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耗资最大、时间最久的海上战役,那一定是大西洋海战;如果说在这场战役中最让军事历史迷们津津乐道的,一定是邓尼茨的潜艇部队以及与之相伴的“狼群战术”。
潜艇作为新型兵种,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崭露头角后,得到了广泛运用。但受传统“大炮巨舰”思想的影响,潜艇一直作为配属舰只使用。将潜艇作用真正发挥到极致的,一定离不开德军将领邓尼茨,是他创造了潜艇的“辉煌”。
邓尼茨与潜艇的缘分。
1891年9月16日,邓尼茨出生于柏林近郊的格林瑙。受父亲的影响,自小对普鲁士的历史十分热衷。18岁高中毕业后加入海军成为一名水手,1912年被提升为海军后补军官。在这里,普鲁士的集体主义精神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
和其他德国青年一样,年轻的邓尼茨带着这份信念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海军十分重视潜艇对商船的袭击作用。已有2年作战经验的邓尼茨,于1916年奉命到U-39号潜艇上服役,从此与潜艇结下了不解之缘。
临近一战结束,已担任潜艇艇长的邓尼茨,在实施一次攻击任务后,被英国人俘虏。战俘营的日子里,让他有时间琢磨如何发挥潜艇的实战作用。在他看来,过去潜艇白天出击的模式已经落伍,利用夜色的掩护,效果更好。
同时,他认为应集中多条潜艇协同作战,并作为海上攻坚力量主动出击,不再担任舰队的配属和支援角色。“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倔强的邓尼茨暗暗发誓,有机会一定要报仇雪恨。
受《凡尔赛和约》的限制,德国海军不再拥有潜艇部队。回国后的邓尼茨没有选择退役,继续在海军工作。直到 “小胡子”上台后,利用民众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称霸欧洲的野心昭然若揭,而实力不济的英、法等国面对“唑唑逼人”的德国人,无计可施。
很快,德国就与英国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就此,德国可以发展自己的海军了,其中潜艇的吨位不超过英国皇家海军潜艇总吨位的45%。说白了,这个协定推翻了《凡尔赛和约》,成为一张废纸,而且标志着德国武装力量建设的合法化。
按照海军总司令雷德尔的命令,由丰富经验的邓尼茨重建潜艇部队并担任指挥官。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他一直与潜艇形影不离,对同盟国的海上交通线进行不间断地袭扰,创造一个属于邓尼茨的潜艇时代。
潜艇战的“鼓吹者”。
邓尼茨自从接管潜艇部队后,结合自己的实战经验,发现潜艇在未来战争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为此,他潜心研究新型潜艇的建造。同时,在战略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最终成为对同盟国海上封锁的总体战略。
首先,在他看来,德国与英、法等国为了争夺欧洲主导权,必然会有一战。在优先发展空军、陆军军事装备的决策下,海军属于最弱的军种。与海洋大国的英国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实力相距甚远。
德国海军进攻英国的唯一途径是经过日德兰半岛与挪威之间的狭窄海道,而英国正好位于这条海道的出口,作为大型海上舰艇极易被发现和受到攻击。而潜艇却能以潜航的方式自由出入这个地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进攻突然性。
其次,为了增加潜艇的作战半径和续航能力,邓尼茨重点发展排水量在700吨以上的Ⅶ型潜艇。该型号潜艇通用性极高,便于升级改造;作战半径大,续航能力强,成为日后德国潜艇部队的主力型号。
为了最大发挥“狼群战术”,邓尼茨将新开发的特高频发射器用在Ⅶ型潜艇上,抗干扰性和通过性大大提高。同时,他还发现将潜艇在夜色掩护下处于接近水平面位置发动进攻,对方无法用声纳探测到,这让组织多艘潜艇一起作战成为可能。
更让他坚定信心的是,他发现作为资源匮乏的岛国,英国88.3%的物资都需要从其海外殖民地运回本土,每天的来往船只达2500艘。硬碰硬,德军显然处于劣势,如果攻击英国防护能力低的商船,只要300艘潜艇就能逼迫英国就范、投降。
然而,此时的邓尼茨毕竟人微言轻。在德国制定的水面舰艇部队“Z”计划中,潜艇的比重和优先权都排在了最后。这让到处鼓吹“无限潜艇战”邓尼茨十分失望,但他也清楚地知道,只有通过实战才能最好的说明他的战略观点。
U型潜艇主动出击,对英国战略发生变化。
1939年9月3日,德国入侵波兰的第3天,英国对德宣战。随即,德国海军U-30号潜艇将英国的“雅典娜号”客轮击沉。尽管德国矢口否认与此事无关,避免与强大的英国和美国海军正面交锋,但潜艇的袭击效果还是让德军高层另眼看待。
在邓尼茨看来,尽管现在手里的潜艇少,还不成规模,但通过实战让高层重视,这是壮大潜艇部队的最好时机。他决定主动出击,显示潜艇的威力。很快,U-29号潜艇将英国 “勇敢号”航空母舰击沉,这让德国政要们认识了潜艇的真正价值。
真正让“小胡子”决定优先发展潜艇的,还是归功于进攻英国的斯卡帕军港。作为英国海军主要的基地之一,曾给德国海军留下难以言表的耻辱。一战期间,德军潜艇曾两次攻击这里均以失败告终。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德国战败后,全部的舰船被囚在这个军港并自沉。邓尼茨就是通过进攻斯卡帕军港洗刷耻辱,杀杀英国人的威风,于是命令U-47号潜艇完成这项任务。10月14日,该艇克服重重困难,摆脱旋流,越过人工障碍,终于在深夜驶入港湾。
英国“皇家橡树” 号战列舰就横在他们的面前,整个港湾静悄悄。德军三发鱼雷鱼贯而出,接着一连串的剧烈爆炸声,包括舰长在内的833名英军官兵,随着舰体沉入海中。偷袭成功后,德国上下一片欢腾,雷德尔为全体艇员授勋,邓尼茨也晋升为少将。
更让邓尼茨高兴的是,“小胡子”对这次袭击十分满意,这个原本不值一提的小舰艇,居然能爆发出这么大的能量,这是对付英国最好的武器。于是,当即批准了邓尼茨的建造潜艇计划,造船厂由3个发展到16个,每月由4艘增加到25艘。
同时,同意邓尼茨的“先发制人”和“无限潜艇战”。通过对英国生命补给线的封锁,逼迫其投降。从此,一场潜艇“绞杀战”拉开了帷幕。也可以说,没有潜艇就没有邓尼茨的发迹。大家认为呢?欢迎讨论和留言。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狼腾大西洋》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