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四大金刚,宣告亚洲大一统和文明交融的新时代到来

建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是人类历史第一个大一统政权,成为当时当仁不让的第一超级大国。此时的中国刚刚进入战国时期。

一、亚历山大东征,波斯帝国覆灭

好景不长,公元前336年,上帝给马其顿带来了亚历山大,直接灭了波斯。幸亏有帕米尔高原挡着,否则他真的会直入华夏区域。

很多人都会好奇,亚历山大大帝作为一个欧洲皇帝,怎么不去征服欧洲,却惦记着东方亚洲呢?这是因为,在征服了希腊后,他觉得欧洲太寒碜,一无所有,穷疙瘩一个。

“那里没有城市,没有文化,没有尊严,没有利益。”——亚历山大大帝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暴毙,帝国一分为四,塞琉古帝国继承了亚洲主体部分。此时的中国,秦国刚实行商鞅变法不久,拉开了统一序幕。

亚历山大帝国和塞琉古帝国都是希腊政权,希腊语为官方语言,它的政治体制、经济结构、文化构成等都植根于希腊文明。西亚和中亚就不可避免地希腊化了,特别是中亚,由于文化根基本就薄弱,希腊化更明显。

塞琉古帝国定都叙利亚,对伊朗和中亚的统治越来越虚弱。印度率先独立并建立孔雀王朝,公元前245年,托勒密王朝入侵塞琉古,伊朗的安息(帕提亚)和中亚的巴克特里亚(中国称“大夏”)趁机独立。

此时,秦王嬴政刚刚继位,中国的统一正在进行。

安息帝国,也叫帕提亚帝国,不断蚕食塞琉古的领土,逐步占据伊朗高原。

大夏仍由希腊殖民者统治,他们还将大批希腊人和马其顿人移居此地。大夏在公元前208年挫败塞琉古军队,正式建国,中亚第一次出现独立的希腊化政权。但大夏很快就衰落了,被大月氏所灭,后面再表。

公元前221年,秦国扫灭六合,建立了中国的大一统王朝——秦朝。

就在这个时候,蒙古高原的匈奴,在冒顿单于的率领下,统一各部落,势不可挡。

二、西汉的强势

西汉建立后,与匈奴势不两立,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生存斗争,持续两百年,影响了整个亚洲历史。

乌孙与月氏本是祁连山的一对游牧邻居,乌孙是阿尔泰系,月氏是印欧系吐火罗人。生存斗争加上种族不同,双方冲突不断。

西汉初,乌孙被月氏灭国,便去找大哥匈奴帮忙,大哥毕竟是大哥,二话不说,赶走月氏,还帮助乌孙在水草丰厚的北疆成功复国。这一下子产生了蝴蝶效应,对匈奴、华夏和中亚产生了深远影响。

月氏被迫西迁,后来灭掉大夏,建立了贵霜帝国,影响整个中亚,暂且不表。

这个时候的匈奴,东打东胡,西踢西域,南掠华夏,威风凛凛。华夏若不能打败它,五胡乱华的惨剧将提前500年上演,华夏文明能不能存在都是个问题。

公元前141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大帝继位,立志干掉匈奴。公元前138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意欲联合月氏共同对抗匈奴。但是,月氏好了伤疤忘了疼,觉得冤冤相报何时了,况且自己在中亚混得也不错,便拒绝了汉朝的提议。

但匈奴还是要打的,以公元前133年的马邑之围为标志,汉匈之战拉开帷幕。大决战前夕,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意欲拉拢乌孙,“断匈奴右臂”。一边是救命恩人、一边是土豪,都不好得罪,而且当时局势也不大明朗,乌孙聪明地保持中立。

但匈奴还是要打的,最后于公元前119年漠北决战,“封狼居胥”,“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一举奠定了华夏民族的版图,汉也成为华夏民族的代名词。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汉武帝时期,匈奴祸患便已解除。其实远远不是,匈奴元气大伤,但实力依然强劲。一旦满血恢复,华夏肯定吃不消。

为防止西域与匈奴联合搞事,汉武帝一方面远征不听话的大宛,威慑西域和中亚,压缩匈奴生存空间。

另一方面,与立场模糊的乌孙和亲,继续拉拢,,避免两线作战。

功夫不负有心人,看到了匈奴的衰落和汉朝的强势后,乌孙终于在公元前71年倒向汉朝,此举基本宣判了匈奴的死刑。大汉对乌孙国的苦心经营终于取得了巨大回报。两面夹击下,匈奴一蹶不振,彻底走向衰败。

乌孙的“倒戈”,是漠北决战后,汉匈战争的关键转折点。

然后汉宣帝灭掉不听话的车师国,在轮台设立西域都护府,西汉彻底控制西域。河西走廊和丝绸之路正式打通。

但匈奴依然在搞事。公元前50年,匈奴的郅支单于头脑发热,斩了汉朝来使,担心报复,希望到中亚大草原避难。

康居与乌孙因为争夺伊犁河谷,数来不合,几次相争失利,也想找帮手。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双方一拍即合,郅支单于带领数万人马来到了康居,把乌孙一顿狂揍,还要求大宛纳贡。

