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给你添堵,又掏空你的钱包和身体

老油条老师有句名言:

“尝试过开车上班的感觉,谁还愿意去挤地铁公交呢?”

就因为他这样的人太多,2018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3172万辆,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27亿辆,其中汽车2.4亿辆。从总量来看,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均超过了千万级别,是乘用车保有量最高的省份。

这就意味着,尽管人们更喜欢开车,但还是不得不在高峰期的时候在路上堵着。

这意味着漫长的通勤时间,而且城市规模越大,越是“摊大饼”,职住分离越彻底,通勤时间就会越长。

有聪明的专家就发现了,给人们带来痛苦的通勤,也是有“好处”的!一大好处就是扩大了内需,因此想要扩大内需,就要发展特大城市。

这个思路是这样的:

基于对城市数据的观察,学者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城市居民储蓄率要低于中小城市的居民储蓄率,而且城市人口规模越大,居民的储蓄率就越低。

这是因为,当涌入大城市的人越来越多,通勤时间变长会压缩居民的闲暇时间,这个时候居民就会倾向购买更多的服务,以节省下时间多休息一会,恢复精力。另一方面,高通勤成本,让社畜们身心疲惫,他们会花更多钱在文化娱乐上,以调节身心,这和享受闲暇的结果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看出来没有,无论是花钱购买闲暇还是文化娱乐,最后的结果都是拉动内需。

所以城市的规模效应并不仅仅体现在我们熟悉的产业和人才的集合上。就光是面积大,就足以促进消费市场的多样性,也会提高所提供产品的质量了。严重的交通拥堵挤占了时间,这是无法改变的,能做的只是利用消费市场来替代家务劳动,打扫卫生、做饭洗碗乃至孩子教育都能外包出去,这样花钱不就多了嘛!

比如饭后有洗碗机,打扫卫生有扫地机器人,子女教育还可以哪里不会点哪里,更狠一点,可以顿顿点外卖,请月嫂请家政请家教,以及让孩子就读学费昂贵的寄宿学校。

这些服务替代洗衣、做饭、照看子女等家务活动,对刺激内需和深化分工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有学者们鼓励居民进入大城市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还能促进城市服务业发展。

可是,钱包也瘪了啊。

还有,我的身体也越来越不行了。

研究显示,通勤时耗与居民自评健康常常呈负向关系。这很好理解:较长的通勤时耗会增加体力消耗和劳累程度,从而降低了居民自我感知的健康状况。特别是较长的通勤时间和糟糕的通勤环境,一边减少睡眠时间和锻炼时间,一边堵得郁郁寡欢生无可恋。通勤时耗越长,道路拥堵、交通噪音等等给人带来的精神压力就越大。

这还是开车堵在路上的,已经不错了。要是算上挤公交地铁的,在车厢里就挤成肉饼了,身体力行地体验着自己被压榨。

特别是从女性来说,因为还要承担日常家务劳动,因此对通勤时耗的变化更加敏感,容易加剧疲劳程度。而且从客观健康角度,男性和女性之间的身体素质存在差异,通勤时耗对女性身体不适和住院可能性的影响也强于男性。

你看豆腐乳老师,身体自动对通勤时间越来越长的现状开启了负反馈:以前能坚持2个小时左右,现在也只有一东了。

这倒也不是坏事,他多花在路上的时间,最后在床上节省下来了。

参考文献:

2018年全国小汽车保有量首次突破2亿辆 https://www.mps.gov.cn/n2254098/n4904352/c6354939/content.html

孙斌栋,吴江洁,尹春,陈玉.通勤时耗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证据[J].城市发展研究,2019,26(03):59-64.

章元,王驹飞.城市规模、通勤成本与居民储蓄率:来自中国的证据[J].世界经济,2019,42(08):25-49.

本回完

小油条是非凡油条的新栏目,尝试以一千字的篇幅展现非凡油条常规文章难以抵达的世界深处的某一点。

篇幅比非凡油条更短小(简单来说就是为了方便我们追热点),口味保持一贯的爽脆,敬请关注。

作者:小虾饺

编辑:养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