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和老鼠》为什么那么耐看?

《猫和老鼠》第一部上映于1940年,那时候Tom和Jerry还叫做Jasper和Jinx。半个多世纪过去,他们早已经是世界级的卡通形象,也成为几代人共同的童年回忆。

        作为一部几乎没有什么角色对白接近默片的动画,音乐扮演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Tom和Jerry还顺带着完成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那就是向当初和现在的熊孩子们,普及看似艰深乏味的西方音乐。

许多西方经典音乐,主要是浪漫主义音乐,出现在猫和老鼠的配乐之中。

据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作品在当时已经进入了共有版权领域,因而不需要向作曲者支付使用费。而情感更加激烈的浪漫主义也比古典主义或是巴洛克音乐更适合这个动画的主题。

        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的有1947年的《猫儿协奏曲》(The Cat Concerto):

汤姆穿着燕尾服在三角钢琴前演奏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2号》,吵醒了在钢琴里睡觉的杰瑞。很快,一猫一鼠就像往常一样针锋相对,大战一场。

        其妙处就在于,他们每一个动作都天马行空,却始终不耽误音乐弹奏,音与画的配合制造出强烈的喜剧效果,即便是对音乐最不感兴趣的人,也能被吸引着听完一整段钢琴曲。

配乐大师斯科特·布拉德利(Scott Bradley)从第二部开始担任猫和老鼠的音乐监制,他的一大创举就是,使用现代无调性音乐为动画配乐,并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电影配乐。

        比如在1944年的《猫扮狗装》(Puttin' on the Dog)里,汤姆戴上了一顶狗面具混入狗圈捉拿杰瑞,然而面具被杰瑞抢走了。每当这个大头小腿的怪物从画面中经过,就会有一段荒诞滑稽的音乐。

这里所使用的就是勋伯格的十二音作曲技法。

        也就是以八度中全部十二个半音为音阶chromatic scale ,十二个音被平等看待,不再有主音,甚至主动避免在“调”上。

将12个半音以某种顺序排列形成主音列后,就可按规则衍生出逆行、反行、逆反行 等等音列(实际比这个还要复杂),作曲过程颇有些类似数读游戏。

        正是因为布拉德利,每一个猫和老鼠的观众,都有机会接触这种现代音乐,而不是因为听起来非常怪诞难懂,就抢先拒绝。

当然,也不要产生一种错觉,以为《猫和老鼠》就是经典或现代欧洲音乐——作为20世纪的美国动画,爵士乐才是猫和老鼠配乐的绝对多数。

在《可爱的猫女孩》( Puss n’ Toots 1942) 里这一段,使用了迪克西兰风格的配乐,这种风格得名自20年代的正宗迪克西兰爵士乐队。不过讽刺的是,这个自称正宗的乐队其实并不算正宗的爵士乐,只是模仿了黑人爵士乐的一些演奏技巧。

        在《受罪猫》(Sufferin' Cats 1943)里使用了保尔·怀特曼的Wonderful One。这种流行于20年代的风格,被称为交响爵士乐,怀特曼试图将爵士乐变的更加“高雅”,所以结合了古典交响乐和爵士乐的特点。

        在《祖鲁猫》(The Zoot Cat 1944)里则使用了本尼古德曼的Jersey Bounce。这就是40年代最流行的摇摆舞曲了,本尼古德曼也被称为摇摆舞曲之王。

        而所谓的摇摆节奏,就是八分音符三连音的切分技巧,只要循环往复,其节奏比例就会如同单摆的在高处变缓、低处变快一样往复运动,让人有一种忍不住跟着摆动身体的冲动。

        在周末夜之猫(Saturday Evening Puss 1950)中,出现了比波普(Bebop)风格。比波普是兴起于上世纪40年代早中期的爵士乐演奏形式。

        一些具有先锋意识的年轻音乐家,不满于30年代大乐团的摇摆乐形式,认为它们缺少独奏即兴元素,和声、旋律、节奏也缺乏听觉刺激。

        于是他们使用更多八分音符,通过半音和装饰音增加旋律复杂度。使用复杂而密集的和声,即兴演奏必须反应很快才能跟上。节奏更加明快多变,重音常常置于反拍制造抢拍感。

        这些都成为之后各种流派爵士乐发展的基础。

其他还有丁班胡同流行音乐(Tin Pan Alley)、儿歌和各国民谣等等,后期出现的电子乐等等。比如随后的吉恩·戴齐Gene Deitch 时代(1960 - 1962年),13集动画都在捷克制作,就染上了一种装饰艺术般的简约风格,让人想起《鼹鼠的故事》,配乐也以未来主义的电音回声为主。

        1957年,米高梅受电视媒体冲击关闭了动画部门,结束了一个灿烂的时代,《猫和老鼠》经典版系列终结于1958年的第114集(看管宝宝Tot Watchers,195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