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前的今天,晚晴四大名臣张之洞,哀叹国运尽矣,撒手人寰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河北南皮。幼年时期,张之洞禀赋聪慧,才思敏捷,受过严格的传统儒家教育, 养成了夜读静思的习惯,“尝篝灯思索,每至夜分,必得其解乃已”。
1850年(13岁),张之洞回原籍南皮参加县试,一举得中第一名秀才,进入县学。两年后,张之洞又以顺天府乡试第一名中举。但此后多年,他都没能考中进士。
1863年(27岁),张之洞终于如愿以偿,得中第三名进士及第。一年后,张之洞参加会试、殿试,高中第三名探花。
此后,他先后担任地方学政等官职,到40多岁,还只是一个从五品的“小官”。
1879年(42岁),俄国侵占新疆伊犁,清朝派大臣交涉,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该条约虽名义上收回伊犁,但伊犁以西、以南全都让给了俄国,等于将伊犁陷于俄国包围的危险境地。
张之洞上折,详细分析条约的弊端,并提供可行性建议,得到慈禧太后的大为赏识。张之洞开始展露头角。
1883年(46岁),中法战争爆发,张之洞出任两广总督。法军侵略台湾基隆,张之洞派人联合刘永福的黑旗军,一起抵挡。1885年,张之洞奏请广西提督冯子材驻镇南关,大败法军。清朝决意乘胜求和,令前线各军停战撤兵。张之洞接连电奏,要求缓期撤兵,未被采纳。
1889年(52岁),张之洞上奏朝廷,建议修筑一条卢汉铁路,自卢沟桥到汉口。他认为铁路最大的作用是使货物流通更方便,还有利于征兵和转饷。朝廷准奏,并调张之洞任湖广总督,负责主持修筑卢汉铁路南段。这条铁路在中国近代史上意义非凡。
(张之洞任湖广总督)
(1903年,张之洞在卢汉铁路通车仪式上)
张之洞到了湖北,首先筹建了汉阳铁厂。汉阳铁厂是一个钢铁联合企业,1893年建成,包括炼钢厂、炼铁厂、铸铁厂大小工厂10个、炼炉2座,工人3000。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大规模机器生产的钢铁工业,在亚洲也是首创的最大的钢铁厂,比日本的钢厂还早几年。
张之洞还办了湖北织布局。1892年,在武昌开车,纱锭3万枚,布机1000张,工人2000。张之洞看到棉纱销路很广,1897年增开一厂,纱锭5万多枚,为湖北纺纱局。
在他的努力下,武汉成为全国工业最为发达的城市。
(张之洞与汉阳铁厂)
1894年(57岁),张之洞署理两江总督。1896年,又回武昌,再任湖广总督。张之洞十分重视教育,创办了许多书院和学堂,如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等等。
除此之外,他派遣大量留学生到日本留学。1895年,康有为组织强学会,宣传变法强国,张之洞捐白银5000两表示支持。
1905年(68岁),清廷“预备立宪”,派出五大臣出洋考察各国宪政。等到五大臣回国后,征求张之洞的意见时,他没有表明任何态度,含混其词地说:“立宪事关重大,如将来奉旨命各省议奏,自当竭其管蠡之知,详晰上陈,此时实不敢妄参末议。”
1909年10月4日,张之洞病逝,享年72岁。临终时,摄政王载沣亲临病榻看望。张之洞不忘天下安危,希望朝廷要善抚民众。载沣却扬扬得意道:“不怕,有兵在。”张之洞不禁哀叹“国运尽矣”,当天去世!
两年后,张之洞亲手打造的武昌爆发起义,他尽心效忠的“大清王朝”从此葬送。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503篇作品,营员“子湫”的第3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