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末年,为了抵御蒙古大军南侵,郭靖、黄蓉夫妇和中原武林人士在大胜关召开英雄大会,推举武林盟主。
大胜关位于宋蒙边界,是豫鄂之要隘,南来北往之要地。
未料,蒙古国师金轮法王率一众人等不请自到,势要夺取武林盟主之位震慑中原群雄。经过一番比武,蒙古方三局两胜,眼看中原武林盟主之位就要落入敌手,此时杨过、小龙女及时出手,挽救既成之败局,最终避免了武林盟主之位落入外族之手。
此一役既挽回江湖中人视如性命的面子问题,又让蒙古人知晓南朝武林卧虎藏龙让他们不敢小觑,同时杨过师徒的高超身手更是让在场的所有武林人士刮目相看、另眼相待。
身为伯父的郭靖见到杨过此番作为自然不胜欣喜,考虑到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筵席上郭靖当众宣布要将爱女郭芙许配给杨过,却被杨过断然拒绝。杨过表示要娶自己的姑姑(师父)小龙女为妻,小龙女也说非过儿不嫁。杨过、小龙女话一出口,便语惊四座,在场人士无不惊诧、议论纷纷。二人既有师徒名分,名分在先,何谈婚嫁?更有悖伦理纲常。立即遭到郭靖、黄蓉夫妇极力反对,更被筵席在座中的武林人士所诟病。
那么郭靖为什么不能接受杨过、小龙女的相爱?说到底终归一个字是“礼”。
“礼”又是什么?
中国自古以来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义之邦”。在《荀子·修身》中说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左传》中讲到,礼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为政者“经国家、定社稷、立民人”的依据。
所以在封建王朝,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庶民百姓,他们的主流意识就是儒家所讲的“三纲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另外对于“礼”,不同朝代的统治者也有不同的需求和概念。
宋朝,一个被鄙夷的朝代,没有汉朝的气吞万里、雄风威扬,没有唐朝的万国来朝、恢弘大气,更没有明皇追亡逐北、天子守国门的气概。而南宋比对北宋则又是差之千里。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周边形势,蒙古大军驰骋欧亚,吞夏灭宋、平吐蕃定大理,对南宋从西南到东北已成扇状合围之势。蒙古灭宋已成事实,南宋亡国只是时间问题。面临随时就有亡国之危,作为南宋当权者对统治下的官僚黎庶一定是更加强调“忠君”思想。那么什么思想最符合当权者的利益?理学。理学在南宋时是最为盛行的主流思想,更是被当权者认可的。理学的核心是强调和追求《四书》中所谓的“道德”“礼仪”教条主义。
南宋灭亡后,由宋入元的袁桷在《送陈山长序》中说:“数十年来,孩提之童皆大言以欺世。故其功用少而取效近,礼乐刑政之本,兴衰治乱之迹,茫然不能知。累累冠绶,碍于铨部,卒莫能以自见,良有以也。”作为有亡国之痛的袁桷认为南宋理学孕育出来的“累累官绶”,形同一群废物。
另有同时亡国之人周密认为宋季的理学不仅无用,在他看来,简直有亡国之罪。
这就是当时南宋统治下的黎庶百姓,越是乱世统治者越是不自信、越是禁锢人们的思想和精神。
我们再来看郭靖和杨过,郭靖在漠北打小接受的教育除了练武射箭还有母亲和江南七怪的谆谆教导,教导什么?当然是教导只认死理和教条的理学。好在当时的蒙古统治者成吉思汗和文武官僚都是实用主义。
那么,事情来了,杨过呢?杨过打小偷鸡摸狗,独立自强一路走过来,由于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肯定是没有接受过完整的、充分的“理学”“礼仪”教育,包括在桃花岛、全真教和古墓的教育。
就是杨过的这种自我主义和实用主义才使得他在当时那个时期出类拔萃与众不同,这也就是为什么只有杨过能够和黄药师脾性相投、称兄道弟了,因为他们是同一类人。东邪西狂实至名归!
当然不同的教育和成长环境造成了日后不同的结果,郭靖夫妇在襄阳城破后毅然选择自杀殉国,为国为民的思想意识和壮举贯彻了郭靖侠之大者的一生。而杨过将玄铁重剑送给郭靖助其一臂之力然后选择携小龙女归隐古墓不理尘世、不问宋元之争。
杨过对小龙女的爱和小龙女对杨过的爱都是单纯的,非常单纯,就是你对我好,我就要更加对你好。但是在当时礼法森严的封建社会,这是所不容的。
他俩更适合二人世界,洞中天地。这一点与黄药师很是相似。所以杨过、小龙女最终的归宿仍是选择回到了古墓,过着不理外界只有彼此的生活。
文:缠丝追影
参考资料:《荀子·修身》《左传》《送陈山长序》《神雕侠侣》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