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有建造“航母”的能力,但为什么实施不起来?

二战中,纳粹德国的明星武器装备很多。陆军有“虎式”坦克和斐迪南自行反坦克炮,空国有ME-109战斗机和JU87俯冲轰炸机,海军有“俾斯麦”战列舰和U型潜艇。

不过,纳粹德国海军的数量和质量,既无法与英美海军相抗衡,也难望同为轴心国日本的项背。德军航母始终未在战争中现身。

纳粹德国真的没有航母吗?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纳粹德国海军的“跛腿”?

上图_ 纳粹德国海军纳粹德国海军

横空出世的“Z计划”

其实,纳粹德国曾经建造过航母。1935年,纳粹德国出台了旨在大幅更新重建舰艇的“Z计划”。该计划包括建造两艘齐柏林伯爵级航母。这款航母舰长262.5米,排水量3.35万吨,最高航速达34节,航程是1.4万公里,自身配备6座双联105毫米防空炮,11座双联37毫米防空炮,28门20毫米机关炮,搭载ME-109T型战斗机12架、JU87C俯冲轰炸机30架,合计42架飞机。

1936年12月28日,两艘航母同时在德国基尔的德意志造船厂铺设龙骨,开始建造。1938年12月8日,一号舰“齐柏林伯爵”号已经完成了85%,开始栖装。1940年6月,工程完成88%的“齐柏林伯爵”受到二战的影响,陷入停工状态。二号舰“彼得·斯特拉塞”号航母也因此被取消制造计划,船身被拆解。

1942年5月,复工的“齐柏林伯爵”开始安装飞行甲板和弹射器。1943年1月,战事紧迫,航母建造再次停摆。1945年4月25日,纳粹德国投降前夕,工程进度95%的“齐柏林伯爵”被凿沉在波兰什切青港口附近的浅水里。1946年,航母被苏联打捞出水。作为战利品,拖往列宁格勒。1947年8月16日,修复后的“齐柏林伯爵”作为靶船,被苏联舰艇和飞机击沉,具体地点至今不明。

上图_ 1937年,齐柏林伯爵航母建造中

上图_ 齐柏林伯爵航母

上图_ 齐柏林伯爵航母

一战败北,海军受限

纳粹德国没有装备航母,原因众多。顶层设计存在短板是原因之一。一战结束后,协约国对战败的德国耿耿于怀,心存警惕。1919年6月28日,交战各方在巴黎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其宗旨就是削弱和限制德国的军事实力。

有了《凡尔赛和约》这道“紧箍咒”,德国研制航母无疑于痴人说梦。1933年1月,纳粹党成为德国执政党。希特勒意图重振海军雄风。1935年6月18日,英德两国经过讨价还价,以《英德海军协定》替代《凡尔赛和约》。

协定规定,纳粹德国海军可以装备潜艇,其规模是英国皇家海军潜艇吨位的45%,水面舰艇的规模是英国皇家海军总吨位的35%,计约40万吨,其中战斗舰总排水量不超过18万吨,也就是说每艘战列舰不超过4.5万吨。协定虽然给纳粹德国海军松了绑,但航母仍然被禁止装备军队。纳粹党上台之后,建造航母才摆上了议事日程。

上图_ 《凡尔赛条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国的势力。

争议不断 身陷泥潭

德军的军事战略方针制约海军发展也是原因之一。希特勒奉行陆上军事战略,他认为海军是配合陆军行动的辅助力量,为此有限的军事资源应该着重发展陆军和空军。

1941年5月26日,俾斯麦号战列舰遭到英国皇家海军8艘战列舰及战列巡洋舰、2艘航空母舰的围剿,沉入大西洋底。俾斯麦号的沉没,坚定了希特勒“水面舰艇无用论”的错误观点,使本已弱势的海军陷入更加不利的局面。

上图_ 俾斯麦号战列舰

上图_ 俾斯麦号战列舰

海空矛盾,戈林作梗

海空矛盾是航母夭折的重要原因之一。海军上将雷德尔面对强大的英国海军,数次提出:“为保护舰队免遭敌人空中打击,必须要装备航空母舰来争夺制海权。”空军司令赫尔曼·威廉·戈林认为这是削弱空军,壮大海军。他多次扬言:“一切会飞的东西都属于我。”

戈林不但口出狂言,还有意阻挠航母的建造。根据计划,“齐柏林伯爵”的舰体部分由海军监造,而它的停机坪与舰载机则由空军设计完成。在戈林的授意下,空军负责的停机坪和舰载机始终未能配套到位,“齐柏林伯爵”面临“有舰无机”的窘境。

上图_ 赫尔曼·威廉·戈林(1893年1月12日-1946年10月15日),纳粹德国的一位政军领袖

群狼立功 航母靠边

第四个原因是来自于纳海军元帅邓尼茨元帅的作战观念。他首创了潜艇“狼群战术”,集中数艘潜艇联合攻击一个目标,达到以弱制强的目的。仅1940年,纳粹德国潜艇击沉了471艘盟军舰船,总吨位达218万吨,给英国带来极为严重的损失。

凭借潜艇的出色表现,邓尼茨成为希特勒的最看好的得力干将之一,职务不断升迁,甚至被指定为接班人。在“狼群战术”遭遇挫折之际,邓尼茨依然坚信潜艇能够在争夺制海权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航母始终兴趣不大。

上图_ 卡尔·邓尼茨(K1891年9月16日—1980年12月24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杰出的海军将领

偏离战略 失去重心

还有一个原因是海军无法真正发挥战略作用。二战初期,纳粹德国的战略主攻方向始终是欧洲大陆。在战争中,陆军和空军发挥了重要作用,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法国等国先后沦陷。海军在战争中无法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其作用遭到严重低估。

1940年7月,希特勒实施袭击英国的“海狮计划”。为了争夺制空权,纳粹德国空军出动4.6万多架次飞机,投下了7万多吨炸弹,损失飞机超1500架,仍未取得空战的胜利。希特勒眼见征服英国无望,只得作罢。进攻英国本来是海军大展身手的好机会,随着计划的叫停,海军再度边缘化了。

上图_ 海狮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对英国作战的计划

建造拖沓,不受重视

船厂建造计划的失误也坑了航母。1935年,德国人得到了一百套日本”赤城”号航母的图纸,建造过程并不存在技术障碍。不过,船厂在建造航母的同时,还要建造海军“Z计划”中其他舰艇。工程进度的安排上,船厂优先安排建造的是战列舰和潜艇,其次是巡洋舰和驱逐舰,最后才是航母。因此,纳粹德国的航母计划一拖再拖。

反观美国,埃塞克斯号航空母舰排水量和“齐柏林伯爵”相当,为了赶进度,前者于1941年4月28日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开工,1942年7月31日下水,前后仅用了15个月,双方对航母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上图_ 埃塞克斯号航空母舰,是美国海军隶下的一艘航空母舰

上图_ 埃塞克斯号航空母舰,是美国海军隶下的一艘航空母舰

二战期间,德国的工业产量和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巅峰时期GDP占世界逾20%。1943年,德国钢产量超过3460万吨,比英、法、苏、日、意几国加起来都多,同时,德军加强机械化,装备了120万辆汽车和数万辆摩托车。

不仅如此,德国人谨慎细致的工作态度,致使其工业品可靠耐用,深受军队和用户的推崇。但是,纳粹德国对航母重要性认识不足。尽管建造了航母,主观、客观以及战争等因素相互叠加,导致纳粹德国的航母计划胎死腹中,未能如愿。

文:计白当黑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