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坦克的直系祖先:揭秘二战前苏联T-37与T-38两栖战车

相信有不少人知道,为了在“海狮计划”中顺利登陆英国,纳粹德国改装了一批潜水坦克,尽管它们从未被投入使用,却给了后人以无限的遐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坦克方面颇有心得的苏联人,自20世纪20年代起便设计了一系列潜水坦克、两栖坦克。

▲T-26坦克成为苏联探索水陆两用坦克的先驱

1926年,苏联在五年计划开始后,通过购买西方国家的机器与坦克技术加以改进,制造出著名的T-26轻型坦克。1933年苏军将45mm火炮装上这辆轻坦的同时,相应的其它改装型号也应运而生,其中就包括命名为T-26Kph潜水坦克。该坦克的改装十分简单:将炮塔顶部的舱盖换为橡胶制以增加水密性,同时加装2.8米长的软管用于通气,1935年,苏军更是为T-26安装了两部大型浮筒以赋予其浮渡能力,然而在实战中,其浮筒十分容易中弹,且水密性也未能达到军方要求,因此该方案最终作罢。同一年,苏联购入了若干英国的卡登·洛伊德6吨重两栖坦克,然而在经过测试后苏军诟病其可执行的任务太过有限。尽管如此,苏联仍然在其基础上制造出了世界上首款两栖坦克——T37两栖坦克。

▲开创先河的T-37水陆两栖坦克

1931年,苏军总结已有经验之后,对T-37的原型车提出了一系列改进要求,厂方通过使用进口福特FAZ-AA发动机以及采用雷诺公司的行走机构,于两年后的军方测试中大获成功,在全长700公里的行驶测试中,T-37在600千米的水上行军中表现优秀,就此正式进入军方服役。作为一款重量仅仅只有3.2吨的“小玩意儿”,T-37毫无疑问无法装备任何值得一提的装甲或武器,其所有武装便是一挺备弹545发的7.62mm机枪。然而,乘员仅仅只有两人的它却十分适合侦察任务。苏军部队对其较宽的车体所带来的优秀浮渡能力赞不绝口,正因如此,T-37的生产大获成功,其一直生产到1937年,总计有1900余T-37服役,并且在冬季战争与卫国战争中都有所表现。

▲T-38两栖坦克,机枪塔位置是其与前者的重要区别

1937年,为了进一步提升T-37的浮渡能力,设计方第37工厂进一步加宽了车体,同时将T-37的机枪塔由车体左侧移至右侧,同时驾驶舱移至左侧。主武器仍然为一挺7.62mm机枪不变,然而,苏军官兵越来越意识到这款侦察车的火力重要性,因此他们将ShVaK 20mm航炮安装在车上,大大提升了其火力。该型号的坦克名为T-38,在1937-1939年间生产了1300余辆,同样参加了苏芬战争与卫国战争。值得一提的是,与著名的德军“歌莉娅”遥控炸弹一样,苏军也将一部分的T-37余T-38两栖坦克改装为无线电爆破车,用于对碉堡、桥梁等土木混凝土工程进行破坏。在苏芬战争期间,这种无线电爆破车用于突破芬军的“曼纳海姆防线”。

▲英国研制的维克斯 卡登-洛伊德两栖坦克,曾被中国军队用于抗战

T-37与T-38作为现代两栖坦克的先驱,其设计思想仍然大量影响着后世海军陆战队装备的设计思路。其所采用的宽大车体设计,至今仍能在我国两栖战车上看到影子。

本文为筑垒地域原创作品,主编原廓,原著OneRepuber。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