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100天的时候,我为什么列出了必须分手的55条理由?

最近看了《妻子的浪漫旅行》第二季。看的时候我想起一句话:“即使最美好的婚姻,一生中也会有200次离婚的念头,50次掐死对方的冲动。”

从节目中来看,这句话在张智霖和袁咏仪的婚姻里也同样适用。

主持人问张智霖,与靓靓相守27年,有没有哪一刻想掐死对方的?

张智霖毫无求生欲地回答:“有很多个瞬间。”

而袁咏仪更是在夫妻喊话环节里直言希望张智霖“不要再继续胖下去了”。

尽管在节目中频繁互黑,张口就来,但两人相守十五年依旧恩爱如初,仍然让不少网友坐在了高高的柠檬堆上。

最近有位朋友也和我说起,羡慕袁咏仪对爱情的透彻,但回到自己身上,好像总会陷入挑剔另一半的怪圈里。在一起时间长了,男友身上的缺点越来越明显:小到不爱卫生、睡前不刷牙,大到爱和女同事闲聊……

朋友提了几次,希望男友做出改变,但男友并不愿意,表现得也很抗拒:“我本来就是这样啊,再说了,这些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吗?”

朋友因此感到特别气愤,随即开始质疑自己、质疑关系:是自己当初眼光不好,还是现在要求太高?这段恋爱关系的未来要何去何从?

朋友的经历也引发了我对亲密关系的思考。面对暴露缺陷的伴侣,很多人一方面觉得自己应该“爱ta就包容ta的一切”,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让自己整天受委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伴侣身上的缺陷?来看今天的文章。

在最初被伴侣吸引时,我们可能并不清楚,对方身上有哪些可以称得上是“缺陷”的特质;在荷尔蒙的作用下,对方身上即使是缺陷的部分,看起来也可爱而无伤大雅。

但是,随着关系从热恋期进入过渡期,我们不再对伴侣抱有理想化的憧憬;我们开始变得计较,也开始介意伴侣身上的缺陷。

当然,并不是说只要过了热恋期,我们就会无时无刻不去挑剔伴侣的毛病。究竟在怎样的情景下,我们会开始特别在意伴侣身上的缺陷呢?

1. 面临婚恋抉择,或是由短期关系向长期关系发展

每个人看待一段亲密关系走向的方式是不同的。一些人在亲密关系中更追求确定性(certainty),有很强的目标导向,会在与某个人相识的一开始就做出决定和计划,是仅仅想要短期约会,还是要和ta共度余生。

但还有另一些人,在亲密关系中想要保有更高的灵活性(flexibility),ta们是探索导向的。在建立一段关系的最初,ta们不倾向于过多考虑关系未来要走向何方。而是选择且走且看,比如先约会看看,适合了再确立关系;先恋爱看看,适合了再走入婚姻。

对于这些在亲密关系中偏探索导向的人来说,当走到确立关系、谈婚论嫁等关系进阶的节点上时,ta们就需要对对方、对两人的关系进展进行重新评估。这时,由于伴侣身上的特质会影响决策,ta们会对伴侣的缺陷变得格外敏感。

2. 对方的缺陷触及自己的原则

在过去的文章中,我们鼓励过大家,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对于爱情的观念、为人处事的方式等,去思考什么是自己在一段关系中绝对不能忍受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deal-breaker”。

每个人在关系中的deal-breaker也是不同的,没有一定之规。对于一些人来说,deal-breaker是具体的行为,比如对方有暴力倾向、劈腿,等等;而另一些人的deal-breaker则是观念上的某些不一致。

无论我们的deal-breaker是什么,一旦伴侣身上的某些缺陷触及到它,我们都会格外在意,认为对方身上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倾向于判定关系中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伴侣身上的缺陷要不要在意,我觉得是要分情况的。比如,如果从自己出发,这个缺陷是影响到我、影响到我们的关系,还是不影响?以及,这个缺陷对自己来说,到底是不是触犯到原则性的问题了?

