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总喊缺马,欧洲人为啥不这样?这里面门道在于牛耕和马耕

在冷研推出的《能吃、矫情还要地方养,古代养马有多难,最缺马的大宋有话要说》一文中,讲述了古代中国养马的艰难。有人就提出疑问,为何古代西欧就不缺马呢?实际上,古代西欧一样缺马。比如8世纪时,一匹战马的价格是公牛的六倍,普通驮马的价格是公牛的两倍。

▲诺曼步战骑士

不过,中世纪的西欧确实在人均马匹拥有率上比起古代中原王朝要充裕一些,究其原因,在于古代欧洲广泛使用马耕,民间养马较为普及。即便战马不足,但从民间搜刮的马匹至少可以供应大量骑马步兵的需要。(关于骑马步兵,详见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没骑兵就不能打胜仗?骑马步兵了解下,维京海盗和后金八旗靠它》)

马喜高寒,怕湿热。因此在古中国越往南,马匹养殖的存活率越低;云贵高原这种气候宜人的地区除外,因此有著名的滇马。

▲从这张欧洲气候类型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西欧基本上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其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四季降水比较均匀。由于夏季不像东亚那样炎热,因此到夏天马匹也不容易因为大规模的疫病而死亡,利于马匹的生存。

而南欧的地中海气候区域则同样不特别适合养马,因此古罗马就不以骑兵见长。当然,地中海气候夏季虽炎热但少雨,不是特别潮湿,其气候条件比起东亚的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还是略微有利。马耕技术其实最早出于汉代的中国,但牛耕终究占了绝对优势。古代欧洲农业技术水平长期不如东亚,也缺乏粪肥堆肥技术等农业技术,因此长期采用轮耕制,在人口密度较低的同时,休耕的田地种植苜蓿、大豆等固氮植物养田,这些植物的大部分都能作为优质的马料。

在东亚,一则夏季多雨,水稻种植非常普遍,水田较多,而水田不适宜马耕。二则牛的经济效益远大于马,养育成本则低得多。加上随着人口密度的增长,精耕细作越来越被重视,用于轮耕的闲田减少,也就缺乏用来养殖马匹的土地。

▲牛鼻环是驯化牛的重要工具

古中国很早就发明了牛鼻环,《吕氏春秋?重已》记载:“使五尺竖子棬,(牛鼻环),而牛恣(听任)所以之。顺也。”欧洲古代历史上也曾用过牛耕,但据说是不懂得使用牛鼻环导致对牛的控制很差;对此观点笔者抱怀疑态度,因为在公元10世纪之前,古代欧洲也是以牛耕为主的,当不至于不会使用牛鼻环。这个问题还待方家指教。

就旱田而言,重钉马蹄铁和新式轭挽的使用,使得马牵引的功效提高了4倍。根据《世界通史》的内容所说,马耕的效率要比牛耕地块3倍。而水田土地柔软淤积,土壤粘重,马蹄着力困难,马掌在水中也很容易脱落,所以即便强行用马耕作水田,效率恐怕还不如牛耕。

▲西方的马耕

显然马耕适宜旱田,而牛耕适宜水田。相对而言,欧洲使用马耕又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在于,在引进了阿拉伯马种之后,欧洲马匹的体格比起东亚有很大优势。综上所述,广泛使用马耕,使得西欧拥有胜过古代中原王朝的养马传统,而东欧的波兰等国家则本来就拥有庞大的草场可以散养马匹。因此,在养马问题上,欧洲虽然也有困难,但不如古代中原王朝所遇之大。

说到这里,我们再从东亚的气候分布图来分析蒙古高原、河套地区、河西走廊等地养马的优势。温带大陆性气候表现出夏季干燥少雨,年均气温较低的特点,适合马匹的生存。而这些地区人口密度小,草场广阔,可以散养马匹,一方面马匹能够自行觅食减少投喂的人力投入,另一方面马匹密度小也能在疫病爆发时极大减小伤亡,这无疑是西、北游牧民族得天独厚的优势。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残星几点哥,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