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薪引发的血案,赫梅利尼茨基大起义,看哥萨克人如何武装讨薪

▲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Bohdan khmelnytsky )

1648年4月开始,波兰和乌克兰史上轰轰烈烈的赫梅利尼茨基大起义拉开了帷幕!4月21日,驻扎在基辅的波兰盖特曼(元帅)斯特凡·波托茨基和指挥官马尔钦·卡利诺夫斯听闻谢契出事感到大事不妙,他们匆匆率领3,000余名前锋向谢契方向前进,其中包括1,500名在册哥萨克。赫梅利尼茨基也率领鞑靼-哥萨克联军,近8,000人前往拦截。4月28日,波托茨基在索提沃地区与对手相遇,他下令寻找高地建造车阵。鞑靼人率先出击,波兰龙骑兵和其他哥萨克援军将鞑靼人击退。但波托茨基认为敌我力量过于悬殊,此前抓获的一个俘虏声称赫梅利尼茨基一万多军队,所以无法与对手在平原决战,波兰军队后撤到索提沃河边就地建造防御营地等待援军。5月1日,鞑靼-哥萨克联军将波兰营地团团包围并发起了进攻,两拨军队轮番发起进攻,激战6小时,波兰人还在坚守。但5月4日,附近的一支注册哥萨克发起叛乱,杀死波兰军官后加入到赫梅利尼茨基一方,没过几天,波托茨基手下的在册哥萨克也宣布跳反。此时波兰军队仅剩1,000余人,赫梅利尼茨基增加到了11,000多人。

5月13日,双方代表开始谈判,赫梅利尼茨基承诺将残余的波兰人安全放走,但条件是留下他们的战旗和大炮,他非常在意大炮,多次进攻失利就是因为哥萨克人缺乏这种重型武器,波托茨基同意了。然而,当波兰人把他们的全部火炮运送到哥萨克营地后,赫梅利尼茨基马上翻脸,将波兰使者扣押,然后用这些大炮轰击对手的防御工事。波托茨基咬牙坚持指挥,又一次挡住了哥萨克和鞑靼人的进攻,然后趁夜色开始向后撤退,鞑靼骑兵也迅速前去追击。波兰人边打边撤,但还是被对手追上,他们再次摆出车阵防御。多次战斗后,剩下的几百个波兰人已经弹尽粮绝,疲惫不堪。波托茨基将突围目标定在附近的村庄,赫梅利尼茨基稍作准备后,集结全部力量打出了最凶猛的攻势,波兰人终于被彻底击溃。这支部队被完全歼灭,波兰士兵要么被俘要么被杀,波托茨基受伤被俘,没过几天就死于伤口感染。

今天乌克兰人在古战场遗迹上建造了纪念碑,上面写道:“1648年,赫梅利尼茨基率领的扎波罗热哥萨克首次打败了波兰压迫者。”这就是此战役的最大意义,哥萨克人第一次彻底打败了波兰军队。波兰在这里犯了添油战术的错误,但也不能全怪波方小瞧对手,谁也想不到赫梅利尼茨基崛起地如此之快。没过几天,科森战役爆发,赫梅利尼茨基与前来增援的波兰伟大王冠盖特曼米科瓦伊·波托茨基遭遇,哥萨克一方有15,000步兵和3,000鞑靼骑兵,波托茨基率领约5,000波兰军队,前几天被打败的正是他的儿子。5月26日,双方短暂交战,此时波托茨基才得知自己儿子战败的消息,为保存实力,他决定撤退。赫梅利尼茨基派遣使者与他交涉,表示还不想撕破脸,允许他们撤退到附近的小镇。

这又是哥萨克的计谋。赫梅利尼茨基早就在波兰军队撤退的必经之路上布满了陷阱和路障,这里还是一处沼泽峡谷。当波兰军队进入山谷后,波托茨基看着遍地的陷阱和可怕的地形才明白自己中计了。赫梅利尼茨基迅速命令军队从四面八方居高临下进攻陷入绝境的波兰人,战斗结束后,只有不到1,500波军成功撤退,剩下大部被歼,两位盖特曼都被生俘。

此时瓦迪斯瓦夫四世刚刚去世,波兰政局还在动荡之中。连胜两场战役,大大增加了赫梅利尼茨基的威望和力量,他率军来到白采尔科维停下,并向华沙送出了他的条件:包括提高在册哥萨克的数量,归还东正教徒的教堂,还有支付拖欠了五年的工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赫梅利尼茨基并不想彻底推翻波兰政权,还是以提高哥萨克的待遇为主要目标。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有点像是武装讨薪+打砸游行。

本文参考书目资料:《波兰史》;《波兰通史》;《波兰简史》;《东欧史》;《乌克兰史》?Polish-Cossack War?The Khmelnytsky insurrection Britannica.?Хмельницкий Богдан, The Shorter Jewish Encyclopedia, 2005.?Herman Rosenthal. COSSACKS' UPRISING, The Jewish Encyclopedia, 1906.?Ivan Krypiakevych, "Bohdan Khmelnytsky", 1954?Chirovsky, Nicholas: "The Lithuanian-Rus' commonwealth, the Polish domination, and the Cossack-Hetman State", page 176. Philosophical Library, 1984.?(in Ukrainian)Terletskyi, Omelian: History of the Ukrainian Nation, Volume II: The Cossack Cause, page 75. 1924.?Chirovsky, Nicholas: "The Lithuanian-Rus' commonwealth, the Polish domination, and the Cossack-Hetman State", page 178. Philosophical Library, 1984.?V. A. Smoliy, V. S. Stepankov. Bohdan Khmelnytsky. Sotsialno-politychnyi portret. page 203, Lebid, Kiev. 1995?Khmelnytsky, Bohdan, Encyclopedia of Ukraine, Retrieved on 10 May 2007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益达斯基,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