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夜生活的年轻人都跑到语聊软件上了

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太没用了,下楼买个菜都不知道怎么跟人讲价。

其实不是不知道怎么跟人讲价,而是根本张不开嘴。

如今“社恐”、“宅”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标签,有些连去理发店剪个头都是大问题。

社交既是每个年轻人不得不面对的必然事件,又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原始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下年轻人的社交出现了以下几种不同类型。

“单机式”社交

关键词:独处;独行;没朋友

这种年轻人往往因为性格、脾气等原因被人误会,不得不面对一个人的孤独。

有些人确实是喜欢独处,但是更多的人是不得不独处。喜欢独处的人并不会觉得孤独,不得不独处才会感到孤独。不得不独处的最高境界就是零社交,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商场,一个人看电影……将生活过成了一个单机游戏,进行着“单机式”的社交,其他人都不过是这个世界里的NPC。

有人曾列过孤独的十个等级,将一个人看病做手术放在了第十级。不得不说实在是太准确了。

可能有人会说了“不就是自己去医院看个病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谁没自己去过医院啊?年纪轻轻那么矫情干嘛啊?“

但是当他们真的遇到想找个人陪却找不到的时候,才发现独自面对所有事有多难受。

有些人是因为内向、自卑等性格原因单机生活。而有些人则是自己把自己搞得不得不单机。

比如喜欢当“霸道总裁“,各种硬核撩妹撩汉加我觉得,还自以为自己很幽默。

再就是喜欢将“但”“不”“不对”挂在嘴边的杠精,极尽一切跟你证明血是蓝的天是黄的球是方的鱼是飞的他是对的你是错的……

还有一种就是单纯的没脑子没眼力见儿,比如你告诉他千万别告诉别人,第二天全公司都知道了。

“精芬式”社交

关键词:不敢与人说话;社恐;没对象;躲

芬兰人的社恐全世界出名。不希望被陌生人搭讪,坐公交绝不坐在旁边有人的座位上,排队要隔1米以上,连去买东西都要顾客主动上前询问。很多当代年轻人因为也有着和芬兰人一样的社交恐惧,自嘲是“精芬”。

在芬兰,连熊都有社恐

小时候害怕上台发言或被老师提问,长大后害怕在其他人面前做自我介绍,工作后不敢直接和领导同事说话,不敢直接提意见,哪怕人家就坐在你对面,你也要打开微信和他说话。对于这类人而言,至少会有一个令他尴尬或恐惧的场景。比如在理发店、在电梯里、坐出租车、和异性共处……

能躲就躲,能藏就藏,能不见的人就不见,能推的活动就推掉。比起热闹的人群和麻烦的关系,还是安静地在家撸猫更舒服。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这么难找对象?一个个都“自闭”了,和谁谈恋爱啊!

就算你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在躲避了无数次尬聊和约炮后找到了能勉强搭伴过日子的人,就你那一只手都数得过来的朋友圈,请不到人怎么办?没有伴娘怎么办??脱光了躺床上都没人来闹洞房怎么办???

所以,马路强烈建议婚庆公司搞个伴郎伴娘租赁服务,再让酒店搞个婚礼陪吃团,既能帮这些“精芬”年轻人撑场子,又能增加营收。

“被迫式”社交

关键词:面子;礼数;应酬

一个人确实孤独,但不代表孤独总是一个人。社交活动本来就是为了增进感情结交朋友,但很多时候越社交越孤独。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的社交活动都是“被迫式”社交。

陷入“被迫式”社交的年轻人往往是碍于面子和礼数不得不社交,尽管心里已经拒绝了3000次,还是要用标准的假笑答应下来,最后弄的自己身累心累钱包累。

每个当代年轻人基本上都会有三种社交圈:亲戚圈、同学圈、工作圈。亲戚圈是每个人首先要面对的圈子,不管你在外面漂多远,总要有面对的那一天。我不信你们过年没给那些见了面都不一定认得出来的七大姑八大姨家的孩子包过压岁钱。过年过节不串亲戚?没关系,不用麻烦你过来,我自己过去。还有各种婚丧嫁娶等着你参加。

至于同学圈的被迫社交,不用马路说你们也很清楚吧?过两天你们是不是要参加哪个已经忘了叫什么名字的同学的婚礼啊?

