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70年,致敬科学家 | 于本水:防空导弹事业的领军者

礼赞70年,致敬科学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迎来70周年华诞,创刊于1956年、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刊名的《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也走过63年,既见证了祖国科技的发展和翻天覆地的变化,也陪伴上千万的中国家庭走进科学的殿堂。

值此之际,《知识就是力量》特别策划推出“礼赞70年,致敬科学家”系列文章,为您讲述科学家与新中国共成长的科研故事,展示他们科学探索之旅上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希望以此点亮青少年朋友的科学梦想和爱国之心!

他出身贫寒,

从不完整的小学教育到热火朝天的土改生活,

从考入重点高中到留学苏联,

他的人生波澜壮阔,绚丽多姿。

他的名字,他的事业,正可谓:

本色自然,静若止水;终生不懈,铸剑空天。

他就是

防空导弹事业的领军者——于本水

于本水(1934年5月-)吉林省九台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年来一直从事防空导弹研制工作,先后参加和主持10种导弹的研制,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创造性成就和重大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多项部级奖。

“近快战法”击落U-2高空侦察机

60年代,

美帝国主义与台湾蒋介石集团勾结,

经常派出新研制的U-2高空侦察机,

对中国大陆进行侦察。

由于U-2飞机飞行高度到达22870米,

超过了当时世界上任何一种歼击机的飞行高度,

甚至超过了一般地空导弹的作战高度,

曾一度被认为不可能被击落。

1962年9月9日,当又一架U-2飞机从台湾的桃园机场起飞,侵入我福建领空时,我军使用从苏联引进的“543”导弹一举将该U-2飞机击落。此后为了对付我国地空导弹装备,他们便在飞机上安装了新的电子侦察接收报警系统。一旦接收到我方雷达信号,就立即转弯逃走。在这之后半年内,3架次的U-2飞机在我地空导弹部队设伏的情况下,靠飞“8”字、“U”字、“S”字,几度逃出火力网。空军司令部要求国防部五院帮助研究解决U-2飞机的机动问题。院领导最终将任务下达到二部一室由于本水任组长的型号总体组。他率领团队苦战攻关,细致研究U-2飞机的飞行特性、结构特性和要害部位,经和空军有关人员共同讨论,提出了压缩制导雷达开机距离和发弹距离,并辅以兄弟火力单位佯攻的打法,最终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作战方案——“近快战法”。

20世纪70年代初的于本水院士

1963年11月1日,一架U-2飞机再次进犯我温州领空,随着二营营长岳振华的一声“发射!”从开天线到发射导弹,仅用8秒时间,空中一声巨响,将正做机动飞行的U-2飞机击落。当年底,此项目受到表彰,于本水因为工作出色而荣立三等功,奖品是一本《英华大词典》。此后在1964年、1965年和1967年,我空军地空导弹部队运用“近快战法”,连续4次击落U-2飞机。U-2飞机再也不敢来大陆侵犯了。

被击落的U-2飞机残骸

“陆转海”为海军铸盾

1982年,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

在英国和阿根廷之间爆发。

5月4日,英国一艘主要装备防空武器的

谢菲尔德级驱逐舰,被阿根廷用机载反舰导弹击沉,

让我国海军意识到掠海反舰导弹带来的威胁。

为此,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研制

新一代具有反掠海目标能力的舰空导弹武器系统,

于本水被任命为

该系统副总设计师,负责导弹研制。

于本水院士给科研人员讲解舰空导弹技术“陆转海”给于本水和同事们带来很大挑战。开展飞行试验的105舰很小,有人晕起船来连假牙都吐进海里;冬天甲板结冰,船一晃人就滑倒,摔跟头成为家常便饭。除了艰苦的工作环境,全新的试验环境更是带来诸多难题。首要问题是发射平台的改变,即导弹由陆地发射转移到军舰上发射。为避免在军舰运动条件下,导弹在发射筒内大幅摆动,设计师团队通过发射筒适配器的方法,实现了导弹、发射筒无相对运动的要求。电磁兼容问题是舰基导弹有别于陆基导弹的另一项重大关键技术。军舰上集成了很多电子设备,电磁环境极其复杂,导弹对其必须要有承受能力。在开展电磁兼容试验时,舰上能产生电磁辐射的设备全部开机,最终导弹经受住了考验。此外,在导弹的高速、高加速、高机动性、快速反应,减小体积、减轻重量,以及适应舰载环境的安全性等方面,于本水带领团队攻克了一道道难关。经过艰辛努力,产品如期交付。这一项目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引领我国三代防空导弹的研制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于本水所在的航天二院总体组,

参加了我国从仿制到自主设计的

第一代地空导弹“红旗1-3号”。

从1979年开始,

十多年的呕心沥血,前后经过5个研制状态,

他终于把堪称防空“杀手锏”的

低空超低空新一代防空导弹研制成功。

作为第二代导弹主任设计师的

于本水两次荣立一等功,

并被评为二院新一代著名专家

及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劳动模范。

该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于本水院士在介绍低空超低空导弹技术

1992年,

于本水又被任命为总设计师,

承担起新型防空导弹的研制重任。

他带领队伍,

通过充分研究国内外相关型号,

结合中国自身特点,

将所有设备高度集成和小型化设计,

完成了我国首套“单车集成”设计。

同时,他带领全体型号战线的设计师

确定了导弹武器系统研制的数项重大关键技术,

制订了相应的攻关方案,

并率领设计师队伍昼夜攻关,

从而研制成功我国第三代防空导弹武器系统,

让我国的陆军野战防空导弹系统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让“母鸡”永远“下蛋”的秘诀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于本水总是将陆、海两型导弹研制成功的秘诀归功于“有一支好的队伍”。说起开展的每一项重大技术攻关,于本水也总不忘将各个专业的技术骨干排在“成果完成人”的前面。“我们导弹事业是系统工程,是依靠团队的事业。”于本水常对年轻的科研人员说:“中国是个大国,不能只买外国的‘鸡蛋’。我们必须学会自己养‘母鸡’,下‘鸡蛋’。”他希望,我国能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认真研究国情,实现防空导弹“弹族化+智能化”,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防御武器技术的发展道路。

于本水院士还经常来到各地院校甚至中小学校走访演讲,为了在“建国100周年时,把我国成为航天强国和科技强国”,要求青少年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要培养自己有一种敬业精神,要善于克服困难,无论做什么,都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

第二,要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德智体”一样不可缺少。

第三,培养自己善于团结同学,善于跟别人共事。因为科学技术总是需要一个团队群策群力来完成。

第四,要善于思索,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尤其不能读死书,要在原有基础上去创新。

本文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原文作者/朱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