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5月,德国在各个战场上采取守势,大西洋上的德国潜艇也不例外。随着盟军反潜设备和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支援舰队的加入,U艇绞杀盟军“生命交通线”的意图终于破灭,全部撤回比斯开湾的潜艇基地。
但让德国海军总司令邓尼茨没有料到的是,盟军似乎并没有放过U艇的意思,居然打上门来,在比斯开湾游猎德国潜艇。这让邓尼茨大为恼火,如果长此以往,不要说在大西洋牵制盟军行动了,就连能否进入大西洋都是一件棘手的问题。
盟军的“狼群战术”。
盟军反潜飞机在比斯开湾游猎U艇,获得了很大战果,曾一个月击沉34艘潜艇。邓尼茨决定采取结群通过海湾的方式,效果很明显,6月份只有4艘U艇被击沉,并击落多架反潜飞机。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盟军很快改变了战术。
具体方案是,由7架反潜机组成游猎大队,每天三次采取平行搜索的方式,来往于比斯开湾上空,这样既能加大搜索面积,又能在发现U艇后迅速集中。这种战术酷似邓尼茨的“狼群战术”,效果很好。
一天,3艘U艇结队而行,被一架游猎大队的飞机发现,他一面与潜艇保持着适当的距离,一面召唤自己的队友。很快,6架飞机赶到战场,并一起展开进攻。德国潜艇只得利用自身火炮进行自卫,根本没有时间下潜,只得硬着头皮与飞机互射。
7架飞机分别向U艇投掷深水炸弹,2艘潜艇迅即被炸入海底,最后一艘见势不妙急忙下潜,被赶过来的快速护卫舰死死盯住,一连串的深水炸弹将其炸瘫,并俘虏了70名德军官兵。这口“窝囊气”,邓尼茨说什么也咽不下去。
他决定要教训一下盟军飞机的锐气。
随着盟军反潜飞机进一步加强比斯开湾的反潜力度,邓尼茨的潜艇只得呆在盟军打不着的潜艇洞库内,不敢露头。但很快,他也找到了反潜机的弱点,那就是为了保证投放精度,他们的飞行速度都不是很快,用高射炮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其击落。
于是,德军将一艘VII型潜艇上的88毫米甲板炮拆除,在指挥舱前后各安装一个装甲炮台,里面设有两座四联装20毫米机关炮和一座37毫米单管炮,俨然就是一个移动的防空炮台。经过伪装后,大摇大摆的航行在海湾里,诱惑盟军反潜机。
然而,一连4天都没有“被发现”,就像盟军知道其中有诈,就是不上当似的。第五天的午后,就在阳光的照耀下,U艇上的炮手昏昏欲睡时,3架飞机发现了它,但并没有投弹,因为它们只是战斗机,是为巡逻机当“开路先锋”的。
双方相见,分外眼红,双方用机炮对轰起来。盟军飞行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阵势,以往U艇看见战斗机就下沉躲避,现在居然甲板上全是对空射击的人。一梭子机炮打过去,潜艇上的人被扫倒了一片,很快下潜逃走。
这次战斗,彻底让邓尼茨的“复仇计划”泡汤,原定改装一批的“防空U艇”也被叫停。在他看来,尽管潜艇是德国海军中数量最多的兵种,但并不是万能的,尤其是作为防空,U艇根本不是理想的武器。
被动挨打的局面始终困扰着邓尼茨,而盟军在西西里岛以胜利告终,德国在欧洲的“软腹部”失去了屏障。也就是说,盟军随时可以进攻意大利,并以此攻击德国。面对咄咄逼人的对手,他必须有所突破,到大西洋去牵制盟军的行动。
最后的辉煌。
邓尼茨清醒地知道双方的差距主要在装备上,为了有效对付盟军反潜力量的围追堵截,就必须在潜艇升级上想办法。为此,他在潜艇上安装一座四联20毫米机关炮加强防空;为攻击护卫舰,他让每艘潜艇携带4枚新式的音响自导雷达。
同时,还安装了雷达搜索接收机。当对方的雷达信号开启后,U艇能迅速知道其位置并迅速隐蔽。这一切的技术升级也只是“亡羊补牢”,至于到底能起多大作用,邓尼茨也没有多少把握。如果再次失败,德国潜艇将彻底没有用武之地了。
1943年9月,23艘U艇紧靠西班牙海岸航行,只在夜晚上浮充电,因为他们知道盟军的飞机仍然在疯狂的搜索。一周以后,他们成功地避开了空中反潜巡逻,进入阔别已久的大西洋。这个消息让邓尼茨心中暗喜,他太期待一次胜利了。
很快,一支由27艘商船组成的护航编队,进入U艇的“包围圈”。邓尼茨的新设备终于发挥了作用,在3天的战斗中,击沉6艘商船和3艘护航军舰,自己虽然也损失了3艘潜艇,但这次小小的胜利,还是让德军上下欢呼一片。
尽管在过去,这样的战果根本不值得一提,但在经历了5月惨败后,这一仗是3个月来德国海军最辉煌的战绩。尤为重要的是,它肯定了新设备对付盟军反潜的重要作用,邓尼茨进行潜艇升级的方向是对的,可以进行大批的改造了。
此时的邓尼茨终于恢复一些信心,也来了精神,他要求部队加快潜艇升级,争取在下一个月把5月份以来的缺额全部弥补回来。然而,邓尼茨脸上的笑容还没有完全褪去,不幸的消息接踵而至,升级后的U艇接连沉没。
10月8日的战斗中,虽有一艘盟军驱逐舰被击沉,但U挺损失了3艘;17日,一艘盟军商船被击沉,U艇损失了3艘。邓尼茨只得要求他的手下坚持到底,用实际行动来牵制大西洋的盟军,配合其他战场的作战。
残酷的现实是,经过2个月的苦战,德国潜艇至少有25艘沉入大海,而取得的战果仅仅只是击沉了9艘商船,这样的损失对于盟军每天几百艘的商船来说,根本就是“九牛一毛”。邓尼茨不仅没有达到牵制的目的,而且损失巨大。
换句话说,就是“鸡蛋碰石头”,自己碰的血淋淋,而对手没有丝毫损失,这就是白白送命。不甘心的邓尼茨在11月份又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潜艇攻击,31艘U艇参与作战,居然连一艘商船也没击沉,而自己损失了4艘U艇。
这一战,彻底让邓尼茨放弃了大西洋的作战,曾经不可一世的潜艇成为盟军谁都能打一下的“过街老鼠”。从此,盟军的商船队可以畅游在大西洋上。这样的悲惨局面对于邓尼茨来说,是无比的失望,德国海军从此一蹶不振。
但几百艘U艇躲在“家里”,不去战斗,显然是说不过去的。在邓尼茨的字典里没有“后退”两字,他将目光又投向了下一个战局。但已是大势所趋,不可能再有什么大的作为了。
大家认为呢?欢迎讨论和留言。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狼腾大西洋》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