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关于《红楼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不惟《红楼梦》如此,世间的许多事体,大概都是这般。
鲁迅先生关于《红楼梦》的那段名言,毋须再引,恐有滥溢之嫌。
《红楼梦》的人物评论,薛宝钗与林黛玉向来是两大焦点。
近来,网上有人命一题为《娶妻当娶林黛玉》。我想,这是一种态度和看法,其中必有支撑命题立意者立足的观点。
那么,由此而推想,拥钗派的一众粉丝们,《娶妻当娶薛宝钗》的论调大约早已定型,或许只是秘而不宣,或许仅仅引而未发,或许因为我未曾瞧见而已。
说到这里,大约会有人问:
关于钗黛,笔者的观点如何?
我想,我或许只会笑而不答吧。
实在要有一个结果,无结果不罢休的话,我只能说:
娶妻当娶林黛玉。
既然已经心中有数,为何先要笑而不答呢?
佛家有言:
不可说,不可说!
为什么不可说,大概是因为我觉得,说了便是错。
权且勿论别的,就我这乡下人的身家,门不当户不对,“当娶”宝黛哪一个肯定都是痴人说梦而已!
即便是真可以二者娶其一,结果必然是引起未娶一派的非笑与嘲讽,或者非议与谩骂。这是中式帮派遗毒的浸染,怪不得任何自然不自然而卷入其中的人。
说到门不当户不对,其实,这在逻辑上已经有了悖谬。虽然明知这样,为什么还要这么说,就是因为一些胡搅蛮缠的人,会在逻辑混乱的情况下,见佛杀佛,欺祖灭上,让你得到一个秀才遇见兵的尴尬场面。
所以,必须先做声明,钗黛作为小说中的人物,因为作者成功地塑造,她们二人是作为虚拟的偶像而存在于读者心目中的。既然小说是所谓的“假语村言”,可以在深宫大院中被束之高阁,也可以在穷乡僻壤中见诸案头;可以供大人先生们研读,也可以让贩夫走卒们欢哇……那么,小说中的人物、小说所塑造的偶像,便可以人人捧为己有。按照这种观点来说,在精神层面上,作为偶像而存在的小说人物,只要是读过小说的人,都可以对这些人物做种种想,种种非想,种种非非想。
无论是谁,不管是豪门公子哥,还是乡下种田人;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翁,还是风度翩翩的少年;不管是文人雅士,还是粗人鄙夫……只要他读过《红楼梦》,只要他还有婚娶之想,都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这部小说的人物作为偶像、或者标尺。当然,他完全可以在钗黛之中二择其一。当然,他也尽可以选择凤、平、探、袭……
从这个层次来讲,谁也不能,当然也没有道理,在这个时候用门当户对、用年龄、甚至身高等等的现实条件去咽任何的读者。
二
在娶妻当娶谁的前提下,我先表达一个天下很多男人的心声。
如果条件许可,也是在那个可以妻妾成群的社会环境下,有钗黛如此这般的两个可人儿,你要问男人们娶妻当娶谁,我想,大多数男人的回答必然是:
果真有这等美事,最好是两个我都要。
或者,要一个,但是,这一个是综合了钗黛所有美德和优点的合体。
看客们注意了。我说的是“很多男人”,而不是“所有男人”。
必须澄清一下,这很多男人中,必然不包括我。倒不是因为我自命清高,也不是因为我没有饮食男女的“人欲”;而是因为:
我已经说过了,在不选无法善罢甘休的情况下,我必选林黛玉,这是作为选择题的单选答案,此其一。
其二,我还选林黛玉。因为,就我对生活和人生的态度,遵循我行世的原则,我必选林黛玉。
其三,我仍然选林黛玉。就小说本身而言,我的确喜欢她。
先把结论放在这边,能不能站得住脚,且不需放在心上。我还是慢慢说来。
我向来不喜欢人云亦云、随众俯仰的作为。既然今天在做钗黛之辨,我当然也需要说出个自以为是的理由来。即便是这理由无法说动别人,首先我自己是确信无疑的。
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个理想,也真有个现实,那么,在我看来,黛玉就是理想,宝钗就是现实。
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正的恋爱和真实的婚姻的确有大多数人所认可的那些个种种差别,那么,在我心中,黛玉就是恋爱,宝钗就是婚姻。
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和柴米油盐的凡人,那么,就我的认知,黛玉定是那仙子,宝钗只是个凡人。
如果这个世界上还有别的什么,你完全可以凭借以上的模式继续推断、演绎……
在常人的世界里,有一个理想,有一个现实,这现实与理想永远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人生的悲剧之一,便是在无聊的现实面前,有趣的理想死亡。就此情况而言,黛玉的夭亡,是必然的事,是不得不如此的。
当理想隐没消沉,而现实完全失去色彩的时候,人生要么是行尸走肉,要么是苦痛地煎熬。由此可以看出,宝钗的守活寡也是应了正道。
有人专门对《红楼梦》中的人名做了详细的注解,但是,对于其中人物的别号却未曾辨析,若有,我想在此先以钗黛开个头:
潇湘妃子,终究是要“香消玉殒”的。
蘅芜君,横竖都是要荒芜的:选妃不成,是荒芜;嫁而难以相守,亦是荒芜。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理想是个性,现实是随俗。所以,黛玉是个个性十足的女孩子,而宝钗很多时候是看人行事。
才情达到一种高度之后,便成了随性自然;在火候还不到的时候,便有斧凿之痕。看黛玉的诗,你可以看到清新无迹;再读宝钗,你会觉处处用心。
三
黛玉生于官宦之家,长于豪门望族,难道她就不懂得“仕途经济”么?
