古丁本身是否会致癌,这一问题是有争议的。然而,几乎所有的研究人员都表示,烟草烟雾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已在小鼠和人类中被证明是致癌物质。
研究人员表示,传统的想法是,烟草燃烧产生的烟雾会将亚硝胺沉积到吸烟者的器官和血液中,而亚硝胺血液测试是检测其致癌潜力的最佳方法。
在 2017 年的一项研究中,通过这样的检测发现,电子烟吸烟者体内与尼古丁代谢衍生物有关的化合物含量比传统吸烟者低 95%,这让一些专家得出结论,改用电子烟可能会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也正是由于电子烟的这类宣传,使得如今广大初中生和高中生也开始接受和使用电子烟。
但是这项新的研究则发现,哺乳动物的细胞中含有自己的亚硝基铵离子,它们能够与尼古丁直接反应形成亚硝胺,包括 NNK(源自尼古丁的亚硝胺酮)。
(来源:PixaBay)
研究人员表示,人类和小鼠细胞也有充足的细胞色素 p450,可进一步将 NNN 和 NNK(烟草特有亚硝胺中最重要的两种)转化成能够与 DNA 发生反应形成具有破坏性的化合物。
2018 年 2 月,Tang 博士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文章,指出电子烟会对小鼠的肺和膀胱造成 DNA 损伤,而人工培养的人类肺和膀胱细胞中的亚硝化作用会将尼古丁转化为增加 DNA 突变的衍生物,从而有可能将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具体来说,这项研究发现,尼古丁被转化为亚硝胺,然后转化为 DNA 损伤因子,最终破坏 DNA。
这次发表的最新结果则进一步证实,电子烟中的尼古丁的确会导致小鼠肺部癌症和膀胱癌前增生。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尼古丁一旦进入细胞,就会转化为不离开细胞的亚硝胺,因此,检测细胞外亚硝胺水平的测试(如血液测试)就失去了价值。
“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了尼古丁衍生的 DNA 损伤化合物可能是暴露于电子烟中的小鼠致癌的主要原因这一论点,”研究作者、纽约大学朗格尼健康中心的 Herbert Lepor 医学博士说,“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将是扩大研究小鼠的数量,缩短和延长电子烟暴露时间,并进一步研究电子烟烟雾引起的基因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