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何时才能真正长大?

小友说:如今这时代,划分青春与成熟之间的界线前所未有地模糊,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人们是否长大成人?


(一)许多年轻人都觉得自己“像在偷穿大人的鞋子”

我们来看看一个废柴案例:他叫亨利,他是白种人,从哈佛毕业后便搬回家和父母同住。你可以说他“漫无目标”啦,毕竟这孩子名校归来后却在家里当“高等游民”。

亨利在国家经济衰退时毕业,在家里蹲,不过可喜可贺,他很快谋得一份教书工作。

但好景不长,两周后他认为这份工作不适合自己,便离职了。他花了很久来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位——在老爸的铅笔工厂里打工,挨家挨户登门推销杂志;接手其他教学工作,甚至有一阵儿他专门负责铲粪…… 这些事他一一试遍。

直到他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写作。

当亨利31岁出版他的第一本书《河上一周》时,他已经过了12年这种日子:频频跳槽、不断在父母家和自己住处搬来搬去、与一位坚信“亨利是潜力股”的小伙伴凑合着一起租房子……

“亨利是一个学者,一位诗人,像一棵茂盛的苹果树那样充满希望的蓓蕾,前景光明。”他的朋友这样写道,而且最终被验证为真。

他或许在青年时期挣扎过一番,但最后变成了完成了《瓦尔登湖》的亨利·大卫·梭罗。

(那个与他凑合着挤挤的朋友,根据历史记载,是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



不要以为只有名人才会经历上下求索和坎坷,至少在19世纪,大部分美国白人都正经历着坎坷。



如果你把“成年”定义为一连串的打卡

找到一份工作

脱离单身

从爸妈身边搬走

结婚

有孩子



除了1950-1960年间

历史上的绝大多数人都不是通过这种

正常的方式

成年的


可惜,这些标记仍然被现代人奉若圣旨。要是有人迟迟做不到这些,或是回避掉这些必经之路,就会有人痛心疾首地感叹他们


“长不大”


“我认为在‘童年’和‘成年’之间真的有一段异常艰难的过渡期,”《迈向成熟:成年的468个简单步骤》作者凯里.布朗如是说,

突然之间你就被抛到了社会上,而且你有多到爆的路可选,可你不知道应该选哪条。面前所有的事情你爸妈差不多都预先和你提过,但你还是活得像个野孩儿一样。


(二)成年不等于年满18岁

人们会结婚、生猴子、买房子、买车子,但这都只是



“成年人能做的事情”


而不是


“成年人的真正含义”




可是,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步入成年?又是什么让我们最终真正成熟?


Julie Beck邀请读者来回答她,“你何时真正感到自己长大了?” 你可以通过他们的回答看到详细的人生故事,和丰富多彩的观点(然而这个问题要么没有答案,要么就有一串复杂多元的答案。灰色字就是来自他们的回答)

我28岁,有时我觉得自己像个成年人,但很多时候我不觉得。作为千禧一代(出生在1984-1995年间的美国人),我莫名其妙就成年了。

我不知道人生该怎么选择?应该去做公益,还是继续读个学位?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还是想办法环球旅行并且在朋友圈上故作轻松?然而大多数时候,我们会发现现实中自己只是找了一份和本科专业不对口而且还不完贷款的工作。

如果比照起对于“成年人”的传统期望,我也一事未成。我还没结婚,也没有一份经济稳定的长期工作。

想想我对自己的要求也太高了,这不公平,毕竟国家经济大环境就这样,而且和同时代人谈恋爱实在太累了!!!我承认我也掉进了“社会比较”的陷阱,有时候我只是自己渴望那些东西,但有时候是因为在朋友圈上看到了。

——玛丽亚



(三)成年是一种社会建构

成年是一种社会建构,童年也是。

它就像所有的社会建构那样有着现实作用——

它们决定了谁需要负法律责任,谁不用;

决定了我们担负什么社会角色;

决定了我们怎么理解自己和他人。


年龄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衡量因素,但这么划分确实是有实际目的。

坦普尔大学的心理学教授Laurence Steinberg说,“我们都认识一些21、22岁就很成熟的人,也认识同样年龄但幼稚至极的人。但我们不可能给人们一个‘成熟度测试’来决定他们能不能买酒。”


我有3个上小学的孩子,有一段(不幸的)婚姻,可我仍未感觉自己完全成熟。

我老公出轨了——它仿佛一声警钟,我终于开始质问自己“你到底想要什么?”“什么让你不快乐?” 很多人在一生中从未如此质问过自己。作为一个40岁的女人,我觉得这才是我真正过渡为成人的时刻。