我想,大约不是如此。
为什么黛玉在宝玉面前不讲“仕途经济”,不要求宝玉“仕途经济”呢?
因为,黛玉是浪漫的。必须强调一下,这里所说的浪漫,不是现今社会中男男女女们挂在嘴边的那种浪漫。黛玉的浪漫,是诗人气质的浪漫,是理想主义的浪漫。
因为黛玉是浪漫的,她知道这个混在万花丛中的男人,他和贾琏他们是不同的。浪漫的诗人气质,让黛玉想到的大约是长相厮守而不是高位显爵。
黛玉除了浪漫,她还懂得尊重她所喜欢的这个男人。正因为懂得尊重,她才不会对宝玉讲“浑话”,他尊重宝玉选择自己希望的生活方式和道路。
浪漫的诗人气质,尊重自己喜欢的男人,这都是黛玉的可贵之处,可爱之处,也是宝玉喜欢她的缘由吧。
宝钗就不一样。她对待宝玉的方式,表现的是一种力图改变的态势。这一点,正是天下很多女人都会犯的一个错误:
力图改变男人!
女人对男人“仕途经济”的劝说,有时候会让人觉得,这个女人想要不是这个人,而是这个人的家世、权位。
宝钗对宝玉“仕途经济”的劝说行为,可以说是随众,也可以说是阿俗。
在贾府这个大家庭中,太多“仕途经济”的劝说已经让宝玉厌烦了,宝钗的加入,只会让宝玉更加厌烦,这也是必然的结果。
老祖宗贾母不会对自己的爱孙说什么“仕途经济”的话,完全是因为溺爱。
黛玉不会对宝玉说“仕途经济”的话,因为她懂这个男人,至少,她懂得尊重这个男人。
大多数不喜欢黛玉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说是黛玉“小心眼”。
如果您是因为所谓的“小心眼”这一点而不喜欢黛玉,那不是黛玉的错,也不会影响黛玉的形象,而您要自己反省反省。
在此,我要提出一个新的视角看钗黛——从“小心眼”角度出发。
在这一点上,可以说,黛玉是“神境中的人”,而宝钗却是表现成了“凡俗中的神”。
为什么要求那些认为黛玉是“小心眼”的人反省呢?其中的缘由又是如何呢?
四
您非要说黛玉“小心眼”,我想,那大概是因为您太不了解女人。但凡《红楼梦》中,被认为是“小心眼”的事件,仔细分析,其实都是黛玉女人味的尽情展露。
如果没有这些“小心眼”的事件,黛玉只会是一个与人世无涉的神,而尽失其血肉,她更不可能成为一个可爱的女孩子。也正是这些所谓的“小心眼”的细节,才活画出了黛玉的女孩子气、女人味。
黛玉的超凡脱俗、清高自傲以及她的才情、形容,再加上她的“小心眼”,自然成就了黛玉“神境中的人”这一形象。她既高高在上,又可亲可近。
宝钗在这一点上,终是输了一筹。宝钗处处以“大义”为先,使得她在俗世之中处处以“神”的形象示人。宝钗的“深明大义”与她的迎合众心,是在一步步树立自己“凡俗中的神”的形象。
宝钗在“凡俗中的神”的形象大告成功的时候,她作为女人的形象却轰然倒塌。如此以来,宝钗不是可爱的小姑娘,不是迷人的小情人、不是乖巧的小媳妇,而是道貌岸然的、《红楼梦》中家长群落中的一员了。
女人的形象没有了,女人味没有了,还到哪里去寻找宝钗身上女人的可爱?
我无意批判宝钗的形象,只是钗黛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比较,有比较才会有鉴别。这一切,全是不得已而为之。
爱宝钗的人应该继续爱下去,我自喜欢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