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步入本文正题前,让我们先来看一幅图:
小伙伴们有没有想过,田径赛跑时,选手们的出发位置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越靠近内圈,选手位置越靠后?这个问题我想只要稍具几何知识就能回答:越靠近圆心,赛道半径越小,与外圈选手相比,同样跑一圈其赛道周长即奔跑距离越短,所以需要在出发时拖后一些。那么汽车呢?
汽车的内外侧轮胎位置相对固定,直行时没有任何问题,因为四个轮子运行轨迹一致,但在转弯时,内外侧轮子存在转弯半径差异,如果这时四个轮子还和直行时一样均保持相同的速度,恐怕内外轮因为实际“场上位置”的变化就要“闹分家”了。而车轮也不能像赛跑运动员那样提前偏移一定的距离,怎么办?
有聪明的小伙伴说了,让内外轮转速不一致呗,就是外圈的跑快一点,内圈的跑慢一点,总之内外轮保持“队形”整齐!
——思路正确,如何实现?
小伙伴又说了:分别控制呗,就是一个电机(或发动机)带动内轮,另一个电机(或发动机)带动外轮。
——嗯,想法不错,可惜直到现在,电动汽车界的翘楚特斯拉也没有做到(其D系列确实有两套电机,不过它们分别控制前后轮),高大上的超级豪车布加迪也不行,原因很简单:高速情况下,行车电脑根本来不及计算,而左右车轮转速一旦不匹配,车辆很可能立即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汽车到底是如何实现用一个发动机同时控制内外侧车轮,让它们直行时转速相同,转弯时自动调节保持“队形”一致呢?
一百多年前,法国人雷诺(就是现在雷诺汽车公司的创始人)通过一套非常精巧的机械结构——差速器,解决了这一难题,在讲解其原理前,我们先来了解下汽车结构:(这里看不懂没关系,可以直接跳过看后面的GIF动态图片讲解)
汽车动力传递示意图:汽车两个后轮分别装在后轴两端,发动机输出的动力通过一根传动轴传至汽车后轴,让同一根轴左右两端的车轮拥有不同转速,靠的就是差速器(汽车发明出来时都是后轮驱动,前轮只负责转向,需要将动力传递至后轴,现在大部分家用车都是前驱,后轮空转,没有传动轴,不过差速器还是必不可少)
我们通过一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科教片进行讲解:
片名:《Around The Corner》,雪佛兰出品、在好莱坞进行拍摄
我们可以把最后剩下的两辆摩托车看作是一辆汽车(都是四个轮子),可以明显看出内外轮的运行轨迹和转速差异。
当同一根轴的左右两端轮子都可以自由旋转时,不存在转速差问题,内轮转的慢一点,外轮转的快一点,就像古时候的马车,现在超市的手推车都可以自由转向。
?但是汽车不行,因为左右两边的轮子要从同一根轴上获取动力,实际上已经连为一体,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到(注意轮胎上的白色标记,表明内外侧轮胎转速相同),没有差速器时,内侧的轮子在打滑(这就好比内外圈跑道选手明明速度一样,却要求两人肩并肩,那内圈选手就只能原地踏步了),这样的车开出去,一转弯就容易翻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汽车发明初期都是只有一个驱动轮的,另一边的轮子空转,但问题又来了:这个驱动轮一旦陷到路上,另一边轮子只能干着急。
现在的人力三轮车、部分机动、电动三轮车还在沿用这一结构,大家在街上可以留意一下,其实它们只有一个轮子有动力,另一个就是跟着转。
?直到差速器横空出世,让汽车由单轮进入两轮驱动以及后来的四轮驱动时代,它是怎么做到的?