工作圈的被迫社交更让人苦恼,怎么和同事搞好关系,怎么和领导搞好关系,怎么和甲方/客户搞好关系,每一件都让人头大。特别是有些工作经常需要应酬,去吧,身体难受,不去吧,钱包难受。

“蹦迪式”社交

关键词:一次性;网友;坑多

为了让自己不孤独,很多年轻人们选择主动出击。

既然在跟熟人宣泄情感很尴尬,那我就随便拉个人聊;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可以倾诉的朋友,那我就在网络上找;既然大家怕用真实身份会留下黑历史,那我们就用虚拟身份。

于是,一种一次性的社交方式出现了。举个简单例子,你在酒吧喝着闷酒望着天,此时一个帅哥端着酒杯坐到你面前,你们聊得很投机,甚至连老十八的名字都想好了。然后你们留下了联系方式,约好有时间再见面,可能临走前还来了个深情的拥抱。

然后,就没然后了……

见面时相见恨晚,转身就相忘于江湖,这种一次性社交就像在舞池里蹦迪,能一起愉快地瞎蹦跶就算是一次完美的社交,所以也被叫做“蹦迪式“社交。你可以跟他称兄道弟,也可以一起毫不客气地怼天怼地怼空气,反正以后也不会再见到,爽就完事了。

常年混迹各种夜店酒吧的吕子乔就是“蹦迪式”社交的代表

在各种聊天软件满天飞的今天,这种一次性社交更常见。虽然也有不少人通过一些交友软件找到了好基友好闺蜜以及真爱,但是更多的时候则是费时费神又费力,最终只留下一大堆朋友圈不可见的微信好友。

首先,你们的聊天记录很可能停留在“你好”“在干嘛”。

其次,你不知道屏幕前的美女是不是另一个乔碧萝。(当然,对方也可能是糙老爷们。)

然后,你不知道对方是不是赌博诈骗卖片卖茶叶,是不是要你给他打钱。

你甚至都不知道对方是在哪跟你聊天。

你还有可能根本看不懂他们在说些什么。

就算你靠着一双阅人无数的火眼金睛避开了所有的坑,见了面之后也可能发现是照骗。

“语聊式”社交

关键词:语音群聊;有效交流;避免尴尬

直接和陌生人打招呼尴尬,传统社交方式太累,用社交软件又担心被骗,想要社交的年轻人就创造出了一种“语聊式”的新型社交方式。

这种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起来的新型社交方式出现的时间其实很早,最早可以追溯到90年代末出现的聊天室。大家在一个聊天室里用语音聊天,既没有当面聊天的尴尬,又可以及时表达感情或交流意见。

那时候的网吧还没有逃课打游戏的学生

由于早期的语音聊天室鱼龙混杂,缺乏规范的管理,很多语音群聊平台最终都走向了为开黑服务的工具性平台,或者直接停止运营了。

喜欢或者想要尝试群聊社交的人其实完全不用为此担心,你可以下一个递爪APP。

使用之前先进行三观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匹配三观相近的用户,提前帮你筛掉一大批不适合的用户。聊天主题事先选好,避免冷场或尬聊。

4-6人群聊不多也不少,既避免了一对一聊天的尴尬,又可以给每位玩家充足的发言时间。

45分钟一局既可以有足够的时间与大家交流,充分了解每一个玩家,又不用担心影响正常生活。聊完之后还可以和喜欢的玩家继续私聊,极大地提高了社交效率和质量,快速找到真正想要的朋友,一起消灭孤独。



马路有话说:

敢不敢下个递爪和马路来次透彻心扉的群聊?

这里是马路青年,老不正经青年人聚集地,也是一本面向青年群体的电子杂志。用独特的角度去挖掘当下流行的文化和现象,并从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元化视角进行解读,擅长用犀利的角度、一针见血的言辞戳破表相。

如果你觉得有点意思,欢迎来公众号找我唠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