我觉得对关系没有造成太大影响,又不是我原则讨厌的缺陷,就可以应对;如果有原则性问题,那么我确实是不能接受的。

——Alie,女,27岁,恋爱2年半

3. 对方的缺陷唤起我们过去的创伤

有时候,伴侣的某些缺陷会引发我们强烈的负面感受;我们理性上明知“不是大事”,内心却仍然如风暴过境。但越是这样,我们越需要认清,那些悲伤和愤怒情绪的源头,未必是我们的伴侣,也未必是ta们身上的缺陷。

我们会感到受伤,可能是因为在当时那一刻,ta的行为、言语或观念与过去伤害过我们的父母、前任等重要角色太过相似,对方暴露缺陷的言行举止恰好唤起了我们来自过去的创伤。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客观看来可以包容、可以改善的缺陷,我们也会感到非常介意。

1. 我们的大脑对负面信息更敏感

难以容忍伴侣身上的负面特质,其背后的原因可能也与我们大脑运作的偏好有关。研究表明,人类的大脑是有“负性偏见(negative bias)”的;比起让我们愉快的事件,我们对那些带来负面感受的事件更加敏感。这让我们在关系中更容易忘记他人对我们的付出,而将伤害记得更牢(Carretié et al., 2001; Ito et al., 1998)。

2. 随着关系变得亲密,我们对对方有了更多期待

曾经看到过一位心理咨询师说:“等到热恋期过去,两个人才真正开始放下防御,走向亲密。”

随着关系渐渐靠近,我们开始对对方有越来越多的期待,也更无顾忌地展现出自己心底对亲密关系的欲求:想要对方变得和我们一致;想要ta恰好满足我们的需要;想要ta时时刻刻在乎我们的感受,不能让我们感到半点受伤……

所以,对方身上那些我们不喜欢的、有缺陷的部分,我们也会想将它们抹去,甚至想控制对方做出符合我们期待的改变。

3. 在关系的不同阶段,我们采取了不同的认知策略

从认知层面上,在亲密关系中采取不同的认知策略,可能会让我们对伴侣身上的缺陷有不同的主观感受。

心理学家Carolin Showers指出,面对伴侣身上的优点和缺陷,人们可能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将自己观察得来的信息组织起来,进行理解。第一种是整合式组织(integrative organization),即同时看到伴侣身上积极和消极的部分,将其整合为一体;第二种是分列式组织(compartmentalized organization),也就是要么认为伴侣是完全好的,要么认为伴侣是完全不好的。

研究表明,采取整合式组织的人,通常更能包容伴侣身上的缺陷,无论伴侣实际上是否有很多优点。而采取分列式组织的人则倾向于“就要最好的”:ta们会特别喜欢那些客观意义上十全十美的人;但如果伴侣暴露出较多的负面特点,采取分列式组织的人也会更不喜欢ta们的伴侣(Showers & Kevlyn, 1999)。

整合式组织可以让我们更包容伴侣身上的缺陷,但它对于关系的长久发展不一定是有利的。后续研究表明,虽然在关系的一开始,那些采取分列式组织的人对有缺陷的伴侣十分不满,但ta们和伴侣的关系更长久。

相反,采取整合式组织的人尽管在一开始能够包容伴侣、对关系满意,但随着关系的发展,随着伴侣的缺陷越来越明显,ta们会更难维持原本整合式的认知策略(Showers & Zeigler-Hill, 2004)。

在亲密关系里,这样的时刻可能是尤为困难的:一方面,我们特别在意伴侣的某些缺陷,感到难以忍耐;另一方面,我们已经和对方建立了深刻的依恋,并不愿意因为这些缺陷而转身离开。

如果你也因为发现伴侣身上有明显缺陷而左右为难,可以参考以下步骤做出应对。

Step 1:建立对于亲密关系的现实期待。

每个人在走入一段亲密关系时,都带着独一无二的光芒,也留有不足与外人道的缺口;不完美的部分也都各不相同。在关系中,忍耐不是应然的美德,而是真实的需要:你总要接受一段有所忍耐的关系。意识到这一点,你才可能对另一半、对关系的发展有更为现实的期待。

最早对我老婆有好感,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她特别“呆萌”。但在一起久了,理性回归,越来越因为她的“不靠谱”感到头大。慢慢地,我俩争吵的对话变成了经典的:“这你都不懂吗?”“我懂要你干啥?”

