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忍、重甲、弓矢—12世纪的女真铁骑

女真人于12世纪初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在短时间内迅速席卷整个中国北方。女真人在应州俘获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彻底灭亡辽国后,又挥师南下攻克北宋首都开封,俘获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家宗室北还,给宋朝人民留下了靖康之耻的刻骨记忆,民族英雄岳飞对此一生难以释怀。

▲女真武士

宋辽这两个相斗百余年的大帝国能被一个新兴势力短时间内相继灭亡,原因肯定有很多,但女真人武力上的强悍,却是不可否认的。金国军队给对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由女真本部组成的骑兵了,这些女真骑兵在女真于12世纪崛起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女真赫哲族

南宋将领吴璘曾经对金国的军事做了一个总结,称其为“金人有四长”;而这四长头一个就是骑兵,剩下三长如坚忍、重甲、弓矢也都是女真骑兵的标志。

▲女真骑兵

先说女真骑兵的重甲。作为金国主要的军事打击力量,金国骑兵拥有相当大规模的重装骑兵,这些重装骑兵都是人马俱甲的甲骑具装。宋金交战之初,沈琯作为目击者在给李纲的信中曾特别描述了女真的重骑兵。在他的描述中,女真骑兵全部身穿重甲,这种重甲除了甲片厚实、制作精良非常坚固之外,防护面积也很大,穿戴者只露出一双眼睛,所以刀枪弓箭都难以对这些女真重骑兵造成有效的伤害。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像契丹人那样,用骨朵铁锤等钝器击打他们头部,这样就算女真重骑兵不死也会重伤坠马失去战斗力。


▲手持骨朵的女真重骑兵

虽然史料当中对于女真重骑兵的描述很多,但他们的重甲却不像宋朝重甲那样有详细的数据传世。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由于女真重骑兵的军事压力,宋军也开始了大规模的重甲化,就连弓弩手也穿上了最低三十七斤的铁甲,而长枪兵等穿戴的重甲达到了五十八斤的恐怖地步,换算成今制就是在22公斤~35公斤之间。可以推测,女真重骑兵的骑兵甲估计不会有宋军步兵甲70斤这么重,因为那样对于还要披戴马甲的战马是一个极大的负担。虽然骑兵甲可能不如步人甲重,但肯定也是远高于一般弓弩手的盔甲重量,笔者推测应在五十斤左右的范围。

▲女真重骑兵-铁浮屠手绘图

女真骑兵都是一人双马的配置,平时骑乘闲马,到作战的时候再换乘战马,作战时则轻重混杂。金军骑兵作为中国传统型的骑兵,弓箭作为武器必不可少,骑射本领也是要过硬的。根据《契丹国志》的描述,在金国起兵之初骑兵是以五十人为一队的编组模式。这五十名骑兵当中40%是重骑兵,60%是轻骑兵,作战队形是20名重装骑兵装备长枪和钝器在第一线承担冲锋肉搏的任务,后30名轻装骑兵则以骑射为主,装备弓箭打击敌人,但不管是重骑兵还是轻骑兵都是披甲的,只是轻、重的区别。


后来范仲熊在完颜宗翰军营中,曾近距离观察过女真骑兵。所以他的描述更加详细;金国骑兵全部由女真族人担任,前排的女真重骑兵人马皆重甲,主要兵器是长达近4米(一丈二尺)的骑枪,然后装备一根八棱铁棍或腰刀一把作为副武器,这些以冲锋肉搏为主的甲骑具装战力强悍、意志坚定,是“骁卫之兵”,被称作“硬军”。后排的女真轻骑兵只是士兵穿一件轻甲,战马不披甲,主要武器就是拉力为7斗也就是大概84磅的骑弓,携带的箭支颇多,在100~300之间。虽然金军弓的拉力不算太高,但箭支形状独特,箭头长达6/7寸,也就是在18厘米~22厘米之间,而且形状细长像一根铁凿子一样,穿透力极强。加上金军骑兵一般在相距50步之内,也就是不到75米的距离才会射箭,所以在近距离投射时杀伤力还是可观的。