看到匈奴如此嚣张,公元前36年,西域都护府的将军陈汤便擅自发兵,深入康居国境内,斩了郅支单于,将首级呈送长安,并在奏章里解释了自己的自作主张,著名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就出自这篇奏章里。

经此一役,中亚和西域知道了西汉天威,纷纷归汉。匈奴自知实力不济,呼韩邪单于主动求和,于是就有了昭君出塞。后来率领四万部众归附汉朝的,就是呼韩邪单于之孙蒲奴单于。

汉匈终于实现了难得的和平。

“初,北边自宣帝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汉书.匈奴传》

匈奴退缩回蒙古高原,西域惟汉朝马首是瞻。

而中亚,随着大夏衰落和汉朝强盛,便停止了希腊风,刮起了汉朝风。

三、安息帝国称霸西亚

秦汉崛起后,欧洲的罗马帝国同步崛起,统一地中海。公元前64年,塞琉古帝国在安息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夹击下灭亡。

从此,开始了安息帝国与罗马帝国为争夺地中海东岸而展开的对峙。双方爆发战争无数,最有名的是公元前53年的卡莱战役,罗马全军覆没,克拉苏被击杀。

安息帝国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国家。

它实际上是雅利安游牧民族建立的帝国,管理较为松散,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两河文化的不同影响,使之成为一个多文化多民族国家。哪种文化居主导地位,说不清楚。但在民族和版图上来说,安息可算是波斯帝国的半个后继者。

安息帝国是君主专制统治的国家,国王自称“万王之王”,同时它有许多政治上独立或半独立的地域王国。是中央集权国家还是诸侯制国家,也说不清楚。

安息帝国不存在常备军,最重要的军事力量是贵族自费提供的装甲骑兵,但是却能在危机发生时,迅速招募到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

也就是说,从形式上讲,国王更像是诸侯国的盟主,但它的行政效率并不低。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它的控制力不如波斯帝国。

写到这里,不得不说伊朗人确实厉害,米底人、波斯人、帕提亚人轮流坐庄,相继建立不可一世的帝国,称霸西亚,打得希腊与罗马不敢吭声,比苏美尔、巴比伦牛气得多。虽说现在的伊朗是个邪恶国家,但祖上比咱们汉人还要阔气。即使现在没落了,依然傲气十足,独抗阿拉伯世界与美帝,论气概,甩一副奴才相的阿拉伯国家好几条街。

所以说,文化底蕴,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

四、月氏的贵霜帝国

月氏被匈奴赶出西域,一路向西,跑到中亚,自称大月氏。中亚民族的战斗力堪称战五渣,落魄的大月氏居然一路过关斩将,还在公元前125年灭掉了大夏,统一阿姆河和锡尔河。

估计月氏人自己都没想到会这样,本是来寄人篱下的,却当了山大王。也难怪它不愿意再回去找匈奴报仇了。

这个时候,大月氏一分为五:贵霜、休密、双靡、肸顿、都密,分别统治打下来的江山。

公元50年,贵霜部统一五部,建立贵霜帝国,继续扩张,称霸中亚。

贵霜取代大夏,标志着希腊文化在中亚不再有影响力。

贵霜与安息帝国类似,地处东西方交通要道,而且统治阶层出自文明水平不高的游牧部族,加之境内又有各种文化传统、宗教信仰迥然相异的民(种)族,形成了一个文化大杂烩。

贵霜帝国的独特性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印度文明的封闭性,打开了印度与中亚之间的屏障,将中亚的希腊化融入到佛教,这就是犍陀罗文化。

这种希腊式佛教经过中亚传进了中原和青藏高原,形成了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其实是有希腊文化的影子的,和东南亚的上座部佛教有很大的区别。

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上座部佛教的传播路线

随着贵霜帝国的建立,中亚基本达到稳定。贵霜与安息形成对峙,在中亚一超独大,震慑康居和和大宛。

五、匈奴灭亡,东汉重回西域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汉朝进入动荡期,匈奴趁机侵扰,公元29年扶植卢芳为汉帝,割据北方五郡,定都于包头。西域也归于匈奴控制。当时的刘秀,忙于休养生息和应付世家大族,无暇顾及。

天助汉朝。公元46年,北方遭遇天灾,人畜饥疫,死亡大半。关于未来如何生存,匈奴内部发生分裂:一部分南下附汉,一部分留居漠北。

东汉国力逐渐恢复,匈奴内讧,此消彼长,汉明帝继位后,开始打击匈奴,并恢复对西域的控制。

公元73年,窦固率四路大军出击;同时,班超出使西域。南匈奴也一起出征。迫使北匈奴大批降汉。匈奴进一步衰落。

公元87年,鲜卑攻击北匈奴,蒙古高原又发生蝗灾。内忧外患下,东汉与南匈奴“落井下石”,再度联合攻击。公元91年,窦宪“燕然勒石”,北匈奴彻底没落,一路向西,逐渐消失在历史中。南匈奴基本汉化。

自此,两百年的汉匈之战终于结束,匈奴的风险彻底解除。

武力攻击为主、文化同化为辅,一手消灭肉体、一手消灭灵魂,论打击游牧民族,全球无出我大汉之右。

击溃北匈奴的同时,班超正在经营西域(细节后面再表),使西域诸国纷纷臣服。

公元90年,贵霜帝国被胜利冲昏头脑,胃口大开,率7万军队翻越帕米尔高原,进攻西域,结果中了班超的埋伏,不费中央一兵一卒,贵霜大败,从此再也不敢造次,西域彻底稳定下来。

此处应该响起《天龙八部》乔峰的一句话:我萧某大好男儿,竟和你这种人齐名!