然后才惊觉,当初自己不是就因为她“呆萌”才去撩她的么……

这个发现让我释然了很多。对方身上的缺陷改是改不了的,认同也是没法认同的,但接受是可以的。我觉得两个人建立稳定的伴侣关系后,反而要更独立一点,管理好自己对对方的期待,关系反而会处得好。

——今晚睡沙发,男,32岁,结婚5年

Step 2:梳理自己对于关系的deal-breaker。

无论你是在考虑是否要和伴侣走向更长期的、更多承诺的关系,还是对方的某些言行触及了你的底线、令你开始考虑是否应该终止关系,你都需要对自身的deal-breaker有更清晰的认识,来帮助自己分辨,伴侣身上的缺陷究竟是“原则问题”,还是无伤大雅。

如果你不太清楚自己的deal-breaker是什么,可以从对方那些体现缺陷的行为入手,按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三类(Saint-Welch, 2018):

a. 红线(Red flag):危险行为- 对你来说,伴侣这样的言行如果长期存在、反复出现,它们是危险的吗?- 这段感情会因为伴侣的这些言行变得格外艰难吗?如果你对以上问题的答案都是“是的”,那么你需要警惕,伴侣身上的这些缺陷可能是严重的“原则问题”。一些常见的“红线”包括:暴力倾向、欺凌、恐吓行为、酗酒、药物成瘾,等等。

b. 橙线(Orange flag):难改行为- 对方身上这些问题若想得到改善,是否需要专业帮助的介入,以及伴侣双方持久的努力?- 对方即使愿意做出改变,也很容易故态复萌?对一些人来说,“橙线”也是“原则问题”,但另一些人可能仍然愿意为陪伴对方做出改善而继续努力。无论如何,我们需要承认,改善这些缺陷是非常艰难的。一些常见的“橙线”包括:出轨、习惯性说谎、连续被解雇、控制狂倾向,等等。

c. 黄线(Yellow flag):未解行为- 在你看来,这种行为对关系不利,但不是难以更改的?- 即使感到有些不适,你也有能力也有意愿进一步了解,对方为什么会这样?如果以上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对你而言,这一类行为并不能算作是deal-breaker,而是可能和对方互相沟通、互相理解的。一些常见的“黄线”包括:不良的沟通模式、乱花钱、生活方式差异,等等。

Step 3:如果你想要让关系有所改善,从自身开始。

当你和伴侣发生冲突时,如果你理智上明白伴侣所谓“缺陷”其实远没有触及底线,但在感受层面上,悲伤和愤怒已经淹没了你,那么其实,对方是触发了你未愈合的创伤。你可能特别渴望对方可以为你改掉自身的缺陷,但事实上,你需要的是更多的自我关怀。

你不能因为逃避自身的成长,而一厢情愿地指望伴侣做出改变,避开你所有的“雷区”。而且,当你愿意在关系中疗愈自我,改变对待伴侣、对待关系的态度,关系的动力(dynamics)就有机会发生变化,而你的伴侣也就有了在关系中改变的空间。特别是在长期关系中,你是有可能在对方身上培养出那些你想要的品质的。

其实,如何看待伴侣身上的缺陷,本质仍是围绕自身价值取向的一系列选择题。你归根结底是要学会有现实的期待,懂得没有任何人或任何关系是十全十美的;你需要有所取舍,选择哪些对自己来说更重要,哪些对自己来说次重要。所谓的合适,并不是对方身上没有缺点,而是他的缺点恰好是你没有那么在意的方面。

以上。

KY作者 / Celia

编辑 / KY主创们