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战略正确,战术错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沉浸在一片和平的氛围中,各国都在为战后尽快恢复经济而努力。在英国,当大多数人都主张裁军,将目标转向国家建设时,只有丘吉尔一直在议会中倡议反对裁军,并警告德国将撕毁《凡尔赛和约》。

果不其然,1935年5月德国就与英国签订的《英德海军协定》,标志着德国一战后扩军的合法化。换句话说,《凡尔赛和约》成了一张废纸。当德国入侵波兰时,英、法等国随即向德国宣战,绥靖不下去的张伯伦邀请丘吉尔加入战时内阁。

再次担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有信心战胜德国。

英国是靠海军发迹的岛国,依托强大的海军实力不断地进行海外扩张,掠夺殖民地,创造了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辉煌。可以说,没有海军就没有鼎盛的大英帝国。所以,海军大臣一职在英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丘吉尔胜任这项工作。

首先,早在一战爆发前,他就担任过海军大臣一职,并首次在海军部建立作战参谋部,这对于加强海军指挥和管理是一项积极的举措。然而,1915年的一战期间,丘吉尔制定的攻占达达尼尔海峡计划失败,出战不利,遭到免职。

这样经历让他对海军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俗话说得好,“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重回海军就是“一雪前耻”的最好机会。他要证明在战略预判上,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更何况,现在的英国需要他这样的“硬手腕”。

其次,海军的底子雄厚,实力远超德国。对德宣战时,英国皇家海军拥有包括8艘航空母舰、15艘战列舰在内的300多艘作战舰艇。而德国只有包括2艘旧时战列舰在内的35艘水面舰艇,几乎10倍于对方,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凭借皇家海军的实力,只需将重兵放在本土,封锁德国海军唯一出海口——日德兰半岛与挪威之间的狭窄海道,就可以完全困住对方的“手脚”。也就是说“凭海据守”,英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当然,“雅典娜事件”、“勇敢”号航母沉没以及斯卡帕军港遭袭,都说明了英国当前最大的对手是德国潜艇,他们“神出鬼没”,在大西洋上“无迹可寻”,是英国商船的“天敌”,是丘吉尔唯一担忧的威胁。

他立刻着手恢复商船的护航制度。英国的商船占全世界总吨位31.8%,每天有2500艘商船来往运输,并有着8万海里的海上交通线。面对潜艇威胁,将商船们集中,与航空母舰、巡洋舰等护航舰队一起出航是最好的防御措施。

雷德尔的战略正确,战术错误。

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是一位有识之士。他自1828年担任总司令一职后就致力于发展和扩大海军规模,并以英国为“假想敌”发表了《海上巡洋战争》一文。他认为海上交通线是英国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打击英国就是攻击其海上商船队。

他的这番理论得到“小胡子”的认可和支持。为了打击英国商船队并以此对其实施经济封锁,同时与皇家海军一决高下,就需要建设一支强大战斗力的水面舰队。于是,他制定了一个长期的造舰计划——“Z计划”。

他要在1948年以前建造包括4艘航母、8艘重型战列舰、233艘巡洋舰在内的水上舰只,这是一个典型的水面舰队建造计划。在雷德尔看来,有这样一支强大的舰队,打垮英国人是没有问题的。

殊不知,迫不及待的“小胡子”为了称霸全球,在海军实力不济的情况下发动了战争,这让雷德尔措手不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刚刚起步的德国海军拿什么与英国抗衡?战争就是命令,他要用仅有的水面舰只去封锁英国海上交通线。

其实,雷德尔的战略构想是完全正确的,将主要兵力用于破坏对方交通线上,可以加速打击英国人的斗志,逼其投降。但以什么手段去实现这个目标,他在战术和方法上犯了错误。当然,这个时候的雷德尔,对邓尼茨的潜艇计划并不热衷。

尽管战争初期,邓尼茨的潜艇创造了辉煌的战绩,但在雷德尔和“小胡子”看来,“巨舰大炮”的理念根深蒂固,潜艇的作用只是偶尔为之,并不能取代海上“霸主”的地位。所以,他的战术还是要发挥“巨舰大炮”的威力。

然而,“海军上将施佩伯爵”号战列巡洋舰(袖珍战列舰)的沉没让他彻底清醒。

雷德尔清醒地知道进入大西洋的出海口已被英国皇家海军“死死地”盯着。于是,为了避免水面舰只被堵在家门口,在德国进攻波兰前,就将“海军上将施佩伯爵”号和“德意志”号袖珍战列舰派往大西洋,伺机而动。

这一招确实很高明,搅得皇家海军心神不安。“海军上将施佩伯爵”号战列舰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独自游弋在大西洋上,3个月内先后击沉9艘英国商船;“德意志”号也出手不凡,悄悄截杀了3艘商船后,安全返回德国本土。

“海军上将施佩伯爵”号袖珍战列舰,排水量16280吨,装有2座3联279毫米主炮,射程15海里,还有8门150毫米副炮和6门104毫米炮。论战斗力,任何一艘单独的英国巡洋舰都将“鸡蛋碰石头”,成为“手下败将”。

“吃了大亏”的英国人誓要报仇雪恨。就在“海军上将施佩伯爵”号东游西窜的时候,一张“大网”向其扑来。丘吉尔抽调了28艘军舰,分成8个搜索组,终于在2个月后发现了它的踪迹,3艘英国巡洋舰采用两面包抄的战术直扑过去。

2艘轻型巡洋舰和一艘重型巡洋舰,在“海军上将施佩伯爵”号看来并不是很大的威胁,凭借优势火力和装甲厚度,战胜对手问题不大。德军首先开炮,顿时双方大炮、鱼雷相互对射,厮打在一起,整个海面天昏地暗。

“再凶猛的熊也斗不过一群狼”。很快,双方两败俱伤,都撤离了战场。“海军上将施佩伯爵”号受损严重,回不到国内,只得就近在中立国乌拉圭的蒙得维的亚港进行维修。但英国人是不可能轻易放弃这样的机会。

于是,载有60架舰载机的“皇家方舟”号航母和6门381毫米大炮的“声望”号战列舰,奔赴蒙得维的亚,封锁其港口。目的就一个,说什么也不能放过它。然而,对中立国是不能动武的。因此,乌拉圭与英、德、法3国进行激烈的谈判。

乌拉圭作为中立国虽然在态度上倾向于英、法两国,但也不愿意得罪德国。于是成立调查组,结论是:“海军上将施佩伯爵”号必须在港内维修3天后,离开港口。德国人知道出也出不去,也没有战舰前来支援,最终自沉于大海。

这件事,让雷德尔彻底对水面攻击模式不再抱任何希望。现在的德国海军,由于出海口被英国封锁,根本出不去,就更不要提封锁英国海上交通线了。他意识到,只有潜艇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巨舰大炮”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大家认为呢?欢迎讨论和留言。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狼腾大西洋》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