时隔一个世纪,西域再度回到华夏怀抱。

六、四大金刚

1-2世纪,随着贵霜帝国的强大,亚洲的形势十分明朗。开篇提出的A-E区域,一字排开,形成了四大帝国,标志着人类文明达到一个新高度。

与此对应的是,由于四大帝国的建立,运输安全得到较好的保证,丝绸之路十分繁盛,如同一条经济大动脉,维系着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这是世界范围内各文明的第一次大互动,影响了各地的文明发展轨迹,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世界格局。

国家版图+丝绸之路,就是下图这样的一副盛景。

七、不该忘却的伟大

丝绸之路是中国人的伟大贡献,是国家强盛的最好标志。但它的建立和维护,是许多英雄儿女的心血构成的,值得我们对他们永远歌颂。

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张骞,他是开拓者,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分别历时13年和4年。第二次出使返回祖国后,第二年就去世了,享年50岁。可以说,毕生都献给了丝绸之路。

当时汉朝人对帝国西部的认识几乎为零,张骞相当于是第一个打开这扇门的人。所以,张骞在某种意义上,和哥伦布一样,对推动世界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太史公称之为凿空。

西域开通以后,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带来了无法估量的经济效益和文化财富。

两汉之交的动荡,以及刘秀的短视,使得西域疏于管理。公元73年,东汉的班超投笔从戎,出使西域,意欲恢复对西域的统治,保障丝绸之路的顺畅。

班超在西域一待就是30年,他施展外交手腕和军事手段,纵横捭阖,西域诸国纷纷归附东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个成语就源自班超一次攻打北匈奴。

公元90年,班超以少胜多,击败贵霜军队。控制西域,威慑中亚,在班超这个牛人的打理下,东汉恢复了西汉国威,丝绸之路得以延续。

班超真正让人敬仰的是这件事。公元97年,班超听说遥远的西方有个同样很强盛的大秦(罗马帝国),于是就派甘英去看一看。不仅可发展贸易,还可联合西方大国,使得西迁之匈奴逃奔无所,避免其死灰复燃。

这等眼光,以及不嫌折腾的精神,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甘英奉命出使,走到了安息。安息人当时垄断着丝绸之路。看到汉朝的甘英出使罗马,安息人心里有些不安:如果让东边和西边两个超强对手牵上了线,那就没自己什么事了。于是他们就想办法阻止甘英去罗马。安息国王派人很热情地给甘英带路,来到了波斯湾的岸边。他们欺骗甘英说,大海对面就是大秦,但是这个海不好过,运气好要三年才漂得过去,运气不好就直接喂鱼了。

甘英犹豫再三,最终原路返回了。此行一无所获。

虽然甘英失败了,但作为西行的伟大先驱,他伟大精神也必将永载史册,为万代所传颂!

2017年英国一次考古发掘中,在葬于伦敦泰晤士河畔旁萨瑟克区的22副骸骨中,首次发现了其中两副可能是来自中国,经检测大概时间与班超甘英时代吻合。这是不是说明,虽然甘英大队人马很遗憾没能渡海去往罗马,但是有两位勇敢的先行者不仅来到了罗马,竟然还一路游荡到了欧亚大陆的最西边!?只可惜他们不知何种原因,终究未能回到祖国,而在遥远的异乡孤独的死去了。

张骞、班超与甘英,以及背后的无名英雄,不论成败,他们的开拓精神和理想主义永不过时。从沙漠到大海,一路向西,走向无穷无尽的世界,以脚步去探索那个闻所未闻的远方!这种气魄何等雄伟!只可惜明清后人再也记不起这种精神了。

小结

1、先秦以前,西亚诞生苏美尔文明,并与印欧人、闪米特人等游牧民族不断融合,东亚稍晚些诞生了华夏文明。

2、先秦时,西亚和中亚先后被波斯和马其顿统一,亚洲刮起一阵波斯风与希腊风。

3、马其顿崩盘后,中亚及西亚形成大夏、安息和塞琉古等国,东亚形成秦帝国与匈奴的对峙局面。

4、汉朝击溃匈奴,欧亚大陆形成汉朝、贵霜、安息和罗马四大帝国并立的格局,丝绸之路产生,东亚、中亚、西亚开始文明大交流。

在西方历史中,耶稣诞生之日即是公元元年。就是这么巧合,亚洲在公历新纪元,四大帝国基本成型。

接下来就是帝国重新洗牌与民族大融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