女真骑兵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作战意志强大,也就是吴璘所说的坚忍了。通过各种资料记载,结合其他如对西夏、辽国骑兵的对比,可以看出女真骑兵的韧性是最强的。西夏骑兵的战术就是一波流,即胜不胜就看第一波,赢了就乘胜追击,败了就直接逃走,不会再回战场。辽国骑兵虽然也身穿重甲,但主要以轻骑兵骑射为主,“轻而不整”,只要宋军步兵阵型布好就不会进行战斗,被宋军嘲笑为“败退无耻”。而女真骑兵的作战意志则格外坚韧,甚至他们自己有说法,“不能打一百余个回合,何以谓马军?”。

▲《顾庐图》中的金军重装骑兵形象

女真骑兵在独自作战的时候,往往会先派遣一两个骑兵侦查敌人兵力多寡、阵型是否严密、各军之间是否存在缝隙。如果敌军数量不多,己方占有兵力优势的话,那么女真的重骑兵就会排成数个紧密队形先后向敌军发起冲锋。通常是第一列重骑兵冲锋完毕后即迅速退出,第二列重骑兵接踵而至,延续第一列重骑兵的破坏力度继续打击。当第二列重骑兵退出的时候,第一列重骑兵已经重整好队形冲到眼前了。如果敌军数量众多阵型严密,女真骑兵就会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优势将对方包围环绕,以寻找战机进行迅速打击,所谓“百骑环绕,可裹万众”。这个时候如果对方变作圆阵不动,进行严密防守的话,重骑兵则会选择下马步战。金国骑兵即便没有战马,但凭借着身上的重甲和手中的长枪、铁棒,他们也是非常优秀的重步兵。


▲现代铠甲爱好者复原的金军铠甲

在与步兵一起配合作战的时候,女真骑兵就承担了最为铁锤的作用,这种战法在与宋朝军队作战的时候经常使用。因为宋朝军队以步兵为主,虽然步兵精锐战力不俗,但战场机动能力远逊于金军,所以金军往往会在正面用步兵结阵以待牵制宋军,而骑兵则趁机从两边出击,对宋军缺乏保护的左右两侧进行迅速打击。这就是著名的“拐子马”。这个战术就好比两个人打架双手都缠在一块,对方却还有两只手对你的双肋捅刀子。除此之外,女真骑兵优秀的战场纪律也给带来了另一个优势,那就是败了也能“复聚而不散”的结队撤退,使对方不敢盲追;胜了则“整队而缓追”,有效的扩大战果的同时,避免散乱穷追被对方反杀。

▲明《摹宋本胡笳十八拍图卷》中出现的女真重装骑兵

正是女真骑兵这种区别于以往西夏、辽国骑兵,“不能打一百余个回合,何以谓马军?”的独特性质,使得宋军在与女真的早期作战中,因为没有及时的有效调整战术手段而吃了不少大亏。后期宋军在面对女真骑兵的反复冲锋战术,往往要连续交手数十回合,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激烈鏖战才能分出胜负,也是苦不堪言。不过对于女真骑兵也没有必要无限神话,对宋军更没有必要刻意贬低。因为虽然女真重骑兵远较以往西夏、辽国骑兵强大,但在从1125年金军南下到1142年赵构杀岳飞、宋金和议的这17年间,宋金双方其实是打得难解难分,同时有来有回的。金军虽然在早期取得重大战果但此后的数次南征大败亦不在少数,精锐力量大部分丧失于与南宋的交战之中,乃至于金兀术后期金国士兵普遍对南征抱有悲观的情绪。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王龙润。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对刀剑感兴趣可加龙泉铸剑师沈师傅的私人微信:LQLSSFB,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也可锁定我们的微信公众号:LBQY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