为解释其工作原理,工程师们制造了这样一个模型:左右两侧轮胎安装在支架上,且分别与两根半轴相连,半轴末端分别连接一根竖起的小杆,两侧轮胎可分别以任意速度自由旋转。
现在用一根横杆拨动竖杆,当两侧轮胎转速一致时,没有任何问题(类似于汽车直行),再对这个横杆稍作改进,用一个支架把它连在一侧半轴上,同样可以自由旋转。
同样的,当两侧轮胎速度一致时(即汽车直行时),没有任何阻碍,但是当实验人员试图让一侧车轮的速度慢一点时(即模拟转弯时,内轮的转速要慢于外轮),两侧车轮依然保持同样的速度,这样的轮子是无法转弯的。并且如果这个阻力够大,整个传动系统都会卡住。
为了让两侧车轮在转弯时速度有所差异,我们对这个横杆稍作改动,让它可以自由旋转。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当两侧车轮速度一致时(即汽车直行时),横杆正常旋转,但当两侧车轮速度不一致时(即车辆转弯时),横杆通过自身的旋转“化解”了这一速度差异,差速器诞生了!
问题是,一旦这根横杆旋转一定角度,就和竖杆接触不上了,所以仅有一根横杆是不够的,我们再加一根,两根横杆互成90度,现在这个旋转动作可以连续进行了。甚至,当一侧车轮“卡死”时(类似于车辆原地打转),另一侧还可以自由旋转。
问题又来了:仅有两根横杆的话,各零件间的间隙过大,一些位置根本接触不到,于是我们继续增加横杆的数量,直到把横杆和竖杆变成齿轮。
继续优化和改进,把原来的横杆对称布置增加稳定性并改善受力情况。
差速器大致结构已经出来了
然后让模型结构更紧凑一些以投入实际使用
然后把它装在车上
这时人们却发现装了这玩意后,汽车底盘为了避开传动轴不得不升高,这样的话车内乘员空间就很小了。
当然也可以不用管它,让传动轴位于底盘上面,从后排座位中间穿过去,不过这样一来就很尴尬了:中间没法坐人、行李放不下、不好看还很危险。
这可难不倒汽车工程师,改变齿轮的啮合位置(即主减速器齿轮偏置),就能使汽车底盘随着传动轴的位置下移而下降,Perfect!
不过直到现在,一些后驱或四驱车甚至前驱车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专门提高底盘离地间隙以提升越野通过性能或者出于成本考虑)还存在后排中间座位地板凸出的问题,不过都是遮住的。
当然,上面介绍的只是最原始的差速器,现在的结构要复杂的多,但基本原理没有变
延伸阅读:差速锁是个什么鬼?
凡事有利就有弊,上述普通差速器的缺点呢,就像上面演示实验中那样,当一侧车轮陷进坑里被卡住,另一侧悬空时(即两侧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不一致时),差速器会“误以为”车辆正在转弯,通过差速齿轮把动力全都分配到了空转的那个轮子上,没用的轮子转的很嗨,需要脱困的轮子却浑身软绵无力,只能干瞪眼(途中这辆车的左后轮是几乎不转的)。
这时候更先进的限滑差速器就要闪亮登场了,它能限制差速器两端的滑动,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不过其种类众多,原理各不相同,这就不是一篇文章能说清楚的事了。(图为托森差速器)
在更为极端的情况下,需要让差速器彻底失效,即用差速锁把车轮全部锁死连为一体,这样只要有一个轮子还能抓地,车辆就能脱困。如路虎卫士、牧马人、丰田普拉多等一干硬派SUV或越野车大多有此配置。但其中最富盛名的当属奔驰G级的“三把锁”。
限于篇幅有限,这里只能顺便提两句,感兴趣的童鞋可以自行研究一下,但前提是搞懂前面所讲的差速器工作原理。下次若有人用专业术语和你谈汽车,你可以从这方面入手。
文中视频地址: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jY2MjM5MTQ4.html?from=s1.8-1-1.2
所有图片均来自以上视频截图及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翻译君,机械设计专业毕业,在某大型机械制造企业任职机加工艺员近十年时间,兼职翻译,致力于发现并分享一些歪果仁的奇思妙想
我的微信公众号:译星译意,或者直接搜索“YXYY-1”,新浪微博ID:译星专业人工翻译,期待您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