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历史特约作者:一声雷)
50年前的今天,只有高中学历,要独立人格的史学宗师陈寅恪去世
1890年7月3日,陈寅恪出生于湖南省长沙。祖父陈宝箴是著名的维新派政治家,父亲陈三立与谭嗣同等人并称“维新四公子”。年幼的陈寅恪很受祖父的喜爱,常常教他读书习文。
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后,祖父和父亲都被朝廷革职。
1902年(12岁),陈寅恪东渡日本留学,三年后,因患有严重的脚病,辍学回国休养。1905年,陈寅恪的足病康复后,母亲不忍心让他远离,就让他进入了上海复旦公学读书。这是上海的一所新式学堂,相当于现在的高中,而陈寅恪在复旦公学获得的学历证,是他一生中唯一的学历证书。
1909年(19岁),在父亲坚持下,陈寅恪登上了去西洋求学的轮船。他先后到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就读,但都没有获得学历文凭。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陈寅恪回国。
1918年冬(28岁),陈寅恪再度出国游学,在美国哈佛大学学梵文和巴利文,以及印度哲学与佛学。随后再赴德国,进入柏林大学研究梵文 。他是最早在德国读原版《资本论》的第一个中国人。
陈寅恪游学,不为学分,不为文凭。他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了阅读梵、巴利、波斯、突厥、夏、英、法、德八种语言的能力。
(青年陈寅恪)
1925年秋,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当时的研究院主任吴宓是陈寅恪在哈佛大学的同学,认为他是“全中国最博学之人”。梁启超也很尊重他,虚心地向人介绍:“陈先生的学问胜过我。”他们都极力向校方举荐陈寅恪。
1926年8月(36岁),陈寅恪告别长达16年的海外游学生涯,回到中国。只有高中文凭的他和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几位大名鼎鼎的教授,共同位列“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
与当时大多数归国留学生西装革履不同,陈寅恪总是一袭长衫,脚踩布履,冬春则棉袍马褂,是清华园里出了名的“纯粹国货式的老先生”。
他去课堂授课,从不提皮包,总用双层布缝制的包袱裹着书本。讲佛经文学、禅宗文学的时候,一定是用黄布包着书;而讲其他课,则用不同的深颜色包袱布包着书。
1928年暑假(38岁),陈寅恪回上海探亲,与清代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唐筼完婚,婚后两人育有三女,一生相濡以沫。
(唐筼)
1927年6月2日,王国维投昆明湖自尽。一年后,陈寅恪为他撰写了碑铭,对王国维“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给予极高的评价。
1929年,梁启超病逝,赵元任准备出国讲学,清华国学研究院唯剩陈寅恪苦苦支撑。7月,盛极一时的清华国学研究院宣布解散,陈寅恪转而为清华大学历史,中文两系合聘教授。他的课不仅吸引了很多学生,而且连冯友兰、吴宓、朱自清等知名教授也跑来听他的课。于是,陈寅恪有了个新称呼——“教授的教授”。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北平沦陷,父亲陈三立拒绝和日军合作,绝食而死。陈寅恪悲愤欲绝,致使右眼失明。他处理完父亲丧事后,携妻女随校南迁,过着颠沛流离的旅途生活。几经辗转,来到昆明,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授课,主要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史专题和元白诗研究等。
1939年春(46岁),英国牛津大学聘请陈寅恪为汉学教授,并授予他英国皇家学会研究员职称。他是该校第一位受聘的中国语汉学教授。他离开昆明到香港,准备带妻女前往英国,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被迫暂居香港,任香港大学客座教授兼中文系主任。
他撰写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这几本书的出版,奠定了他在中古史研究中的地位,并为中国史学界开创了史学研究的新范畴。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人占领香港,陈寅恪立即辞职闲居。日本人持重金委任他创办东方文学院,他坚决拒绝。1942年春,又有人请他到被日军侵占的上海授课,他又一次拒绝。
他干脆离开香港,先后在广西大学、中山大学、南迁成都的燕京大学任教。
1945年,抗战胜利了。陈寅恪的左眼也失明了。他前去英国治眼疾,因耽搁太久,已无法痊愈,仅一眼能见微光。
1946年(56岁),双目失明的陈寅恪回到清华大学继续任教。
1949年建国前后,陈寅恪谢绝了一切移居海外的劝说,全家前往广东岭南大学任教。1952年院系调整,岭南大学并入中山大学,自此,陈寅恪一直担任中山大学教授,为历史系、中文系讲授两晋南北朝史、唐史、唐代乐府等三门课程。
(陈寅恪故居)
1953年,陈寅恪拒绝了中国科学院要他出任中古史所长的邀请。他在《对科学院的答复》中,再次捍卫“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1957年(67岁),全国性“反右”斗争开始。一些学生对他口诛笔伐,称他是“彻头彻尾的资产阶级权威学者”,“误人子弟”。陈寅恪致书校长,提出“坚决不再开课,以免‘贻误青年’”,从此告别讲台生涯。
(陈寅恪和夫人)
1962年,陈寅恪洗澡时摔断右腿股骨,自此长卧于床榻。陈寅恪终日躺在床上或在木椅上静坐。1965年,他完成了煌煌巨著80余万字的《柳如是别传》。
(陈寅恪全家福)
1966年(76岁),“文革”蔓延到中山大学。陈寅恪工资停发,存款冻结,护士被撤离、住处被大字报覆盖。
1969年10月7日, 一生推崇“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陈寅恪逝世,享年79岁。妻子唐筼平静地料理完他的后事,45天后也撒手人寰。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507篇作品,营员“一声雷”的第41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