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超口径弹药”,即弹体本身的直径大于装配火炮口径的炮弹。这种弹药有着初速低、威力大的特点。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超口径弹”更是频频出现在德国陆军之中,给予盟苏两军一个个意外的“惊喜”。同样,这些安置在迫击炮、反坦克炮炮口的“超口径弹”,也一度成为德军屈指可数的“秘密武器”。
▲国防军第24步兵师的Sd.Kfz.2 Kettenkrad(意即“履带车”)牵引的Pak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后者直至苏德战争初期都是德军步兵单位的反坦克标配。
▲深灰色涂装的Pak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彩绘。在面对盟、苏军的一票轻型坦克时,“小水管”还能有所发挥。但当夏尔、KV甚至是T-34扎堆出现时,一睹横扫欧陆的它也没了本事。
穿甲弹威力不足的情况下,德国人拿出了自己最后的“法宝”——锥形装药、炮弹后部带有尾翼来保持飞行稳定、炮口装填样式的41型超口径破甲弹。该型弹药自重达8.6公斤,全长73.9厘米。内装有2.42公斤的TNT炸药。其最大射程不过800米,初速更是低至110米/秒。由于初速实在过低,真正的有效射程只有100-300米。根据德方战地测试,在这种距离上,41型超口径破甲弹在发射、命中敌军后,可以造成150-180毫米的破甲穿深!有了这样恐怖的利器,“小水管”可算是扬眉吐气了一回。当然,41型破甲弹同样也有所不便:使用该型弹药时,37炮必须离开掩体,同时由装填手将弹药装填至炮口上,随后才能发射。在此期间,炮组极易受到敌军步兵、坦克炮火的袭击,生存堪忧。
▲涂有冬季伪装迷彩,炮口上装了41型超口径破甲弹的Pak36.
▲使用41型超口径破甲弹的Pak36实照。作为一种超口径破甲弹,该型武器一直被德军视为极其宝贵的“战略资源”。在霍尔姆、德米扬斯克甚至日后的诺曼底战役中都有出现。
▲41型超口径破甲弹实物。其弹药本体呈圆形,后部则是负责提供稳定的尾翼。
▲正在使用带41型超口径破甲弹的Pak36进行射击训练的德军士兵。
不仅如此,德军为了增强工兵、炮兵的攻坚能力,还特地制造了一批“炸药投射器”(Ladungswerfer)。从造型上看,它们与迫击炮并无二致。但是就拿40型炸药投射器来说,该迫击炮重达93公斤,炮管全长54厘米。光是弹重就有21.27公斤!它所发射的炮弹,乃是直径200毫米,自重21.27公斤,内装6.8公斤阿玛托炸药的超口径弹!自1940年起进入德军序列中服役,总产量不过才160多门,极其稀少。在1942年的霍尔姆包围战中,德军曾特地利用滑翔机机降了一门,用来专门针对成群的苏军步兵、坦克。然而,该迫击炮的射程较短,只有曲曲700米。但对于极度需要重火力支援的舍雷尔战斗群来说,40型炸药投射器,无疑是他们能震慑住苏军的最佳选择!
▲准备进行技术测试的40型炸药投射器本体及其弹药。
▲两名德军士兵正准备将弹药上装至于炮口。注意其弹药后部同样有尾翼用来保持稳定
▲德军技术手册中出现的40型炸药投射器。相比传统的81毫米迫击炮,该曲射武器的装药是前者的20多倍!
▲装填弹药,准备发射的德军81毫米迫击炮小组。
除此之外,380毫米的炸药投射器也被德国人制造了出来,投入到残酷的东线作战中。然而、射程短,弹药稀缺的它们,比起火箭弹明显不合时宜。所以,这些一度能重创苏军的技术武器,也就此被“打入冷宫”,成为了一段尘封的历史。
本文为筑垒地域原创作品,主编原廓,原著北部湾。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