婚变后我开始做心理咨询(多希望我年轻时就做了呢)。直到现在,我才真正开始了解、探索,我是谁。哪怕未来我可能离婚,不确定孩子会怎么看,但我能预感到如果离开这段婚姻,我会真正感觉自己像一个成年人。因为,我终于为我自己做了一件事。

——匿名



我觉得什么时候你接纳自己了,你就算得上成年人了。

我的病人里,那些四五十岁却想要阻止更年期来临的女人看上去还未长大,而那些有足够安全感去迎接人生挑战的患者更像成年人:

因为他们心态年轻,愿意接纳身体状况变化,接纳因宝宝出生而睡眠糟糕,接纳那些无法改变的事物。


——匿名



(四)纵有“成熟”的生理器官,也不代表成熟

我们可以测量生理变化,看身体是否成熟。比如,青春期结束后,我们基本都已性发育成熟,但青春期本身也是一种建构。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调查,青春期可能在8-13岁(女性)或9-14岁(男性)间的任何一刻开始。而且或早或晚进入青春期,你都是“正常”的。其他的测量方法,都会根据标准得出不同结果。

发展心理学和脑神经科学也不断揭示出少年和成人思维的差异。

据研究青春期和大脑发育的学者Steinberg说,大概在22到23岁的时候,大脑差不多发育完了,可以微调,但不能重塑;就好像还可以翻新装潢,但不能从头盖新房了。

逻辑推理、计划管理、高阶思维等大脑的多数执行功能,在16岁时就差不多完全成熟。

图自网络

但负责调控大部分情绪的前额叶皮层——嗯哼,就是控制你去攻击、逃避、社交自控、善恶评价、乱搞等等精神世界的脑区,则要晚熟一点。直到前额叶的神经网络瓜熟蒂落,人们才能更好地控制冲突。


图自网络

直到青春期后期,参与行为控制的部分脑区仍在不断完善,少年比成人更容易改变,其不良行为与彻底堕落之间的联系也更少。这也是为何法庭对少年犯相对“宽容”。


所以说,身体变化对界定成年没什么luan用。

(五)各种成年仪式也不代表成年

高中和大学毕业典礼也都是为了启动成年而设计的“开关”——你还记得毕业拨流苏那一刻的仪式感吗?我们几百人一批跳下流水线,却极少能无缝衔接成人世界。

小时候的你,或许幻想过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成年礼。试穿妈妈的鞋子、大衣,抹口红假装大人,好像那些服饰都是成年人的特权和标志。可在现实里一个13岁的小姑娘即便受礼后,还是她爸爸妈妈的小宝贝;即便是一名穿着成熟的叛逆少女,仍在各方面都依赖父母。就算她对零花钱有一点儿控制权了,但这离成年还远着呢。

我今年21,经济上几乎完全独立,自己住。过去几年来,隐隐有种压力让我努力做到经济独立,我总觉得只有经济独立了,一个人才算成熟。传统观念里重要的成年时间节点(如18、21岁)虽然发生了,但一点儿也没让我更成熟!

钱很重要,等过了某个年纪,它就决定了你能做什么,做不了什么。对我来说,能够不受限地去做选择,这种自由就是成年的标记。

——Stephen Grapes

读研究生在当代也算功不可没,延长了步入成年的过渡期,给许多诚惶诚恐的年轻人一些喘息的机会,去探索各种关系与职业的缓冲期。


(六)成年的标准: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人

当代研究显示,在人们心目中“长大的标准”排名前三的是:


为自己承担责任

独立做决定

经济独立。


Jensen Arnett的研究发现,这“三大标准”在美国、中国、希腊、以色列、印度和阿根廷等诸多国家都成立。

不过某些文化还有自己额外的价值观,比如中国青年很重视“能够给父母经济支持”这一项,而印度青年重视“能够保护家人安全”。


(七)心理成年初显期:你可以做好多好多选择

心理学家从20世纪开始就在讨论一个叫做“青春延长期”,或“成年初显期(Emerging Adulthood)”的阶段。

这期间,尽管人们不像童年和青少年那么依赖父母,但也还没有完全承受一个真正的成年人应当承担的所有责任。


1. “成年”没有任何人口统计标准

成年初显期通常发生在18-29岁,它既非青春期,亦非成年期,在理论和实际上都与两者不同。

人口统计方面的巨大变数是成年初显期的重要特征之一:这是唯一一个“没有任何人口统计标准”的人生阶段。 那就是说,我们很难整合这个阶段的人,在干什么、婚姻状况、在工作还是在上学,他们在社会/家庭里正扮演着什么角色。

