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对方说出真心话?多给点时间就可以

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的一项研究表明,快问快答得到的往往是一个符合社会期望的答案,而不是被试者真实的想法。相关论文发表在心理科学协会期刊《心理科学》上。“这可能意味着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许多使用‘快问快答’技术的研究。”UCSB的认知科学家John Protzko说,他和同事Claire Zedelius共同领导了这项研究。

“之前我们一直认为,人们的思想是分裂的,分为直觉型、动物性型和理智型,其中理智型的思想会约束低级的心智。如果让人们不假思索地快速回答问题,就相当于给了研究者一种秘密的途径来接触他人的深层思想。” Protzko说道。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Protzko、Zedelius和他们的同事Jonathan Schooler设计了一个包含10个简单的是非问题的测试,比如“当我做不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时,我有时会感到愤怒”,以及“无论我在和谁说话,我都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在这项测试中,受访者被要求用少于11秒或多于11秒的时间回答每个问题。结果发现,回答快的小组更有可能给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答案,回答慢的小组和没有时间限制的小组则不太可能这样做。

在随后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开始探究人们是否会因为自我认为有道德感,而在时间压力下倾向于做出社会可接受的反应,这种现象被称为“良好真实自我”偏见。研究人员首先让另一组参与者在不同的时间限制下回答问题,然后让他们参与一项社会判断任务来评估他们将道德上的善恶行为归因于真实自我的程度。研究人员推测,那些在“良好真实自我偏差量表”中得分较低的人(他们认为人类是好的和坏的品质的混合体),在时间压力下,可能不太容易做出社会期望的反应。

结果发现,通常情况下,在“良好真实自我偏差量表”中得分高的人给出的答案往往是令社会满意的,特别是当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时。相反,得分较低的人则会在时间压力下调整自己的反应,以一种更符合社会期待的方式做出反应。换句话说,时间压力并不能激发一个人良好的“真实自我”。

Protzko总结道,在时间的压力下,人们可能会默认自己表现得很善良,即使这意味着要歪曲真实的自己。研究人员计划将重新审视以前使用“快速回答”技术的研究,看看有多少结果可能是由参与者给出的社会渴望的答案所驱动的。

科界原创

编译:花花   审稿:alone    责编:张梦

期刊来源:《心理科学》  期刊编号:0956-7976

原文链接: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9-10/afps-utp101119.php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