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网络上常见到“清朝奠定中国版图”这种说法,听之者往往以为这强调的是清朝对中国领土做出的巨大贡献。然而“清朝奠定中国版图”其实不是一个严谨的说法,存在严重的概念模糊,如果我们一定要说的话,只能从中性的角度去解读,而不是溢美清王朝的角度——那结论就是,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奠定了当代的中国版图。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出现之后,世界范围的近现代国家边界逐渐形成,附庸和实控的界限得以分明起来。
▲明初的宣慰司体系后来演变为三宣六慰
在清朝之前,在远东地区,王朝的边界是模糊的,以明王朝的三宣六慰为例,其地位一开始实际上是等同的,但这种等同源于明王朝对于西南边疆地区的了解不足和管理粗疏(明朝西南管理精力主要集中于云贵高原腹地的土司,强化对其控制并寻找机会改土归流)。随着时间的发展很快显示出实际控制程度的不同,而六慰亦大多显示出附庸的性质而逐步脱离明朝控制,仅有车里宣慰司(西双版纳)经过明缅战争的拉锯得以留在明朝版图内,但其极大独立性仍然到20世纪才消失。
清王朝对于中国领土的贡献当然没法否认,但是正如冷兵器研究所的文章《花了两千年,才算消化了云贵高原,为何中国西南地区易攻却难经略》所说的,明王朝的西南领土贡献一样居功甚伟。考虑到北方领土虽然广大却贫瘠、多荒漠、人口稀薄,从实际控制的角度说,明清两朝的领土贡献大致相当。而由于历朝历代都是消化一个个独立或半独立的政治实体,扩大实控范围,实际控制往往是进步的;譬如明王朝相对元王朝,对于西南的实际控制大大增强。清朝在明王朝的基础上扩大实际控制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汉王朝时薄弱的实控状态
《尼布楚条约》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在于它是对中国而言首个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签订的条约,规定出中俄之间的一部分近代边境,而雍正朝的《恰克图条约》和《布连斯奇条约》又是其延伸。
▲《尼布楚条约》签订场景
然而康雍三大条约绝没有划分出整个清王朝的近代边界。所以事实上,清王朝的近代边界是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才彻底建立起来的。换而言之,鸦片战争后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实质上才真正奠定了中国的当代版图。我们论清王朝的领土贡献,当然不能算上清王朝丢失的土地,而后把锅全部甩给近现代。总体而言,清王朝所丢失的土地,包括在1911年清帝退位之前事实独立的外蒙古,基本都是清王朝控制不牢的土地,也印证了实际掌控才是掌握土地的根本的道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带来的国家意识增强,越发显示出实控的价值。在五代时,辽国能迫使后晋王朝将充满汉人的燕云十六州交给契丹;但是假设中法战争法国胜利,也断不可能将广西南部割入法属越南。日本只是从清朝手中割取小小台湾,镇压人民反抗就已费尽心力,欧洲列强的投送能力,显然是不足以在远东镇压更大地区的反抗的。
▲燕云十六州
清王朝在疆域方面交出合格答卷,当然不能抹杀,但也绝不应因此过于溢美清朝,认为清王朝的领土贡献旷古绝今,无可比拟。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残星几点哥,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