美国12-17岁青少年中有95%都和家人住在家里,98%未婚,95%在上学。

到30岁,人口统计方面又出现了新标准:75%的该人群已婚,他们的父母75%仍健在,在上学的不足10%。

而18-29岁,尤其是18-25岁阶段,我们难以给这段年龄的人做出一个画像。

但是,成年初显期暂且还不是全世界范围可见,往往只有工业或后工业化国家才有。因为年轻人经历了高等教育,除了相夫教子,他们的人生有了更多选择。

这些国家大量需要信息型人才,导致很多青年选择接受高等教育,25岁左右仍在校学习,毕业后再选择婚姻和育儿等任务,“成年”时间明显被推迟。

在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往往只有都市青年(18-29岁)才能经历成年初显期,而农村地区教育水平不高,结婚早,也很少有除了农活儿以外的工作选择,很少人体会到这一阶段。


2. “成年”的定义,每个人有独一无二的主观感受

当被问到“你是否觉得你是个成年人了?”时,成年初显期的年轻人做不到完全肯定或否定这一点,常常都以模棱两可的“有时是吧,有时不是”作答。

据研究显示,成年初显期的青年并不认为他们是青少年,而且大部分也不认为自己完全算是成人。

然而,我们生活所在的社会对这个阶段还没有命名,粗糙的年龄标准也不能描述心理转变,大家往往把这个阶段向下归入到”青少年“的阶段,所以你显得还是个孩子。


3. 这又是自我探索的黄金时代!

成年初显期是人生中“万事皆有可能”的阶段,没什么可以百分百确定的事,对大多数18-29岁的人来说,人生中值得探索可能性的范围,在这个阶段达到最大值。我们会不断在许多人生方向上探索,包括爱情、事业和世界观等等。

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他著名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论中,将正常人的一生,从婴儿期到成人晚期,分为8个发展阶段 。在每个阶段,个人都需要面对并克服特定的新挑战:

图自网络

在青春期,我们的核心任务是建立身份认同——探索真实的自我和“我”在世界中的角色;

在成年早期,埃里克森认为我们的核心任务将集中在建立亲密关系、发展友谊和相互关怀。

但形成稳定的身份认同意味着要尝试多种多样的人生可能,才能最终化为一个持久的决定。“建立身份认同,找寻自我”这个任务尽管源起于青春期,但有无限多可能的成年初显期才是大部分人完成身份认同的时段。

另外,成年初显期的亲密关系也较青春期时更为持久、深刻,更可能发生性关系或同居。青春期时,我们更习惯同一群小伙伴一块儿去闲逛、去消遣,顺便约个会。而成年初显期的浪漫关系则聚焦在二人之间,往往更重视探索两人的情感与身体能否亲密,这段关系有多大潜力。

虽说自我探索是自我实现的前提,纵有万般好,什么都大胆地去试,这还是有风险的:某些危险行为的发生率在成年初显期抵达峰值,其中包括无保护性行为、超速/酒后驾驶、药物滥用等。

一种解释是,这些行为也许能帮助探索身份认同,“不走走弯路,怎能找到正道?” 在作出真正的成年决策和安定前,我们倾向寻求更多经历。

另一种解释认为,这个阶段是年轻人自由追求新奇与刺激体验的唯一乐土,此前青春期的父母管控,与之后婚姻家庭的责任感都无法满足条件。“此时不放纵,何时放纵?“

自我探索,意味着我们就是要冲出舒适区(Comfort Zone),自由地进入未知世界。但同时,自由之地也危机四伏,或许我们可以探索地更谨慎一些。

因此,处于成年初显期的你,也许正经历着事业尝试失败,经历着逼婚,经历着不争气地成为了单身屌丝,你觉得你的人生路只剩下一条了,你没得选了,你必须要成为一个大人了。


但这时候

才是有最多选择的时候


- END -



砍妹

武汉大学心理学学士,知乎专栏@文艺的哺乳动物。


本文由友心人出品,转载前请阅读友心人(微信号:yosumn)《点这里阅读转载须知》,未经授权转载将直接举报。



部分内容编译自/参考资料:

Arnett, J. J. (2000). Emerging adulthood: A theory of development from the late teens through the twenties.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469- 480.

Arnett, J. J. (1998). Learning to stand alone: The contemporary American transition to adulthood in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 Human Development, 41, 295-315.

Arnett, J. J. (2000b). High hopes in a grim world: Emerging adults' views of their futures and of "Generation X." Youth & Society, 31,267-286.

Julie Beck. (2015). When Are You Really an Adult? The Atlantic. Retrived from https://www.theatlantic.com/health/archive/2016/01/when-are-you-really-an-adult/422487/

Martin, P., & Stayer, M. A. (1990). The experience of micro- and macroevents: A life span analysis. Research on Aging, 12, 294-310.

Rindfuss, R. R. (1991). The young adult years: Diversity, structural change, and fertility. Demography, 28, 49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